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磐
55歲“退休”的馬云在48歲時曾說:“對于互聯網行業,我已經有點老了;對于新事物,我還年輕。”這句話,作為馬云老鄉的黃崢顯然聽進去了。
1980年出生的黃崢不過41歲,其在2020年7月就開始了退休之路,先是卸任了拼多多CEO一職;七個月后,即2021年3月,又正式辭任董事長職務。從2015年他創立拼多多到隱退,才過了六年時間。
在黃崢宣布退休約兩個月之后,也就是2021年5月20日,互聯網大佬中的“老小”張一鳴卸任字節跳動CEO;11月,他又緊接著退出了字節跳動全球董事會。如果以2012年創立字節跳動的時間為起點,僅38歲的張一鳴也只為字節跳動服役了九年。

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38歲就選擇了“隱退”
黃崢和張一鳴在解釋隱退原因時,均提到了要去追夢,并把十年作為各自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時間節點。
黃崢稱,退休是為十年后的拼多多探索高速、高質量、縱深發展的新空間,希望給“后浪”機會,帶領拼多多完成“隨客觀環境變化下的迭代”。目前他正致力于食品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
而張一鳴的解釋則是,以十年為期,為字節跳動探索一條新的道路。他計劃從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出來去學習、思考和研究新事物。同時,他希望突破業務去探索虛擬現實、生命科學、科學計算等。
比張一鳴大一歲的快手董事長宿華,2020年年底也開始走向半隱退狀態。2020年10月底,快手發布公告稱,現年39歲的公司聯合創始人宿華辭去CEO一職(繼續擔任快手董事長),這是快手上市后最大的一次人事變動。
從2013年創業至今,宿華用了八年時間將快手送到港交所,2021年2月15日上市當天,快手以1.23萬億港元市值一躍成為中國第五大互聯網公司。不過隨后其無論在資本市場還是財報業績均陷入危機。相較2021年的年內高點,快手市值蒸發超1.4萬億港元,前三季度凈虧損145.1億人民幣,如今半隱退的宿華或許有更多時間去思考快手的未來和方向。
相較于年紀輕輕就急流勇退的互聯網大佬,已是花甲甚至古稀之年的傳統企業掌門人對待退休的態度多是:No。他們仍堅持奮戰在第一線。

現年75歲的曹德旺早已把福耀玻璃做成全球第二大汽車玻璃生產企業
現年75歲的曹德旺,就是頻頻被提及的一位。
如果以1983年承包鄉鎮一家玻璃小廠作為創業起點,曹德旺早已把福耀玻璃做成全球第二大汽車玻璃生產企業。按道理說他早該退休享清福,但曹德旺不僅多次表態不會退休,2021年年初做客一檔訪談節目時他更是直言,自己還年輕,相信會工作到100歲。
他還曾動情地表示:“國家培養一個真正會做事的企業家代價非常大,這種代價不是用幾個億來衡量的,企業家要堅持在第一線,像蠟燭一樣把蠟燒光了再說。”
與曹德旺對退休持相同態度的還有“鐵娘子”董明珠。1954年出生,已68歲的她近年來不僅多次表示“不會退休,即使退休,格力兩個字也不會從思想中消失”。在2021年格力電器路演活動上,她再次強調:“我不會明年(2022年)退休,我要為公司長期發展負責。”
雖然董明珠是格力掌門人,但2019年之前頭頂壓著國資控股這座大山,話語權受限。2019年格力電器混改完成之后,她的掌門之位才名副其實,滿腔抱負終可施展的她更不會輕言退休。更為重要的是,陷入渠道改革困境以及業績增長乏力的格力還未完成轉型,或許董明珠也自認為她必須留下來。
76歲的宗慶后也和董明珠面臨類似的問題,娃哈哈創新乏力、營收下滑、管理層老舊等困境,讓本就“戀權”的他更是難以放心去過退休生活。
在2021年5月份的央視財經《對話》節目中,宗慶后再次坦陳,本來我早就應該退休,但我沒有退。按他三年前的一次表態,他打算再干二十年,“要把娃哈哈建成百年老店”。
2021年宗慶后還拿到了基金從業資格證書,將事業版圖擴展到私募創投圈。此舉或許可以理解成這位76歲的掌門人誓要為娃哈哈奉獻一生。
宗慶后早前在談及娃哈哈對于自己的意義時稱:“娃哈哈是我整個人生所有的夢和意義、價值、標簽和符號,是我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的證明,全部退休可能也不太現實。未來我要退居二線,讓他們在前面干,我在后面看著,要是出點偏差就糾糾偏。”

娃哈哈創新乏力、營收下滑、管理層老舊等困境,讓76歲的宗慶后難以放心去過退休生活
比宗慶后還要年長5歲,已81歲高齡的萬隆時至今日仍身兼萬洲國際和雙匯發展兩家上市公司董事長,不僅沒有退休的意思,和長子萬洪建之間上演的“宮斗”大戲,更坐實了他的“戀權”。萬洪建在控訴他的萬字長文中提到“家里家外均獨裁”,最終,以萬隆免去萬洪建萬洲國際執行董事、副主席兼副總裁職務了事。
風波之后,或許是為了公司在資本市場的維穩,萬隆卸任萬洲國際CEO一職,轉由其心腹、財務出身的郭麗軍繼任。
戀權的人對于退休皆是諱莫如深,萬隆也不例外,2017年,曾有媒體追問萬隆退休計劃,他的回應是:“不把雙匯的銷售額做到1000億元不會退休。”
據雙匯發展2021年Q3財報,其營收為509.58億元,同比下降8.56%,年底要想突破1000億元,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萬隆距他的退休計劃似乎還很遠。
互聯網大佬與傳統企業家對退休的態度截然不同,這與其所在行業、公司屬性,還有創始人的成長背景有直接關系。
互聯網行業要求掌門人經常更新自己的思維認知,去抓每隔一兩年或者兩三年出現的新風口,或者親自去創造風口,傳統企業則是在長期規劃和戰略驅使下運作。

退休的黃崢手里仍拿著29.4%的拼多多股份,仍是第一大股東,公司內部的其他董事也多是他的親信
無論是馬云,還是馬化騰和李彥宏,都曾表達過對互聯網年輕化的深刻認識。馬化騰曾說,“即使你什么錯都沒有,就錯在你太老了”;李彥宏則表示“像短視頻、小視頻這種產品,如果不是年輕人,確實沒有太好的感覺”。或許這也是為何越來越多的30+、40+的互聯網創始人早早退休,給年輕人讓位的原因。
與此同時,不同于傳統制造業,互聯網行業正處于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的轉變關鍵時期,面臨政策強監管,行業反壟斷和整頓時有發生。
一干大佬在一些風波后風評急轉直下,或許會讓其他人引以為戒。淡化與明星創始人的捆綁關系,可從一定程度上降低對公司的影響。對這些互聯網公司的創始人來說,做一個旁觀者或許也是明智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大佬的“退休”并不意味著完全不管事,如黃崢手里仍拿著29.4%的拼多多股份,仍是第一大股東,公司內部的其他董事也多是他的親信。在關鍵時刻,“垂簾聽政”的大佬回到幕前也并非不可能。
傳統企業掌門人退休難,與其自身情況密不可分。與年紀輕輕就創業的互聯網人不同,傳統企業創始人創業的年齡多為40多歲。當終于有所成時,他們的年齡也到了60多歲,凳子還沒坐熱,讓自我感覺仍在黃金年齡段的企業家退休,現實嗎?
無論是董明珠還是曹德旺、宗慶后等傳統企業掌門人,都希望接班人能延續自己的發展理念,繼承并復制以往的高光時刻。只是這些巨頭公司或多或少仍存在問題,當它們面臨困境,掌門人的退休便更無從談起。
或許只有解決了創新、渠道、傳承等一系列難題,董明珠們才能甘于謝幕。
說到底,功成身退是大佬們畢生奮斗后的愿望,只是在激烈博弈的商場,他們不得不站好最后一班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