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芮
信息技術的發展帶動了信息生產效率和傳播效率的提升,越來越多新的媒介形態應運而生。媒介形態是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反映,多種媒介形態共同構成了媒介生態。隨著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技術、5G技術、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在各行各業都得到了廣泛的推廣與應用[1]。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成為新時期各行各業發展的重要方向[2]。現如今,我國已經正式步入了智媒時代,但在傳播媒介智能化發展的過程中,媒介生態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如何利用公眾媒介素養解決媒介生態存在的問題,已經成為新時期必須重視的問題。
在以往,受眾只能被動地單向接受媒介信息。隨著智媒時代的到來,用戶可以利用新的傳播媒介,主動地獲取自身感興趣的媒介信息。除此之外,用戶的媒介需求也變得越來越高,用戶開始注重個性化與互動化發展[3]。傳播的主體已經發生了變化,用戶只需要利用自己手中的智能設備,便可以隨時隨地的在互聯網上發布信息,甚至引發輿論風波。
智媒時代的到來使信息的傳播途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往信息的“點對面”傳播模式已經不再,新時期傳播模式朝著“面對面”的方向發展[4]。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設置不同的交流、討論話題。傳播媒介的發展也滿足了用戶個性化需求、多元化需求,使用戶能夠接觸到更多優質的信息。
傳統上,信息內容受到紙媒、廣播、電視等傳播媒介的限制,只能以文字、圖片、聲音的形式進行傳播,不同形式的傳播渠道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隔閡。信息生產者與生產者之間缺乏溝通,生產者與接受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獨立性。媒介生態的發展打破了傳統媒體的信息壟斷問題,使得不同形式的信息實現了有效地融合。信息渠道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呈現聚合化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多元信息聚合平臺應運而生,這些信息聚合平臺不僅為用戶提供了信息交流的空間,還實現了信息生產的有效整合,構成了一條全新的產業鏈條。
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打破了傳統傳播媒介對信息的封鎖。社會公眾的定位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以往的社會公眾扮演著信息受眾的角色;但在互聯網技術的幫助下,社會公眾獲取了更多的話語權與渠道,社會公眾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顯著提升,在新時期社會公眾也扮演著信息傳播者的重要角色。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打破了信息傳播的時間與空間限制,大幅降低了信息的獲取成本,提升了信息的傳播速度。智媒時代的到來使傳統信息生產方式、生產模式發生了變革,信息接收方的消費模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無論是我國社會的經濟和文化生活,還是大眾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在智媒時代的影響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革。
計算機算法指的是通過分析用戶的行為數據,從而推理出用戶喜好的一種計算方法。大數據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大幅拓寬了計算機算法的應用范圍。在智媒時代,用戶不提供明確的需求,計算機算法也可自動地分析用戶的各項信息,如行為軌跡、注冊信息、點擊頻率、收藏記錄、頁面停留時長,描繪出一幅清晰的用戶畫像[5]。根據用戶的畫像,能夠實現個性化的推送,將不同的信息推送給對應興趣與偏好的用戶。將用戶劃分為不同的群體,利用計算機算法分析群體內用戶與用戶之間的關系,將類似的信息提供給具有相同信息消費習慣的用戶,以挖掘信息內容的價值,實現信息的個性化推動。個性化推送算法的出現大幅提升了信息的傳播效率,利用大數據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信息的自動篩選與自動過濾,實現了信息的精準推送。在個性化推送算法的幫助下,社會公眾可以第一時間獲取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大幅提升了信息的內在價值。
桑斯坦在《信息烏托邦》中提出了信息繭房(Information Cocoons)這一概念[6]。信息繭房指的是人們在獲取信息時,會更加偏好于自己的興趣;而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人們獲取喜好信息的成本變得越來越低,長此以往,人們會借助信息技術,產生逃避社會、與世隔絕的心理,把自己的生活封印在繭房當中,這種現象被稱作信息繭房。個性化推送算法的發展與應用大幅提升了信息繭房的發生概率。在個性化推送算法的幫助下,不同社群內部的交流會變得越來越高效,但社群與社群之間溝通會變得更加閉塞,人們會出現沉浸于自身所處社群而不愿意與外界進行交流的現象。隨著個性化推送算法的進一步發展,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幫助用戶篩選與過濾了用戶不感興趣的信息,用戶會被動地獲取更多自己感興趣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的內容有著相似性強、觀點統一的特點,用戶長期接觸相似的信息,無法獲取不同的信息,會逐漸喪失判斷能力與批判思維,出現“作繭自縛”的現象。
短視頻是新時期發展最快、影響最大的一種傳播媒介,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在近年來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據相關調查表明,有96%以上的網民都接觸過短視頻,短視頻已經成為新時期媒介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7]。短視頻強大的影響力使得其被廣泛地應用于不同的領域,如電商、新聞、教育等領域。毫不夸張地說,短視頻在現在的互聯網環境中無處不在、隨處可見。
傳播媒介的變化大幅推動了用戶獲取信息形式的變革,從一開始的閱讀文字、到后來的瀏覽圖片、再到現在的觀看視頻,人們經歷了讀文時代、讀圖時代、看視頻時代的歷史變遷。隨著近年來我國居民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人們的碎片化時間變得越來越多,短視頻這一傳播媒介憑借能夠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的優勢,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短視頻具有文章、圖片所不具備的環境與場景優勢,能夠更好地展現信息中所蘊含的情感。但隨著短視頻的進一步發展,碎片化時間的界限也變得越來越朦朧,人們開始不再單純地利用短視頻填補自己的碎片化時間;反而出現了過度依賴短視頻,把所有的時間都轉變為“碎片化時間”的現象。短視頻的發展使傳播媒介能夠承載的信息量變得更加豐富,但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用戶的在獲取信息時的深度思考次數變得越來越少,用戶的思維能力大幅下降;用戶沉浸于短視頻的視覺快感,出現了嚴重的注意力缺失現象;短視頻的同質化現象和泛娛樂化現象對用戶的思維模式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傳播媒介的變革反映了我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當傳播媒介作用于社會時,會構建全新的社會結構與組織形式,即傳播媒介會對用戶的交往規則、社會角色、社交情境產生影響。媒體的社會化傾向變得越來越嚴重,以嗶哩嗶哩、微博、抖音、快手為首的社會化媒體,其所蘊含的能量也變得越來越大。在智媒時代,這些社會化媒體不僅承擔著傳播媒介的任務,還承擔著生產信息、接收信息的任務,是新時期信息交互的重要平臺。
社會化媒體充分地利用了網絡信息碎片化強的特點,大幅提升了信息的分發效率,填充了用戶的碎片化時間。但碎片化信息會一定程度上降低用戶的深度思考需求,使用戶的思考能力下降。社會化媒體上非常容易引發觀點與觀點的對抗。當觀點和觀點事件發生沖突時,會有不法分子利用輿論杠桿,將具有煽動性、具有偏見、非理性的信息進行傳播,從而引發群體極化現象,出現不同群體之間的沖突。
大數據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是推動智媒時代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智媒時代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新技術的應用實現了AI協作、智能分發等媒介表現形式,使傳統媒體得到了進一步的轉型與升級。技術的發展大幅提升了媒體的信息生產效率與傳播效率,提升了媒體的社會價值。
媒介生態的發展加快了經濟環境的變革。當一個自媒體、公眾號能夠輕易地獲取百萬、千萬點擊量時,該自媒體、公眾號的經濟價值會得到顯著提升,其會被賦予商業屬性,維護與運營的專業化需求也變得越來越高。如何利用傳播媒介,將流量變現獲取更多的經濟收益,成為了媒介生態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直播帶貨、短視頻廣告等都是媒介生態發展的產物。
大數據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使得網絡信息的透明度變得越來越高,技術的持有者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術,在網絡世界中獲取一切自己需要的信息。網絡信息的私密性、安全性被大幅降低,部分商家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開始大量地利用流量信息進行變現。我國公眾的數據隱私也會因此受到影響,技術的濫用現象變得越來越嚴重,群眾的信息焦慮現象變得越來越嚴重。
媒介素養最早于20世紀30年代由英國學者提出,在1992年于美國媒體素養研究中心被定義。媒介素養反映的是人們對媒介信息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評估能力、質疑能力、創造能力、制作能力、判斷能力。隨著近年來我國媒介生態的飛速發展,我國人民群眾接觸的媒介信息數量也變得越來越多,要想從根源上解決媒介生態問題,就必須從提升公眾媒介素養入手。
1.完善媒介生態法律法規,利用制度規范傳播秩序
要想確保我國的網絡安全,就必須重視網絡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笔墙陙砘ヂ摼W上廣為流傳的一句口號,其反映了我國政府整治網絡環境的決心與意志。習近平總書記于2019年1月提出了要全面提升網絡技術的應用水平,同時要防范大數據等新技術帶來的風險。近年來,我國網絡方面的法律法規也變得越來越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應運而生。
2.發揮主流媒體導向作用,提升主流媒體的公信力
上文中提到了社會化媒體已經成為新時期信息生產、信息傳播、信息接受的重要平臺,隨著媒介信息量的不斷增長,網絡信息的可靠性、專業性也變得越來越差。因此,可靠、專業的公共性信息必不可少,其發揮著重要的平衡作用。主流媒體應該發揮自身的專業性,從專業的角度對信息進行篩選、判斷與解讀,發布具有導向作用的專業信息,樹立主流媒體的權威。在新時期,主流媒體要意識到:自身代表了國家的意志,是權威的體現,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因此,主流媒體應該致力于提升自身的引導力、傳播力、影響力、公信力,讓主流媒體掌握住輿論的方向,才能更好地凝聚人心,避免出現輿情風險。
3.進一步加強算法的研發,利用主流價值駕馭算法
個性化推送算法的不斷發展有可能帶來信息繭房問題,但這并不意味著就要放棄算法的研究。相反,正是因為現有的個性化推送算法還不夠完善,所以要更加重視個性化推送算法的研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時期我們要重視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將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等新技術廣泛地應用到各個領域,利用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這也反映了要想解決個性化推送算法帶來的信息繭房問題,還得從研究個性化推送算法入手。在研發個性化推送算法時,不僅要注重信息的個性化推送上,還要在算法中集成公共價值與主導價值。技術是人研發的,通過人的努力,對技術進行改造,也能夠實現算法的進一步優化。在算法推薦模型中集成主流價值觀,將推薦的權重進行優化,使個性化推送算法變得更加智能[8]。
1.發揮正確價值導向作用,提升公眾信息判斷能力
在媒介生態不斷發展的今天,公眾受到多元化信息的沖擊,思維方式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對信息的分析能力與判斷能力也變得越來越薄弱。要想從根源上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為公眾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讓用戶面對不同媒介信息時,能夠處變不驚,冷靜地分析與判斷媒介信息,在生產信息、接受信息時做到明辨是非,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
2.拒絕出現信息偏食現象,掌握網絡信息安全知識
信息繭房問題會帶來嚴重的信息偏食現象。為更好地避免信息偏食現象,公眾應該提升自身的信息批判能力,在利用短視頻等傳播媒介時,做到有思考、有判斷、不沉溺,合理的應用傳播媒介。
除此之外,我國公眾還要正確認識科技的力量,主動地學習網絡信息安全知識,提升自身對網絡信息風險的防范能力,正確地對待個性化推送算法的信息過濾機制,從個人層面化解技術帶來的消極影響。
本文首先分析了智媒時代下媒介生態的特點;其次探討了現階段我國媒介生態存在的問題;最后圍繞公眾媒介素養的提升,提出了相應的問題優化策略。智媒時代的到來推動了我國媒介生態的變革,我國公眾的思維模式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短視頻、信息繭房、輿情風險等問題變得日益突出,要想從根源上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注重我國公眾的媒介素養提升途徑。一方面要建設相應的法律法規、發揮主流媒體的導向作用、優化已有的算法技術,從社會環境層面入手進行優化;另一方面要發揮主流價值與正確價值的導向作用,從公眾層面入手進行優化,確保大環境與小環境齊頭并進,發揮內外兩方面的作用,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我國公眾的媒介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