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忠,唐習之
(中石油西部鉆探國際工程公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26)
ZBS區塊是TMG油田儲油層埋深最淺,開發較晚的一個獨立區塊,該區塊處于油田勘探邊界。該區塊整體壓實效果差,極易發生井漏,ZBS區塊漏失井段為350~900m,壓力系數為0.75~0.96 之間,清水鉆進也存在壓差漏失。
該區塊三開段壓實效果差、裂縫孔洞發育、形態未知,地層壓力低、極易發生井漏,且漏失量大、漏失速度快、堵漏難度大。氣油比高,易出現漏轉噴,井控風險高。目前對地層裂縫寬度、長度等掌握不清,堵漏漿體系配伍針對性不強;堵漏材料單一,堵漏效果差。
(1)裂縫的表層大顆粒封堵,無法形成承壓隔墻,無法有效避免濾失,且表層大顆??箾_刷能力弱,復漏幾率大。
(2)常規堵漏材料受地層裂縫類型、寬度,堵漏材料顆粒大小、施工壓差等因素影響,堵漏材料的靶向選擇困難,易造成堵漏材料在裂縫的內部支撐導致裂縫的反復耦合,出現反復漏失或反吐情況。
(1)難點分析:
①油田開發過程中地層壓力衰減,承壓能力弱;
②砂巖和砂礫巖、碳酸巖地層欠壓實,孔隙度大,地層裂縫孔洞發育;
③上部地層壓力高,施工鉆井液密度高,導致下部地層裂縫擴張或延伸;漏層多、漏失速度快,基本都是失返性漏失,給堵漏帶來極大的困難;
④砂巖和礫巖、碳酸巖地層孔隙度及裂縫寬度不清楚,部分井存在較大孔洞,導致堵漏材料靶向選擇難度大;
⑤各種堵漏材料顆粒級配不合理,大顆粒堵漏材料易敷堵在裂縫表面,提前封門,鉆井液沖刷后再次復漏,造成反復堵漏;
⑥堵漏材料種類少,技術手段有限,無法實施有效堵漏。
(2)對策制定:
①通過區塊地質構造和實鉆中漏失情況分析,調研多篇各種關于天然地層漏失規律論文,基于穩態條件下的擴散方程,推導了流體在裂縫中的漏失模型,建立了壓差與裂縫寬度、總漏失量、鉆井液粘度、井眼半徑及漏失速率的關系。計算出ZBS區塊地層無引力變化單個裂縫寬度的區間為0.201~0.363mm。
②通過試驗研究證實,裂縫較小時層流的假設是正確的,并且高滲透性地層的漏失可以看作是裂縫網絡漏失。根據漏失速率模型,漏失過程主要以開始漏失和未加堵漏劑搶鉆全過程共計2h 為模型研究時間段,從而求得該地層漏失狀態下地層常規裂縫寬度為1.308~2.804mm。
③堵漏過程中因動態正壓差的存在,泥漿動態漏失引發井周引力變化,導致裂縫形態出現正壓增大和耦合作用:漏失速率隨著正壓差和裂縫寬度的增大而增大,最終漏失量與正壓差、裂縫高度及裂縫寬度平方呈正比,其中裂縫寬度對最終漏失量的影響最大。
④根據不同的漏失程度,結合計算出的裂縫寬度,選擇各種粗、中、細復配堵漏配方和堵漏措施。
a當漏失速度小于5m3/h時,采取在原井漿中加入2%單封DF-1+3%隨鉆801 復配堵漏漿進行邊鉆邊堵的方法,適當提高鉆井液的粘度至70s,降低鉆井液對井壁的沖刷,同時工程上也可在滿足攜砂前提下適量降低鉆井液排量。
b 當鉆井液漏失速度大于5m3/h,而小于10m3/h時,則需配堵漏漿進行靜止堵漏,堵漏漿配方為:井漿+5%復合堵漏劑+2%單封DF-1+2%隨鉆801,加入適量PAC-HV提高堵漏漿粘度,配好后打入漏失層后起鉆至套管腳靜止堵漏6h,如果液面穩定則關井加回壓,逐漸提高井口壓力,力爭達到1MPa。
c 當鉆井液漏失量大于10m3/h 時或者失返,則需提高堵漏漿中粗顆粒濃度,堵漏漿配方為:井漿+12%復合堵漏劑+6%單封DF-1(鋸末)+5%隨鉆801,加入適量PAC-HV提高堵漏漿粘度,配好后打入漏失層后起鉆至套管腳,進行適當憋壓堵漏,同時定期觀察井口,如果環空液面下降較多,及時向環空中吊灌鉆井液。待液面穩定后施加回壓,逐步提高井口壓力,力爭達到1MPa。
按照油田部署,在該區塊首先進行了兩口井的試鉆探施工,并通過前期的調研,進行針對性防漏堵漏對策制定和現場標準施工。
表1和表2中兩口井的現場施工效果良好,成功地做到了施工預堵漏和出現堵漏后的高效堵漏施工。通過漏失模型的建立和地層裂縫的計算,為該區塊上部裂縫地層的施工提供了施工數據支撐。不同漏失情況下的針對性堵漏漿配方的優選,提高了堵漏成功率。

表1 ZBS-8井堵漏施工情況

表2 ZBS-9井施工情況
通過該區塊以往井和施工井的統計數據對比可知(表3),該區塊裂縫型地層施工的堵漏配套技術方案能夠滿足施工要求。相比以往井,施工井漏失泥漿和堵漏次數明顯減少。

表3 現場應用效果分析
(1)通過區塊巖性特征分析,配套使用適應漏層鉆井的工程、泥漿配套施工方案,實現了裂縫性油藏有效防漏和高效完成堵漏的目標。
(2)根據現場實踐統計,兩口井僅發生一次漏失,并且一次堵漏成功。
(3)高效防漏堵漏的措施有效地做到了儲層保護,高效完成區塊首次取芯任務。
(4)口井同比區塊以往井,鉆井周期節約0.49d/井。
(5)口井平均機械鉆速同比以往井,提速3.4%。
(6)口井泥漿漏失量同比以往井,堵漏次數減少4.97次/井,節約泥漿185.27m3/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