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姬驊歆
雙簧管是交響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樂器之一,隨著在中國的普遍傳播,雙簧管越來越為人們所喜愛,應用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在戲曲中常常作為背景音樂,推動劇情發展,渲染人物情緒。雙簧管起源于17世紀,脫胎于古希臘的阿夫洛斯管和中國的嗩吶等,18世紀,才被廣泛使用于歐洲室內樂的合奏中。因為它音色柔美動聽,被改良后音色、音高、音質都更容易控制,擅于刻畫細膩的情感和優美的景色,所以得到“田園女高音”的美譽。雙簧管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家族體系,它的藝術特質清晰,在音色、音質等方面具備獨特的特點,既是獨奏中的翹楚,又可以合奏,它的表現力是其他樂器無法替代的。因為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很多音樂巨匠都鐘愛于它,為它創作出傳世之作。如巴赫的《諧謔曲》、貝多芬《第九交響樂》等。雙簧管在戲劇中的應用也屢見不鮮,而且成為推動戲劇情節、渲染戲劇背景的重要擔當,比如在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中就有其精彩片段。清朝末年,雙簧管傳入中國,20世紀,雙簧管藝術逐步走向成熟,在中國戲劇中也開始占有一席之地。
1.能夠塑造戲劇音樂形象。雙簧管音色獨特——它柔和美麗,清新響亮,帶有田園色彩和牧歌風味,在樂隊中總是那么引人注意,一般是管弦樂隊中的定音樂器。在戲劇中,因為它獨特的音色往往通過不同的搭配組合塑造不同的音樂主題和形象。雙簧管是由木管組成的,是木管類樂器中的重要樂器之一。雙簧管通過氣流引起兩片哨片的震動而發聲,哨片的材質厚薄不同,影響著雙簧管的音質。簧片是由蘆葦制成的形狀獨特的薄片,連接到樂器頂部的底座上,決定了雙簧管發出的聲音,沒有簧片雙簧管幾乎就無法發音。英國管的簧片比雙簧管更寬,因此音質更柔和,音調更哀怨。依靠雙簧管可以演奏出大幅度的音色。雙簧管高音區音質強烈明朗,高亢明亮,但是最高音并不雄厚,音色容易有緊張感,給人刺耳的感覺。雙簧管中音區音質甜美柔和,在演奏時弱音、強音適應性強。低音區雄壯厚重,渾厚模糊,略帶鼻音效果,表現力強。總體而言,雙簧管比較擅長抒情的表達,在歌唱伴奏方面有優秀的表現能力,在戲劇舞臺上作為伴奏和背景音樂都起到良好的作用。比如歌德的悲劇《愛格蒙特》以弗蘭德人民爭取民族獨立解放的斗爭為題材,貝多芬為它譜寫了序曲,《愛格蒙特》序曲引子里呈現了兩種完全對立的音樂形象,其中用雙簧管、單簧管和大管代表受壓迫的尼德蘭人民的形象,與薩拉班德舞曲代表的西班牙侵略者形成對立,歌頌了弗蘭德的人民英雄和領袖愛格蒙特伯爵,雙簧管演奏出的樂段真摯感人,讓聽眾贊嘆不已。雙簧管的音色是由氣息、嘴型、管的材質和哨片的材質決定的,可以將優美的聲音區發揮得淋漓盡致,擅長表現田園風光和憂郁抒情的情緒。比如莫扎特、瓦爾第、斯特勞斯、阿爾比諾尼、貝里尼的作品充分展現了雙簧管的技巧和富于直率與美妙的音色特點。巴赫《諧謔曲》、貝多芬《第九交響樂》中的片段充滿了純樸的田園風味,也是源于雙簧管蘆笛聲音特質的充分詮釋。
2.能夠詮釋戲劇情感。雙簧管能傳遞不同的情緒情感,這是由它的音質特征決定的。音質三要素指響度、音調和愉快感。雙簧管的響度和音調大小是由樂器的構成決定的。雙簧管家族不同的種類,音質也略有差別。比如英國管比雙簧管外形更長,具有更遠的喇叭口,因此英國管音質比雙簧管暗,音高比雙簧管低,聽起來更柔和更憂郁。雙簧管音質往往能給人以悅耳舒適的聽感,因為它聲音甜美純凈,優美中帶點鼻音,又非常富有表現力,令人嘆服。雙簧管在戲劇中勾畫感情時既能表現悲愴陰郁的哀傷,也能表現歡快的愉悅。如俄羅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歌劇《雪姑娘》講述了一個民間傳奇故事:雪姑娘美麗無雙,她的內心原本是一片冰冷,而一旦懂得了愛情,她便會被陽光融化。其中雙簧管演奏的《痛苦呻吟》將主人公的悲傷刻畫得淋漓盡致。而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響樂》中的雙簧管則擔當起輕松恬靜的情感基調。因為它的音質突出,是一個特性樂器,太擅長渲染和表現情感,所以即使在樂隊中只演奏幾小節,也會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最經典的莫過于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天鵝湖》,采用雙簧管演奏的那段旋律令人難以忘懷。《天鵝湖》講述王子齊格弗里德愛上被詛咒的公主奧杰塔,表現兩人浪漫的愛情樂章。其中《天鵝湖》序曲就是由雙簧管演奏的曲段引出故事,承擔主題旋律,表現人物的情感變化。雙簧管暗悶悠揚的獨奏片斷演奏出憂傷動人的抒情旋律,作為主題旋律貫穿音樂始終,是舞劇中情感的升華,富于悲劇性和歌唱性。這段旋律也代表主角白天鵝即公主奧杰塔,所以旋律一奏出,觀眾的感情便被激發出來,產生對公主的共情,達到理想的戲劇效果。可以說這段雙簧管的演奏是演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雙簧管優美憂傷的音質最大化地渲染了戲劇氛圍和人物情感,使之成為當之無愧的經典。
3.能夠渲染戲劇氛圍。雙簧管獨特的藝術特性在西方戲劇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它既可以詮釋充沛的戲劇情感,又可以渲染富有田園氣息的戲劇背景。雙簧管演奏難度極高,發音困難,震度的發音點難以掌握,因此它是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中最難演奏的樂器。與低音雙簧管、英國管等相比,雙簧管的聲音容易散,發音和音色控制更需要演奏者的功力。演奏雙簧管需要身體多方面配合,手指靈活掌握音鍵,嘴唇保持O型,口腔緊弛有度并含住簧片,牙齒避免觸碰脆弱的簧片,用氣息和舌頭掌握續音和斷音。雙簧管的演奏方法豐富。比如顫音技巧,通過有規律的音樂起伏,營造獨特的音樂境界。顫音演奏擅長表現情感,經雙簧管的顫音演繹情感更直觀、更細膩,直中人心打動聽眾。比如,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響樂》表現了俄羅斯知識分子的探索和追求,其中第二樂章中的雙簧管演奏片段營造了悠緩、典雅和恬靜的氛圍,表現主人公似乎暫時忘卻了悲劇性的沖突和斗爭,與第一樂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雙簧管在東方戲劇中也開始應用。隨著改革開放,雙簧管在中國舞臺上實現了飛躍性的發展,中西融合的演奏模式在中國戲曲中也不鮮見。傳統戲曲在“四大件”的基礎上增加了西洋樂器,使戲曲音樂更具魅力和時代感。雙簧管的音色、音準和裝飾音在戲曲拖腔的伴奏中經過調整,雙方皆大放異彩,產生了新的特色與韻味。比如越劇《鳳凰臺》講述詩人李白的愛情和生活經歷,在展現李白一生各個時期的不同境遇時,人物的唱腔、念白和身段都不同,在戲曲音樂的設計創作上突出越劇雅致、柔美的特點,將雙簧管融入進去之后,音樂增加了不同的特質,富有混合的多彩性,在刻畫跌宕的歷史氛圍和人物復雜的心理表現方面達到最佳的藝術效果。雙簧管的穿透力強,與竹笛等中國傳統樂器相搭配,起到主次分明的效果,相得益彰。
雙簧管音色音質可塑性強,目前人們越來越認可它的表現力,無論是樂隊獨奏、合奏,還是戲劇、戲曲等舞臺藝術的音樂伴奏,雙簧管都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和不可替換的實力。尤其在中國戲曲中雙簧管開始民族化的發展,這既彌補了傳統樂器的局限性,又豐富了中國戲曲音樂的內涵,為中國戲曲同世界接軌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