
1951年4月22日至28日,山東省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濟南召開,正式宣告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簡稱“山東省文聯”)成立。由此,開啟了山東文藝工作的新篇章,奠定了山東省文聯70年發展史的堅實起點。
作為黨和政府聯系文藝界的橋梁紐帶,山東省文聯從成立之初,就把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神圣職責扛在肩上,團結引導廣大文藝家和文藝工作者把人民群眾作為文藝創作的表現主體和服務對象,把個人的藝術追求融入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鮮活實踐,以充沛的激情、豐富的想象、生動的筆觸、優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為人民綻放。
追尋山東省文聯的歷史足跡,遠遠不是一個70年可以容納與涵蓋的。 1940年8月6日,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前身——山東省文化界救亡協會在沂南縣舉行成立大會。由此,“山東文化工作,開始成為一種有組織力量”。血與火的硝煙鍛就了她豐滿的紅色基因。
追溯七十載往昔,一代代優秀的文聯人篳路藍縷開啟征程,飽經風雨玉汝于成,使山東省文聯成長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力量。
70年來,山東省文聯從最初創立時的4個文藝家協會逐步發展到現在的13個文藝家協會(含山東省作家協會),團體會員達到33個,全國會員8690多名,省級會員3.9萬名,市縣級會員29萬多名,形成了一支藝術門類齊全、技藝精湛、規模宏大的文藝魯軍,培育造就了一大批洞察時代氣象、名震藝壇的文藝大家。王統照、成仿吾、陶鈍、臧克家、劉知俠、董均倫、苗得雨、方榮翔、張春秋、于希寧、蔣維崧、魏啟后、馮德英、王玉梅、郎咸芬……一大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文藝領軍人物卓爾不群、燦爛奪目,率領魯藝大軍活躍在全省乃至全國文化藝術舞臺上。
70年來,山東省文聯團結引領全省廣大文藝工作者,自覺扛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使命擔當,植根于火熱的現實生活,積極響應人民大眾對文藝的熱切需求,藝海探珠,經典迭出,傾情奉獻了一大批思想性、藝術性高度融合的經典佳作,膾炙人口,家喻戶曉。《鐵道游擊隊》《紅嫂》《苦菜花》《三進山城》《大刀記》《漁島怒潮》等作品以多種藝術形式呈現,教育影響了幾代人;《紅云崗》《奇襲白虎團》《沂蒙山》《孫安動本》《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墻頭記》等戲劇久唱不衰;《豐收之后》《紅牡丹》《高山下的花環》《孔繁森》《沂蒙六姐妹》《闖關東》《南下》《父母愛情》等電影、電視劇在全國產生了廣泛影響;《跟著共產黨走》《沂蒙山小調》《情深意長》《我熱戀的故鄉》《父親》《母親》《咱老百姓》等歌曲唱響了神州大地,浸潤了億萬觀眾的心靈……一部部、一篇篇、一臺臺、一首首經典作品閃耀在各個歷史時期,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天里的清風,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情操。
70年來,山東省文聯始終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任務,團結引領全省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人民為表現主體,精心開展采風創作,講好中國故事,勇攀藝術高峰。一大批反映中國氣派、齊魯風格的精品佳作脫穎而出,在國家級比賽中摘金奪銀。山東先后有23人次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18人次榮獲中國曲藝“牡丹獎”,33人次榮獲中國書法“蘭亭獎”,11人次榮獲中國攝影“金像獎”,2人次榮獲中國音樂“金鐘獎”。歌曲《常回家看看》等18首(部)作品獲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舞蹈《脊梁》等12個作品榮獲中國舞蹈“荷花獎”,136件作品榮獲“中國美術獎”,電影《喜盈門》等27部作品榮獲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華表獎”“百合獎”和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電視劇《沂蒙》等135部作品榮獲中國電視“飛天獎”“星光獎”“金鷹獎”和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雜技《快樂炊事員》等14個作品榮獲中國雜技“金菊獎”,龍舞《齊魯雄風》等32部作品獲得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特別是在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山東省有339件作品入選,榮獲中國美術獎2金1銀2銅,創造了山東歷史最高紀錄,金獎數并列全國第一。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和第二十七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中,山東省入展作品分別為95件、34件,均占入展總數的十分之一,分列全國二、三位。一系列重磅獎項的獲得為省文聯深入打造時代精品,推出文藝精品力作,提升山東在全國的文化地位做出了重要貢獻。
70年來,山東省文聯緊緊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時間節點,組織全省文藝家和文藝工作者開展重大主題文化活動。重大關頭、重要時刻,山東文藝工作者從未缺席。特別是2020年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省近16萬名文藝工作者參與創作了14萬多件(幅)疫情防控主題的文藝作品,在全國最早推出抗疫題材歌曲MV《最美的逆行》,最早組織美術家為抗疫英模造像,創作推出全國首部抗疫題材舞蹈詩《逆行》,全省聯動組織舉辦“眾志成城的力量——山東省抗疫歌曲系列網絡音樂會”,致敬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謳歌抗疫戰線上各行各業的英模人物,凝聚起強大的抗疫正能量。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音樂、美術、攝影工作者等都留下了可貴的影像故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山東省美術書法攝影剪紙作品展,面向全省征集到近萬件文藝作品,把山東省文聯慶祝建黨百年系列紀念活動推向高潮。
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省文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走下去、請上來、深進去”的工作思路,積極發揮“火炬”和“號角”作用,培育出“泰山文藝獎”“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山東新年文藝晚會”“文藝志愿服務”“三大國展”等一大批有影響力的文藝品牌。其中,“泰山文藝獎”是中共山東省委、省政府批準設立的山東省文藝界最權威、最專業的綜合性獎項,舉辦12屆共推出藝術作品獎1714件、藝術突出貢獻獎56人。“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統籌11個門類藝術資源,踐行“藝術走近大眾、大眾共享藝術”的宗旨,已經舉辦14屆,以鮮明的主題性、藝術性、群眾性榮獲“山東最具影響力十大文化節會品牌”。
70年來,山東省文聯忠實履行黨賦予的職責使命,團結引領全省文藝家和文藝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深化文聯改革,延伸工作手臂,努力構建全省文藝工作者和諧溫馨之家。
打造有方向的家。團結引領全省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組織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通過集中學習、專題培訓、研討交流等方式,加強對各級文聯干部和文藝骨干的培訓,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打造學習研究型的家。把學習培訓牢牢抓在手上,廣泛開展中青年文藝骨干培訓班、戲曲培訓班、曲藝培訓班、基層舞蹈骨干教師培訓班、雜技魔術研修班、美術書法創作高級研修班、微電影大講堂、青未了攝影人才培訓班、民間文藝大講堂等,營造了鉆研藝術、比學趕幫的濃厚學習氛圍。
打造切磋交流的家。深入沂蒙山、黃河灘、大運河開展采風創作活動,聯合舉辦大運河交響聲樂套曲音樂會、魯蘇豫皖四省曲藝精品大展演、全國山東快書優秀節目展演、六省(區)青年舞蹈精英展、“學術100”山東青年美術作品全國巡展、“新絲路新夢想‘一帶一路’十省美術名家寫生作品巡展”、“電影藝術家看山東”等活動,舉辦“翰墨中華·中國書畫名家作品聯合國總部大展”“孔孟文化國際攝影展”“山東省·和歌山縣締結友好省縣35周年書法作品交流展”等一系列對外藝術交流活動。

打造催生精品的家。組建山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發揮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作用。編撰推出了《禮敬中國文字 傳承中華文明》《齊魯文化名家》《山東藝術論》《山東書法全集》等多部理論評論著作,創辦《山東藝術》學術期刊,不斷提升文藝評論工作的專業化影響力。
打造改革創新的家。深化文聯改革快速推進,省市文聯改革在全國率先完成,縣級文聯組織實現全覆蓋,20多個縣級文聯延伸到鄉鎮,形成了全省一體化文藝資源共享格局,為滿足基層群眾精神文化新需求創造了條件。
打造有溫度的家。山東文化藝術大廈于2016年5月投入使用,為文藝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創作交流場所。“網上文聯”建設快速推動,成立了山東省文聯網絡新媒體中心,“一網一微一端兩庫”組成的山東文藝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初步建成。延伸工作手臂,初步建立起新文藝組織、新文藝群體服務管理機制,激發“兩新”人才潛力。
所有過往,皆為序章;所有未來,皆為可期。文藝是記錄奮斗歷史、賡續偉大精神的鮮活載體,文藝是激勵追夢圓夢、揚起理想風帆的強大動力。面對新時代、新使命、新任務,山東省文聯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文化文藝工作、群團工作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以文聯深化改革為動力,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志愿服務試點工作為載體,更加廣泛地團結引領廣大文藝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山東文藝高質量發展,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繁榮發展文藝事業、推進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70 Years of Glories Shine for You
From April 22 to April 28, 1951, the First Shandong Literary and Art Workers’ Congress was held in Jinan, formally announc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handong Federation of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SDFLAC). In the past 70 years, the federation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4 artistic associations at its inception to 13 now (including the Shandong Writers Association), with 33 collective members and more than 8,690 members nationwide, and formed a large literary and art force of Shandong with a complete range of arts and exquisite craftsmanship.
Over the past 70 years, a large number of excellent works reflecting the Chinese manner and Qilu style have stood out, and won medals at national competitions. Shandong has had 23 winners of the China Theatre Plum Blossom Awards, 18 winners of the China Quyi Peony Awards, 33 winners of the China Calligraphy Lanting Awards, 11 winners of the Golden Statue Award for China Photography, and 1 winner of the Chinese Golden Bell Award for Music.
During the national fight against COVID-19 in 2020, nearly 160,000 literary and art workers in Shandong participated in creating more than 140,000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on the theme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s a tribute to medical workers fighting at the forefront. In the process of ensuring a decisive victory over poverty and achieving moderate prosperity, music, fine arts and photography workers all created valuable image stories. The Shandong Fine Arts, Calligraphy and Paper-cutting Works Exhibition Celebrating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PC has collected nearly 10,000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in the province, pushing the series of federation activities commemorating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PC to a new high.
The Shandong Federation of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has cultivated a large number of influential literary and art brands, including the “Taishan Literature and Art Award”, the“Shandong International Popular Arts Festival”, the “Shandong New Year’s Eve Gala”, the “Volunteer Servic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and the“Three National Exhibi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