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

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賀詞,深情回望2021,滿懷信心展望新的征程,其中那句“讓我們一起向未來”,點燃了億萬人民的奮斗激情。
“一起向未來”,是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主題口號,有邀請和激勵各國運動員走上冬奧賽場、奮力拼搏之意。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習近平主席將“一起向未來”的邀請和號召融入新年賀詞之中,有何深刻意蘊?
歷史照亮未來——
總結成績,堅定歷史自信
“回首這一年,意義非凡。我們親歷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新年賀詞中,“里程碑”一詞之于2021年格外準確——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無一不在聚焦歷史。而賀詞中六次提及“歷史”,也透露出“向歷史致敬”的訊號。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在新年賀詞中,兩個歷史瞬間值得銘記——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感慨系之,歷史征程風云激蕩”;十九屆六中全會上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百年成就使人振奮,百年經驗給人啟迪”。
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總結歷史是為了使全黨從歷史進程中洞察歷史發展規律和時代發展大勢,提高認識水平和辨別能力,增強錨定既定奮斗目標、意氣風發走向未來的勇氣和力量,更加清醒、更加堅定地辦好當前的事情。”
對此,《人民日報》刊發評論指出,無論是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還是沉著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十四五”實現了良好開局,這是過去一年的成績,也是我們面向未來繼續辦好“當前事情”的底氣;回望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奮斗歷程,黨始終致力于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沒有辜負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這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總結。
而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能否繼續交出優異答卷,堅定的歷史自信尤為關鍵。“堅定的歷史自信是以正確的歷史認知為前提和基礎的。”南京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教授王所明認為,堅持大歷史觀,把握歷史主線、主流和本質,才能從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
在歷史中認識歷史,從歷史中把握未來,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繼續前進的歷史自信,也是我們黨永遠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的成功密碼。
發展面向未來——
著眼長遠,展現大國擔當
發展,就是從歷史邁向未來的過程。“在飛逝的時光里,我們看到的、感悟到的中國,是一個堅韌不拔、欣欣向榮的中國。”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發展呈現的日新月異更顯難能可貴。
在全世界飽受新冠肺炎疫情侵擾的大背景下,中國作為大國展現出的擔當也在新年賀詞中有所體現:“截至目前,中國累計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20億劑新冠疫苗。”同時,賀詞中也傳遞出了世界發展的前景:“世界各國風雨同舟、團結合作,才能書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篇章。”
“中國不但率先控制住疫情,實現復工復產,而且成為了抗擊疫情的大后方,為許多國家提供醫療器械、疫苗等防疫物資。這充分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的氣魄、胸懷和責任擔當,同時也在世界范圍內樹立起了一面團結、友善的旗幟,用實際行動向世界宣告了中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引領者和堅定推動者。”中央黨校科研部副巡視員、教授洪向華解釋說。
大國氣魄、大國擔當,源自我們黨矢志不渝為世界謀大同的遵循。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議》,將“堅持胸懷天下”作為黨百年奮斗積累的寶貴歷史經驗之一,這是對黨始終從人類發展大潮流、世界變化大格局、中國發展大歷史高度正確認識和處理同外部世界關系的深刻總結,也是黨繼續為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的重要宣示。
擁抱世界,才能擁抱明天,才能走向未來。當前,疫情持續反復,世界經濟復蘇脆弱,氣候變化挑戰突出,地區熱點問題頻發,罕見的多重危機讓我們必須著眼于長遠進行謀劃。
“世界期待中國,中國做好了準備。”堅持和平發展道路,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堅定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倡導真正的多邊主義,扎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不斷為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是過去帶來的啟示,也是我們未來繼續堅持的準則。
實干成就未來——
踔厲奮發,不負人民期盼
從2014年到2022年,9年的新年賀詞中,“人民”始終是關鍵詞。
經過一代代接續努力,民生不斷改善,但是“讓大家過上更好生活,我們不能滿足于眼前的成績,還有很長路要走”。
取得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之后,如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如何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如何解決?這一系列問題擺在眼前,奮斗實干的步履不能停。在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也著重強調要“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對于廣大黨員干部來說,艱苦奮斗刻在基因之中,是我們黨取得一切成就的制勝法寶。80多年前,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由衷地贊嘆,共產黨人身上展現出一種“天命的力量”,“這種力量不是一閃即逝的,而是一種堅實牢固的根本活力”,在接續奮斗的征程中,保持這種活力也是迎接一切風險挑戰的自我錘煉。
奮斗永不停歇,挑戰無處不在,迎難而上要求我們“致廣大而盡精微”。
“‘致廣大’要求黨員干部用戰略性眼光看問題,以前瞻性思維謀發展,心懷大局方能找準定位、明確職責。”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報刊社副總編輯熊若愚解釋道,“同時,‘盡精微”要求黨員干部以極端認真、極端細致、極端負責的態度對待每一個細節和小事,做到踏石留印、抓鐵有痕。”
一切奮斗都是為了人民,應對一切挑戰更要依靠人民。習近平主席在新年賀詞中指出:“無數平凡英雄拼搏奮斗,匯聚成新時代中國昂揚奮進的洪流。”團結奮斗,這是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中國人民、中華民族錘煉鑄就的寶貴精神品質。事實證明,再大的困難除以14億,也必將被克服;再微小的力量乘以14億,也必將勢不可擋。
“一起向未來”,是勇毅擔當的彰顯,更是團結奮斗的召喚。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向著一個目標不斷前進,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昂首闊步走下去,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不懈努力爭取新的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這就是我們需要共同創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