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市鹽池縣麻黃山鄉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把理論宣講作為傳播黨的聲音、統一群眾思想、凝聚精神力量的重要舉措,持續擦亮“窯洞”宣講品牌,將“窯洞”宣講與理論學習、政策宣傳、示范宣講相結合,打造學思踐悟新平臺。
聚焦一條主線,構建理論宣講格局。充分把握理論宣講的時代性、本土性、群眾性要求,按照“貼近群眾、宣講理論、培育新人、促進振興”的思路,整合全鄉宣講資源,成立了窯洞宣講小分隊14支,形成了全鄉理論宣講網絡。鄉領導班子帶頭講、專家學者深入講、黨員群眾分類講,用聽得懂、接地氣的語言,打通宣講的“最后一公里”,讓窯洞宣講深入人心、深得人心。
建強一支隊伍,壯大理論宣講力量。以鄉村干部、志愿者、“五老”宣講員、紅色故事講解員等群眾身邊的“草根名嘴”為基礎,建立“窯洞”宣講師資庫。通過縣委黨校老師培訓、博物館講解員現身教授、實景化講述等方式,堅持“走出去”學與“沉下去”練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宣講隊伍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并進。

突出三大陣地,全面激發宣講活力。打造李塬畔縣委舊址宣講陣地。深挖紅色資源優勢,構建“紅色歷史人人學、紅色書籍人人讀、紅色故事人人講、紅色足跡人人行、紅色精神人人傳”宣講模式,用紅色資源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實,2022年先后吸引500多批次3萬多人接受黨性教育。打造唐平莊窯洞黨校宣講陣地。依托唐平莊寧夏工委舊址,以革命故事、英雄事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為主題,開展宣講活動50多場次,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入腦入心。打造“杏林”宣講陣地。以鄉村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等內容,在大接杏種植基地打造“紅色黨課實景教學點”,開展“書記講黨課”、大接杏種植技能交流等宣講活動20多場次,不斷為干部群眾蓄能充電。
創新三種形式,促進思想澤潤心田。變“固定講臺”為“流動課堂”,采取集中式、小型化、“一對一”等多種方式,聚村頭、進地頭、坐炕頭,講解老百姓最關心的民生實事,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內容變得“接地氣”,真正讓百姓坐得住、樂意聽、記得牢。開展“新媒體+宣講”,把宣講員從“線下”請進“線上”,開設“窯洞”線上宣講專欄,錄制宣講視頻7期,讓群眾在手機端就能聽到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抓好“文藝宣講”輕騎兵,借助非物質文化遺產麻黃山“道情”、書畫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編排了以黨的二十大精神、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等為主題的“道情”節目6個、演出70多場次,把理論“唱出來”“展出來”“演出來”,增強窯洞宣講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