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夕夢
(作者單位:河北美術學院)
自2014年起,我國很多媒體平臺都開始大力發展喜劇類節目,這一年也被媒體稱作“喜劇元年”[1]。例如,安徽衛視《超級笑星》、湖南衛視《我們都愛笑》、中央電視臺《喜樂街》等喜劇節目的出現,都讓人眼前一亮。自此,我國喜劇類綜藝節目開始快速發展。但從2015年開始,我國喜劇類節目在不斷創新的同時,內容卻逐漸走向同質化。2015年4月25日,《歡樂喜劇人》的出現,使我國喜劇類綜藝節目再度回春,也捧紅了沈騰、馬麗、岳云鵬等喜劇演員[2],但2021年推出的《歡樂喜劇人》第七季收視不佳,雖然其在節目內容上進行了改變,主打非專業領域藝人的喜劇養成計劃,但依然無法扭轉喜劇類節目陷入低谷的局面。然而,《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出現,無疑是對中國喜劇類電視綜藝節目的創新。節目聚焦喜劇創作,包含默劇、素描喜劇、陷阱喜劇、漫才等多種喜劇類型,給觀眾帶來了眾多精彩紛呈的節目?!兑荒暌欢认矂〈筚悺返某霈F打破了中國喜劇的固定模式,將小眾喜劇帶到了大眾舞臺上,還打造了“皓史成雙”“大宇治水”“逐夢亞軍”等“組合+品牌”(CP+IP)的出圈組合,在網絡平臺上引發了一系列討論[3]。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中出現了一個名詞——素描喜劇,翻譯自“sketch show”,是一種來自美國的喜劇形式,主要特點為整個節目圍繞著同一個主題或話題來設置喜劇情境,這種喜劇情境通常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在形式上,素描喜劇的笑點非常密集,并且是建立在對同一個笑點反復挖掘之上,不停地扣題?!兑荒暌欢认矂〈筚悺返谝黄诓コ龅牡谝粋€作品《互聯網體檢》就十分契合素描喜劇的概念。與常見的小品節目不同,《互聯網體檢》中沒有任何鋪墊,從一開始就通過3位演員所扮演的顧客、醫生、護士之間的演繹,直接給出了這一作品的主題:諷刺互聯網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給用戶造成諸多不便。整個作品都圍繞這一主題展開,如一開始的“隱私泄露”“使用前需要看廣告”,再到后面的“流量限速”“付費超前點播”等內容,都是用戶在使用互聯網產品的過程中存在已久的問題?!痘ヂ摼W體檢》用諷刺的方式,將這些問題套用在了醫院體檢上,由此產生了一系列讓人捧腹大笑的喜劇內容。
事實上,作為中國小品開山鼻祖的陳佩斯和朱時茂在1984年春晚上所表演的小品《吃面條》,1994年春晚黃宏與侯耀文的小品《打撲克》,以及其他我國早期的喜劇小品,在形式上與素描戲劇非常接近,特點都是情節簡單、人物簡單,沒有鋪墊、反轉、煽情等元素,單純地圍繞著一個簡單的事件,反復深入、制造笑點。筆者認為,這些喜劇小品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對于喜劇節目的期望。然而,在我國喜劇小品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創新力度不夠、演員的表現力不足等原因,喜劇小品的表演模式逐步向重情節而輕笑點的方向轉變。而更為觀眾所詬病的結尾煽情的模式,說明創作者無法給自己的喜劇作品設計一個良好的結尾,所以通過煽情這一更加簡單的方式來結束。實際上,這是一種非常投機取巧的辦法,因為一個好笑又合理的喜劇結尾的創作難度要遠遠大于煽情式結尾的創作難度。
對于中國的觀眾來說,“素描喜劇”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其通過《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在網絡上走紅,凸顯了觀眾對于小品應該“好笑”的基本需求,再一次把觀眾的關注點拉回到了喜劇節目本身。這對于小品節目的創作者和表演者來說都具有一定的警示意義和沖擊效果,能夠拓展創作者的思路,提升觀眾品位,對于推動今后小品類喜劇節目的創作具有積極意義。當然,除素描喜劇之外,節目還出現了漫才、音樂劇、默劇等多種劇作形式。筆者認為,與以往的喜劇節目相比,《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表演形式、創作形式及作品記憶點都有所創新,節目特點也更加符合融媒體的大環境,整體風格更加青春化。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在競賽形式上進行了很大創新。在之前的喜劇競賽類綜藝節目中,通常的比賽形式是在每一輪的表演中,得分最低者被淘汰,并且表演者通常是以搭檔的形式進行比賽。而在《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中,所有晉級的演員被分成3個喜劇社團,原有的合作搭檔不再固定,均以社團為單位進行比賽。節目的表演者是根據情節來從社團中選取合適的演員,有的節目演員只有兩人,甚至一人,有的節目是整個社團內全員參與。簡單來說就是只選擇合適的表演者,而對表演者的人數和人員不再做具體要求。每一期比賽的組合都有所不同,就連經常獨自作戰的啞劇演員武六七,也在第九期節目中和隊友一起上演了《花匠》這一高質量的作品?!陡赣H的葬禮》中,本是人物組成較為簡單的漫才作品,卻在多個演員的合作演繹下情節不斷推進,使“父親”的朋友圈越來越離譜,最終出現土星的畫面,讓人瞠目結舌,無厘頭的特點令人捧腹。蔣龍與張弛的作品《這個殺手不大冷》中,將唱、跳、演等表演方式結合起來,也因此成就了最佳節目的CP。與傳統的比賽形式相比,《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中的喜劇演員陣容不再固定,節目形式更加靈活,編劇的創作思路不再有演員選擇上的限制,演員之間的相互合作更容易激發出強大的創造力。
除此之外,《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在節目的創作形式上也有所創新。之前的喜劇競賽類綜藝節目中,節目通常由演員自編自演,如《歡樂喜劇人》以團隊的形式演藝作品,團隊中分工鮮明,最后以固定團隊的方式角逐一個名額。而《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第一次突出了編劇在節目中的作用,提升了專業編劇的參與度。每期節目下都會標注編劇的名字,節目演完后也會采訪編劇,這間接提升了編劇的地位,對觀眾進一步認識編劇在喜劇節目中發揮的作用具有極大的意義。例如,第十二期中創作了大量優秀作品的編劇六獸、集演員與編導于一身的大鎖和孫天宇等,節目播出后,他們在網絡上擁有極高的人氣,且受到了觀眾的廣泛好評,編劇六獸還在節目現場與作為導師的著名演員徐崢達成了合作意向,而這種編劇“出圈”的現象在其他節目中很少出現。
以往的節目多是編演一體,更加強調選手自身的能力,采用競技性的模式,而《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創新了模式,不再突出選手之間的競技性,不是為了比賽而比賽,不是為了奪冠而演出,而是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呈現更加精彩的節目上,演員之間的合作遠大于競爭。筆者認為,團隊合創制、編劇合作制的比賽形式減少了比賽中競技的成分,增添了創作的色彩,使過程大于結果,這也正是比賽的真諦。與以往喜劇類節目相比,《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增添了趣味性,讓大眾感受到了節目作品之外的笑點與樂趣。
以往的傳播模式往往依托于電視臺或網站自身,將節目的宣傳片或者精彩片段置于醒目的位置,以達到理想的傳播效果。而在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的當下,傳統的宣傳模式效果往往不如觀眾自發進行的裂變式宣傳有力。由制作主體進行推廣,通常來說只能停留在圍繞制作主體的這一圈子之中,只有跳出這個圈子,讓更多圈子以外的人知道并喜歡,才能“出圈”。而通過觀眾自發宣傳,可以取得一種“裂變”的效果,這是節目“出圈”的良好途徑。當然,節目本身質量過硬是“出圈”的必要條件,也需要官方通過一些手段來引導,使觀眾心甘情愿宣傳節目[4]。
對于《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來說,“CP+IP”模式就是他們選擇的有效的宣傳手段?!癈P+IP”是近年來新出現的概念,“CP”是組合的意思,往往是一男一女的形式,他們以熒幕戀人的形式出現,主要是為了滿足觀眾對于偶像間以情侶方式進行配對的幻想。“炒CP”屬于偶像亞文化的范疇,最初是由觀眾自發地對偶像進行配對,而如今偶像的運營方為了獲取巨大的流量,往往會引導、迎合觀眾的“炒CP”行為。關于IP,現在往往將某些屬于某一作品或者演員的特定化標簽視為“IP”。例如,《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中大鎖、孫天宇的組合“大宇治水”,他們的節目往往都具有很強的諷刺性,臺詞中有大量的網絡用語。他們的作品《時間都去哪了》中,大鎖所扮演的編劇因拖延癥而不斷拖延創作進程的心理活動讓大眾懷疑“是不是他在我家裝了攝像頭”;“皓史成雙”組合王浩與史策大多時候以情侶的形象出現,情侶間“曖昧”“分手”“步入婚姻殿堂”各個階段都被他們演繹了,他們精湛的演技讓觀眾帶入感十足,也因此被評為《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熒屏情侶”;蔣龍和張弛的“逐夢亞軍”組合,每期作品都具有多種表演藝術元素,雖然每期都是如此,但大眾依然樂于接受,兩位演員扎實的唱、跳基本功,使作品既豐富又精彩,如作品《臺下十年功》,張弛的京劇功底在節目中十分出彩;“六獸出品,必屬精品”則是觀眾授予六獸編劇的信任,他的作品一般都會獲得觀眾的褒獎。這樣的“標簽化”印象,就是屬于他們的專屬IP,這樣的IP有助于強化他們的個人品牌效應,鞏固其在觀眾心中的印象,進而達到宣傳目的。
在“CP+IP”組合的新型傳播模式下,網絡中衍生出了大量針對這些演員的二次剪輯作品,配上洗腦的音樂,往往能取得不錯的點擊量,這對于這檔節目本身來說是一種很有力的來自觀眾的自發宣傳,有很多新觀眾就是通過類似的剪輯作品才了解到這一節目,而對于已經看過節目的“老觀眾”來說,這樣的二創類節目更加鞏固了他們對于這臺綜藝節目的喜愛。筆者認為,“CP+IP”組合出圈的傳播模式打破了傳統固定傳播模式的限制,使節目的流量變得無限多,能量變得無限大,更有利于打造節目口碑。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對行業產生了深刻影響。首先,在各類喜劇類綜藝節目高度同化的當下,《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使得喜劇類綜藝重新獲得大眾的關注和喜愛,在網絡中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讓喜劇類綜藝節目重新回到了大眾視野。其次,《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中的演員往往都是專業院校表演的專業演員,具有一定的專業基礎和豐富的舞臺經驗,不同于以往喜劇類綜藝節目中大量的優秀民間藝人,他們的表演可塑性和角色多樣性要更強。隨著越來越多的專業院校表演人才走向喜劇的道路,喜劇類節目對于演員自身的表演要求將會更高,非專業出身的“耍寶”型表演者將逐步淡出人們的視野。再次,綜藝節目中編劇的作用將逐步突顯,演員將更專注于表演,這樣分工將會更加明確,也有利于誕生優秀的作品[5]。
另外,《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線上線下一體化制作模式讓大眾眼前一亮。事實上,脫口秀、素描喜劇、默劇、音樂劇等表演形式線下表演場次頗多,而喜劇類活動不僅出現在大熒幕前,線下活動也十分豐富多樣,雖然影響力和“出圈”程度可能不及電視綜藝節目,但不管是演員表演質量還是劇本創作質量,都與電視節目不相上下。雖然線下喜劇與線上喜劇的表演方式、創作方式、變現方式都有所不同,但二者結合能讓彼此增加能量,互相扶持。《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召集了影視演員蔣龍、話劇演員宋俊濤、編劇六獸等不同職業的人參與節目制作,碰撞出強烈的、多元素的火花。不僅如此,在線下合作模式上,制作組聯合不同省市30多家喜劇廠牌加入了“笑花兒喜劇聯盟”,壯大了喜劇隊伍,也扶持了大量喜劇社團,為節目輸送了很多優質喜劇人才。筆者認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制作模式能讓喜劇變得立體化,無論是制作、表演還是變現,效率都會有所提高,這將是我國喜劇類節目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節目內容上,《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出現了素描喜劇、默劇、音樂劇、漫才等新喜劇類題材,其中素描喜劇最具代表性,其節目內容形態多樣,創作內容也緊跟時代潮流,使節目具有時代感、青春感;在節目形式上,團隊合創制、編劇合作制打破了團隊的限制,團隊成員不斷排列組合,產生出各種新風格;在節目傳播方式上,“CP+IP”組合“出圈”的傳播方式,使節目演員和節目口碑同時受益。《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采用線上線下一體化制作模式,優質演員同臺競技,并且聯合多家喜劇廠牌成立“笑花兒喜劇聯盟”,力在打造我國新一代喜劇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