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旭
摘 要:現階段,軟土地基的公路施工一旦出現差錯就很容易導致地基沉降或者是差異沉降過大而導致公路工程的無法使用,這將極大地影響到工程的成本和質量。所以為保證公路工程成品在建成之后能夠更加高效和安全的運營,需要針對于軟土地基的施工技術進行分析。論文以此為核心來展開探討。
關鍵詞: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過程;軟土地基;施工技術
引言
路基施工水平可直接影響到公路工程全生命周期,為切實保障路基施工質量與效率,我們需將工作重點放置在軟土路基施工處理環節,不斷優化軟土路基施工處理流程,進一步提升軟土路基施工處理效果,使軟土路基施工水平與工程總體質量管理目標相符。
1工程概況
某高速公路工程項目從A市到C市,是兩市之間交通要道,起點樁位號為K0+000,終點樁位號為K49+756,路線全長49.756km。本次施工的路段為第四標段,長度為11.958km,經現場勘查后發現,該標段內存在多處軟土地基,其性質以軟弱土和淤泥質黏土為主。經研究,決定采用換填法和加筋法對軟土地基進行處理,以提高承載力,滿足路基施工需要。
2高速公路軟土路基施工問題
2.1路基沉降嚴重
如果高速公路施工現場多為軟土結構,則路基在具體施工期間經常會出現沉降問題。由于軟土土壤的壓縮性較為顯著,軟土路基會在長期運營過程中呈現出不均勻沉降情況。如果沉降位置位于構造物連接處,則沉降問題會嚴重影響到構造物自身的穩定性,使路面結構平整度下降,無法從根本上保障車輛行駛期間的舒適度與安全性。因此,為進一步控制軟土路基演變速度,相關人員需要在路基設計前做好沉降問題的預測判斷工作, 采用合理方式處理軟土結構,避免在路基后期運營時間出現較為嚴重的不均勻沉降問題。
2.2經常發現滑坡問題
在高速公路軟土路基施工期間會經常出現路基滑坡問題,導致施工期間的安全性、穩定性無法從根本上保障。造成路基滑坡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施工環節管控不當,設計方案與施工現場實際情況不符。另外,在公路工程實際施工期間,還會受征地拆遷等因素影響,工程施工工期被嚴重壓縮,導致軟土路基施工期間的坡體結構處理環節施工質量控制不到位。為預防高速公路軟土路基滑坡問題的發生,管理部門需對原土路基施工全過程進行嚴格管控,針對滑坡預防工作制定出相應的施工管理機制,從根本上提升軟土路基施工期間的可控性。
3高速公路施工中的軟土路基施工技術
3.1施工前期準備
(1)技術準備。項目部組織技術交底,由技術負責人審查軟土路基的專項施工方案并審驗土工試驗結果,同時還要深入施工現場對各項技術數據信息進行核對;在技術交底中,技術負責人要明確施工工藝標準、質檢評定標準、試驗檢驗標準等。項目部技術人員要熟悉設計圖紙,領會設計意圖,熟悉施工技術標準,用設計圖紙與技術標準指導路基換填施工。
(2)現場準備。對現場施工人員進行培訓,包括技術人員、質檢人員、安全管理人員、施工人員等。確定路基換填的取料場,制定材料運輸路線;在換填之前,挖除不良土壤,將土壤運輸到棄土場;在換填路基兩側開挖排水溝,用于排除不良路基下的地下水,確保路基順利開挖。
3.2水泥攪拌樁法
水泥攪拌樁法發源于美國,其也被稱作是分子印跡聚合物。實際上, 這種方法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經被日本等國家廣泛應用,而我國在1978 年正式將該技術納入我國工程范疇內。就目前來看,水泥攪拌樁法在我國公路工程軟土地基的施工中已經較為常見。水泥攪拌樁的具體原理就是針對于孔內的水泥水合物與周圍的土體進行充分的混合,從而得到強度較好的復合體,同時各個鉆孔也經過充分的處理后可以與周圍的軟土達到非常緊密的結合效果,從而有效地提高軟土地基的負載能力,使得軟土地基更加穩定,產生更少的沉降量。在實際工程中,即使水泥攪拌樁法的使用效果較好,但是其具有較多的限制條件,特別是在當地基土的pH值在4以下或者是軟土地基的含水量達到70%時就不能使用,另外,在軟土地基中含有伊利石、氯化物等也無法達到更好的加固效果。一旦在軟土地基中含有較多的碎石或者鵝卵石時就會極大地影響到施工效果,所以還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進行施工。
3.3排水固結法
排水固結法需要在天然軟土地基表面增加砂墊層等水平排水結構,如果工程對地基結構的排水率要求較高,還要在地基砂井處設置豎向排水體系,通過加載預壓等手段,控制土體結構內部含水量,從根本上提升軟土路基結構的具體強度。排水固結法主要分為以下幾種形式:(1)設置水平排水墊層。要求用于水平排水墊層的材料應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同時滲透系數控制在標準范圍之內,并充分發揮出其自身的反濾作用。設置的水平排水墊層主要為中粗砂,材料自身的凝聚力應控制在3%。(2)設置豎向排水墊層。部分高速公路工程的袋裝沙井斷面小、施工流程少、設施操作便捷等特征,可以從根本上保障墊層排水水平,避免在墊層施工期間產生不均勻沉降問題。另外,在設置豎向排水墊層過程中,還需要配合使用導管式振動打設機械設備,切實保障豎向排水墊層設置期間的質量與效率。
3.4擠密樁法
(1)擠密樁法是通過樁之間的相互擠壓,對軟土路基進行加固,樁孔要采用灰土回填并進行夯實,該方法常用于黏性土軟砂地基的處理。該技術施工需先進行打孔,然后用灰土、砂土等填料打樁,成樁后可提供側向擠壓壓力,使軟土得以壓實。(2)擠密樁法可以提高軟土路基的密實度和承載力,還能避免沉降、變形等問題,公路工程建設中要合理選擇和控制施工材料,保證其吸水性,確保膨脹后可以側向增大擠壓力度,提升施工效果。
3.5強夯法
強夯法是工程中最常用到的一類專門針對于軟土地基施工環境的施工方法。而實際上其主要就是通過具有一定重量的錘體在一定高度下進行自由落體,在不斷的錘擊下可以達到較好的夯實效果。我國引入強夯法的時間較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并且在多年來的應用和發展中也已經較好地提高了該工藝的安全性能和施工效果,做出了相應的質量標準和規范。強夯法的具體功效就在于其可以有效地提高軟土地基的抗剪強度, 并且能夠有效達到抗液化和抗震能力。當然,強夯法也有其自身的使用條件,例如,對含有較厚淤泥和淤泥層的土壤來說,使用強夯法是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的,所以強夯法應該根據具體的土壤含水量、特殊性質、粒徑分布、孔隙比等進行合理使用。就目前來說,為提高強夯法的施工效率, 在工程上可以采用復合處理的辦法來進行施工,如以強夯加固法、強夯與沙井的結合等,這些對于一些特定的土壤結構有著較好的處理效果。另外,在強夯法的使用過程中,施工人員必須要保證施工過程以先周邊后中間的順序進行,并且要對表面的浮土進行嚴格的清潔,最后還需要加強質量的檢驗工作,確保施工質量。
結束語:總而言之,隨著我國高速公路工程建設規模逐步擴大,高速公路數量增多,存在于高速公路施工期間的軟土地基施工問題更加顯著。為從根本上提高軟土地基施工水平,確保軟土地基施工效果與工程實際監管要求相符,相關施工人員需要結合工程具體施工要求,不斷優化實際施工方案,制定出專項可行的軟土地基施工質量控制機制,進而推動高速公路工程建設綜合效益最大化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張洮萌. 市政道路軟土路基強夯法施工技術研究[J]. 智能城市,2021, 7(04):134-135.
[2]] 郝小強. 置換法在軟土路基處治施工中的應用[ J ] . 四川建材, 2021 , 47(02):156-157.
[ 3 ] 徐才生. 道路工程施工中軟土路基的有效處理措施分析[ J ] . 居舍, 2021(0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