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靜安區林長辦
靜安區是上海市中心城區,歷史文脈悠久、城市環境優美,區域總面積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7萬,下轄13個街道1個鎮、263個居(村)委會。靜安區生態環境良好,轄區內綠化資源豐富,擁有公園綠地324萬平方米、居住區綠地294萬平方米、單位綠地202萬平方米、立體綠化40萬平方米、古樹名木及古樹后續資源134株,綠化覆蓋率25%。
2022年是上海市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的第一年。靜安區積極貫徹落實全市工作部署,建章立制,精心組織,積極宣傳,廣泛發動,克服疫情影響,全面加強林綠資源保護,促進綠化建設管理,營造良好的愛綠護綠氛圍。
建體系。建立區、街鎮、居民區三級林長責任體系,全區共設區級林長3位,街鎮級林長108位,居民區林長263位。成立區林長制辦公室,區委組織部、區發展改革委、區財政局、區建管委、區規劃資源局、區教育局等15個部門為成員單位。各級林長高度重視,定期研究部署林長制工作。
定方案。全區14個街鎮制定全面推行林長制實施方案。各街鎮黨政主要領導擔任林長,相關領導擔任副林長,設立街鎮林長制辦公室并配備落實專職、兼職工作人員。各街鎮分別召開林長制工作動員會、培訓會,街鎮林長和居民區林長以居民區為單元,實行分片包干,落實綠化資源保護工作。
立制度。參照市林長辦五項配套制度,區林長辦在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制定《靜安區林長制檢查督導制度(試行)》《靜安區林長制考核評價制度(試行)》《靜安區林長制日常巡查制度(試行)》《靜安區林長制信息報送制度(試行)》和《靜安區林長制辦公室成員單位協作制度(試行)》等五項配套制度,并報經二屆區政府第二十二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并發布。
做公示。開展林綠資源統計,按照公共綠地、單位綠地、居住區綠地、屋頂綠化、行道樹、古樹名木及后續資源等6個方面,對263個居民區范圍內的綠化資源進行分類匯總,并安裝公示牌對責任人、責任單位、管理目標、綠化資源清單、監督電話進行公示,實現林長公示牌全覆蓋,全面接受社會監督。
強化林綠資源保護責任。區委組織部將林長制考核納入對各街鎮績效考核內容,作為對黨政領導干部綜合評價、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和提任使用的重要依據。各街鎮林長重視林長制工作,林長定期督導綠化保護與建設,黨政聯席會議定期研究林長制工作,促進街鎮職能部門積極參與協調綠化建設、公園綠地管理、社會綠地管理。

閘北公園

靜安公園懸鈴木大道
解決社會綠地管理頑癥。單位和居住區綠地占城區綠化總面積的60%,部分單位和小區因為資金不足、認識不足,對所屬綠地管理不盡責,養護不到位,特別是道路沿線的綠地,對城區環境品質造成較大影響。通過兩級林長辦的協調機制,有力地加強了對社會綠地權屬單位的檢查督促,較好地提高了社會綠地面貌。對于無主綠地,林長辦落實經費進行改造提升,并落實專業養護。
防范并減少占綠毀綠現象。兩級林長辦和居民區林長加強了綠化巡查覆蓋面和頻率,及時發現單位和居住區占綠毀綠苗頭并進行制止。居委會書記兼任居民區林長以后,變得懂法守法、挺身護綠,從根本上扭轉了單位和居住區綠化資源保護長期缺位的情況,并在小區加裝電梯、小區通道改造、小區停車位改造等工作中有力地保護綠化資源。
加強重點單位資源保護。在全國綠化模范單位、花園單位、古樹名木單位等綠化資源重點單位推行單位林長,加強單位林長隊伍建設與業務培訓,重點開展巡查、監督與業務指導,提高綠化資源保護能力。對全區古樹名木及后續資源落實專業養護與養護監理,確保珍貴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營造社會愛綠護綠氛圍。區林長辦統籌協調建設市民園藝中心,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市民園藝中心全區各街鎮全覆蓋,為轄區居民提供園藝花卉、園藝課堂及咨詢服務。加快社區園藝師隊伍建設,定期開展培訓活動,提高社區園藝師整體水平,綠化中心黨支部與居民區黨總支結對共建,推進社區園藝師工作站建設,建立社區園藝師志愿活動平臺,豐富群眾業余生活。綠化服務網絡不斷完善,志愿者隊伍不斷壯大,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愛綠護綠氛圍。
靜安區作為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核心城區,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建設,以推行林長制為契機,建體系、定方案、立制度、做公示,形成一套責任明確、分工合作、社會監督、人人參與的工作機制。通過區、街鎮、居民區三級林長責任體系和區林長辦、街鎮林長辦兩級林長辦協調推進機制,全面促進綠化建設與發展,推動城區公園城市建設,解決了社會綠地失管失養、小區公用設施占綠等綠化管理難題,進一步增強了對林綠資源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