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

不少人或許最近才首次聽說企業風險投資基金(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這一概念,但實際上早在1914年,杜邦投資成立剛滿6年的通用汽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已經在美國開啟了企業風險投資的模式。到今天,產業公司CVC的模式已經相當成熟。CVC在全球的規模也令人矚目。報告指出,2021年上半年,全球CVC交易總量為787億美元,在疫情陰云之下,CVC融資記錄仍然實現了同比133%的增長。
中國第一案CVC是在2000年起步的,用友幸福投資作為主體投資了四川成都的理財軟件公司“財智軟件”。國內的CVC投資經過10年的摸索歷練,在以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CVC大舉進行股權投資時,于2011年后迎來了快速增長。時至今日,國內CVC主體公司的五分之一仍是互聯網企業,而在其余近八成中,有15%的CVC主體公司來自生產制造行業。
那么企業風險投資CVC和傳統的風險投資VC有何區別?
傳統VC由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和一般合伙人(general partner)構成。LP通常會是養老基金、大學基金、上市公司、高凈值個人等主體。傳統VC通常采用有限合伙制,在這一架構下,LP出資,GP進行管理。
而CVC主要由企業方發起,企業自有資金常常是CVC資本的主要來源。企業通過設立戰略投資部門、控股子公司或者出資成立投資基金來進行對外投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CVC的LP就是企業本身,投資團隊也要對母公司負責。
傳統VC的目標簡單明確:為LP多賺錢。對于傳統VC來說,投資活動是它們關注的全部。所有的投資基金,都會流向標的創新企業。
而CVC除了一般意義上的財務目標,更關注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CVC的主體企業首先有自己的主營業務,CVC的投資也會圍繞母公司經營活動展開。
一般而言,CVC的投資退出周期遠長于傳統VC。一般VC的投資周期為7到10年,而CVC投資項目時間往往長達10年以上,甚至并不考慮退出。
在今天的投資市場上,CVC往往比傳統的VC更受創業者歡迎。這樣的人氣,來自于CVC主體公司對自身行業的了解和經驗。對不少公司而言,CVC動輒長達10年的運作周期,往往就是設立企業內部CVC的第一塊“絆腳石”。對不少企業家來說,資金和時間的雙重不確定性讓他們更希望進行快進快出的投資。
平衡各方目標和企業整體資源,都是CVC需要思考的方向。而那些找對戰略,在CVC之路上耐心探索的企業,往往因此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對于如今中國的中大型公司和上市公司來說,學習了解CVC甚至在公司內部設立CVC戰略投資機構變得日益重要。
因為,不少產業都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挑戰。而對升級浪潮中的企業來說,它所擁有的存量市場正在萎縮,企業自身轉型升級壓力非常大。
在這樣的背景下,利用投資的方式讓自己與新興的發展力量相連接,不失為一條清晰可行的第二增長曲線。而作為企業家,不妨換個角度,重新思考一番企業投資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