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峰
(作者單位:吉林藝術學院)
在人類社會中,聲音是古老的信息傳播工具,而記錄聲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70年代,愛迪生發明的圓筒留聲機正式開啟了人類錄音的歷史。從那以后,記錄聲音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化,記錄的聲音質量也越來越清晰。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網絡與音頻的結合使聲音的記錄方式和傳播方式更加便捷,之后隨著無線網絡、智能電話的普及,網絡音頻節目的時代也正式來臨,并且發展迅速,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網絡音頻節目主持人真實準確的情感表達是保證節目質量的關鍵一環,基于此,本文分析在網絡音頻節目中主持人情感表達的方法與作用。
網絡音頻節目的類型繁多,要探究網絡音頻節目主持人的情感表達首先要了解何為網絡音頻節目。
網絡音頻節目是以聲音為主要載體的一種節目形式,指在如微信公眾號、喜馬拉雅、荔枝等平臺上傳播的以電臺形式為主的音頻類節目。比如,《余秋雨·中國文化必修課》本來是中國藝術研究院的一門課程,經改良優化后變成一檔網絡音頻節目在喜馬拉雅上線,這檔節目在喜馬拉雅的播放量早已超過1 500萬次,也讓更多的中國年輕人了解了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由此可見網絡音頻節目的受歡迎程度。
獲得感官娛樂的主要方式有很多,如視覺、聽覺、味覺。不管時代的發展速度有多快、技術更迭有多快,都難以繞過感官享受這一步驟。所以,認為網絡音頻節目沒有人聽和認為音樂會沒落是一樣荒謬的。網絡音頻節目和音樂是一樣的存在,其只會更換平臺與傳播方式,不會消失。
網絡音頻節目有著大量的受眾群體和巨大的潛在價值,與當前主流視頻市場有著幾乎相等的市場份額。如今新媒體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豐富了收聽新聞的方式,從過去只能通過收音機收聽節目到現在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收聽節目。也正是因為當下媒體交互形式的多樣,網絡音頻節目成為一種非常熱門的節目形式,在各大平臺受到很多聽眾的追捧。
情感和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的一種反應[1]。例如:科研成果、生產捷報、宣傳英雄人物的偉績等,都會使人產生興奮、喜悅、崇敬等情緒體驗;對于虐待孩子、昧心賺錢等行為則會使人產生不滿、憤恨、譴責等情緒體驗。可見,情感和人的態度有關,人在社會生活中總是會同客觀世界的許多事物發生關系。
情感有強度、持續時間和性質三種屬性。強度是一種衡量情感的尺度,如“有點生氣”“生氣”“特別生氣”。持續時間指的是情感能持續的時間,短的可能是暫時的、瞬間的,長的情感可能會持續幾小時甚至幾天。想要順利地進行播音創作,正確認識情感的屬性非常重要。
情感,是播音創作的動力源泉。越是成熟的播音員,駕馭情感時就越是在細微處下功夫[1]。
在進行播音創作時,情感的運動過程推動整個創作過程的發展,對稿件正確的情感認識和在創作前進行的備稿準備會讓整個播音創作過程更加順利。廣播節目主持人的情感直接影響著節目的親和力及感染力,一個沒有情感表達的主持人不可能與聽眾建立親密關系,沒有了情感上的溝通,節目就達不到感人、動人的效果[2]。同樣,網絡音頻節目主持人的情感也直接影響著節目質量與節目效果。
情感表達在電臺節目主持人的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情感表達對主持人來說不易把握,需要主持人在語言語速上把握適當、生活閱歷足夠豐富,且只有真實的情感流露,才能與聽眾產生心靈上的共鳴[3]。所以在網絡音頻節目主持人的情感表達中,備稿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備稿又分為廣義備稿和狹義備稿。廣義備稿是指主持人要有豐富的生活閱歷和藝術修養,應該具有很高的思想政治覺悟和理論水平,特別是要對于國際國內的形勢有深刻見解并且了然于胸。廣義備稿,說到底是一個如何提升素質的過程,需要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大量的學習與準備。狹義備稿是指對具體的稿件進行具體的準備,包括劃分層次、概括主題、聯系背景、明確目的、把握基調,也就是“備稿六步”,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忽略狹義備稿的重要性。
其實,底備稿就是把稿件變成自己說的話,在進行網絡音頻節目的創作過程中,主持人需要把自身的講述欲激發出來,在大腦中形成與稿件思想相同的情感路線,只有這樣才可能有真誠的情感表達。
話筒前狀態是主持人在進行播音時的情感表達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步驟,更是主持人正確表達網絡音頻節目情感的關鍵方法。
3.2.1 調整好話筒前狀態是加強情感表達的重要方法
話筒前狀態反映了主持人的工作態度。播音界的老前輩為年輕播音人員做了良好的榜樣,例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林田老師在“早摘報”值班時,突然接到了父親病逝的消息,但是“早摘報”節目大多都是些捷報消息,林田老師強忍心中悲痛還是用積極的語態進行播音,直到節目結束時向領導請假,同事們才得知林田老師的父親逝世。再比如,遼海大地震時,當地的一名主持人在腿部嚴重受傷的情況下依然堅持播音,而一般人在這樣的傷勢下可能早就無法進行工作了,但是這位主持人仍堅持播音,可見他的工作態度之認真。
話筒前狀態就好像是戰士上戰場的狀態,有了“求戰”的心理,在節目進行時就具有了良好的情感表達。如果主持人在節目前沒有調整好話筒前狀態,那么他將無法掌握準確的情感進行節目創作。所以,主持人的話筒前狀態對其情感表達有著重要作用。
3.2.2 做好文字準備
在節目開始前,文字準備是必不可少的,文字準備是對生字的預習和對稿件的注釋。只有文字準備工作做到位,才能對節目內容有充分的把握和了解,才能醞釀對稿件的感情調調“弦兒”,避免講話時磕巴或者出現“堵痰門”。
網絡音頻節目主持人想要正確地把握其思想情感,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掌握停連。停連是指在有聲語言的運動狀態中,聲音中斷和連接的地方。要尤為注意沒有標點符號就停頓或有標點符號還連接的地方。
作者在創作稿件時不可能從頭到尾沒有任何一個標識就一氣呵成,他需要通過適當的停頓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闡明他的思想感情。所以網絡音頻主持人在節目進行時應注意聲音的停頓,如果不適當地進行停頓,會使受眾無法準確理解其想要表達的內容。
進行網絡音頻節目創作的目的,就是將想要傳達的思想傳達給受眾,所以讓受眾聽懂其實是最基本的要求。處理好停頓是讓人們能聽懂的一個重要方法。因此,在進行網絡音頻節目的創作時,為了讓普通聽眾理解和感受,必須找到一些語言之中共有的規律和表達方式,使有聲語言的表達“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停連有10種基本分類:區分性停連、呼應性停連、并列性停連、分合性停連、強調性停連、判斷性停連、轉換性停連、生理性停連、回味性停連、靈活性停連,但這10種停連并不能把所有的語音問題全部解決。播音是一門綜合性的語言藝術,在進行語言表達時,表達的過程會因為主持人的自身修養、稿件的內容、體裁等不同呈現出多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其實在網絡音頻節目的情感表達中,還有諸多方法,如重音、語氣、節奏、呼吸、共鳴等,這里就不過多贅述了。
網絡音頻節目的用戶收聽需求多樣,其與線下的線性直播流廣播節目的受眾共同構成音頻節目收聽主體[4]。網絡音頻節目的聽眾數量眾多,需要不同種類的網絡音頻節目去滿足不同聽眾的需求。這就要求網絡音頻節目主持人在各種類型的網絡音頻節目中針對不同的受眾與其所處的環境,使用不同的情感方式。
新聞是對人類社會實踐客觀、真實的反映,因此新聞類網絡音頻節目主持人應把自己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等主觀情感盡量隱藏于新聞之下,使自己制作的、播講的新聞保持客觀、真實。
談話類網絡音頻節目主持人的情感表達非常重要,直接影響著嘉賓和聽眾的情緒。在談話過程中既不能沒有情緒,冰冷地提問,也不能過多展現個人情感。這就要求網絡音頻節目主持人在節目進行時要合理地流露個人情感,引導嘉賓講出接下來的談話內容,使聽眾獲得良好的收聽體驗。
交通類網絡音頻節目在情感表達上往往是熱情、大氣、幽默,因為交通類音頻節目的受眾為司機群體,其主要傳播區域是汽車內,這就要求網絡音頻節目主持人的情感控制十分準確,不能過于柔和讓聽眾產生困意,也不能過于激動讓聽眾分神,把握好其中的度十分重要。由于這種類型的網絡音頻節目覆蓋群體廣泛,所以其情感表達風格應該趨于大眾化。
情感類網絡音頻節目受眾主要是一些青年群體,而受眾所處的區域也多為臥室或私密空間,要求主持人的情感表達要貼合青年群體,使其產生共鳴。
網絡音頻節目音樂類的節目受眾多為年輕人,所以主持人應該專注發掘最具有辨識度的品質音樂,在節目中引入更加潮流、獨特、有品質的音樂作品。在這樣的節目類型里,主持人的情感表達應該根據音樂的動態情緒而變化,主要起到引導的作用。
兒童類網絡音頻節目的受眾主要是兒童,傳播區域一般局限在家庭內,主持人的情感表達需要更多的親切感,盡可能地減少兒童對主持人的陌生感和距離感,在情感表達上更趨向于降低姿態、親近兒童。
由于現階段科技的發展和數字媒體的進步,網絡音頻節目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但這樣的形式對于網絡音頻節目的發展來說也是一把雙刃劍,因為科技設備的發達,更多人把目光和時間放到了短視頻節目上,并且由于網絡資源的參差不齊,有一定數量的網絡音頻節目質量并不良好,其主要原因是網絡音頻節目主持人自身的情感欠缺,制約了網絡音頻節目的良性發展。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主播也出現在了大眾視野中。現階段,大量的網絡音頻節目選擇使用AI主播代替主持人,并且也擁有良好的收聽率,AI主播能否真正代替主持人也成為熱議的話題。筆者認為AI主播無法代替主持人,因為情感是無法模仿的,是真實的。網絡音頻節目主持人在夯實基本功的前提下用情感播音并且傳遞給聽眾,是保證節目質量的關鍵所在。
主持人應避免“照本宣科”,而應該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節目中,傳遞給聽眾。情感的真實與準確是網絡音頻節目與其他類型節目競爭的關鍵一點,更是差異化競爭的重中之重,網絡音頻節目主持人情感的不足直接影響著節目質量,導致聽眾的流失,阻礙著產業健康發展。
網絡音頻行業的整體狀況持續向好,內容產品不斷升級演化,已經形成了類型多樣的商業模式。“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傳統廣播電臺開始向網絡平臺轉移,網絡音頻平臺依托轉化而來的播客、有聲書等內容正式登上了互聯網歷史的舞臺。”[5]
在現階段,網絡音頻節目主持人要學會如何用“聲”讓聽眾感受到“情”,并提高節目質量,其發展前景會越來越廣闊。在“90后”和“00后”成為當代主要收聽人群時,網絡音頻節目主持人也應該著力研究當代年輕人的喜好,按照其興趣愛好制作節目內容,并根據各類節目運用不同的情感進行創作。但其實無論是少兒群體、青年群體、中年群體,還是老年群體,都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群是收聽網絡音頻節目的主力軍,對每個人群進行深入的調查,與聽眾建立起良好的情感紐帶,就是保證網絡音頻節目收聽率的保障。
自廣播電臺、電視臺開播之日起,播音便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來發揮著它的作用。網絡音頻節目是一種新興的播音形式,應該發揮出一定的作用。主持人在熟練掌握各種技巧的同時應該投入自身的真實情感,在播音創作中進一步認識自身、完善自身。網絡音頻節目與廣播電臺、電視臺的關系密不可分,網絡音頻節目的發展與廣播電視行業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情感表達在網絡音頻節目具有重要作用。主持人只有把握好自身的情感表達,網絡音頻節目的內容質量才會有保障,發展前景才會更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