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是寫進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議的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目標是打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先行示范區、公共文化服務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踐區,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探索路徑、積累經驗、提供示范。從2011年開始,經過10年努力,全國共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120個,覆蓋了三分之一左右的地市級城市,創造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典型引路、全面提升的中國實踐、中國經驗。為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持續創新發展、引領示范,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財政部印發《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管理辦法》,建立了每2年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進行一次復核的工作機制。
陜西省渭南市于2016年成功建成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近年來,渭南市借鑒示范區創建過程中制度設計研究先行的經驗,聘請專家團隊對創新發展進行頂層設計研究,形成了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彰顯渭南特色的總體發展規劃,包括六大建設工程、20個專項規劃和100項重點任務。這一做法為推動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持續創新發展樹立了標桿、做出了引領。
《圖書館論壇》本期發表的這一組專題文章,是專家團隊圍繞公共文化服務城鄉一體建設戰略,聚焦“讓文化生活充滿質感”的渭南探索實踐,對幾個典型案例的深度剖析和提煉升華,從中可以看到渭南落實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制度、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城鄉一體建設的最新進展;可以看到渭南守護“華夏文明之根”、弘揚“鼎禮文化”,以公共文化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的使命擔當;可以看到渭南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地方特色文化藝術煥發時代光彩的生動實踐;還可以看到渭南歷史文化街區改造中公共文化新空間的有機嵌入與空間敘事新功能的有效拓展。這是渭南公共文化高質量發展的縮影,是渭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的寫照,也是專家學者“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創新實踐強化理論指導的生動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