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信
編輯同志:
我在哈爾濱市一家公司工作。2021年10月14日下班后,同事薛友青搭乘我駕駛的轎車順路回家。
我是一名剛拿到駕照的新手司機,駕駛經驗相對不足。在行駛到一急轉彎道時,由于我操作不當,車輛駛出道路并發生側翻。事故造成了薛友青腿部骨折,我則多發腰椎橫突骨折。事故發生后,交警部門認定我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
經過一段時間的住院治療,我的傷勢逐漸好轉。出院后,薛友青找到我,希望我能賠償其醫療費、護理費、誤工費、鑒定費等全部費用。我認為,我無償搭載他下班回家是出于好意,且發生事故也屬“無心之失”,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我想咨詢一下,對于這種情況,薛友青是否可以要求我做出賠償?
讀者/韓雪純
答疑
根據韓雪純的來信所述,本欄編輯特邀黑龍江冰都律師事務所馮春龍律師進行答疑。
本案中,韓雪純遇到的問題涉及“好意同乘”這一法律概念。“好意同乘”是指駕駛人基于善意互助或友情幫助而允許他人無償搭乘的行為,屬于“好意施惠”的行為范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出臺之前尚無關于“好意同乘”的明確法律規范,因此在實踐中就“好意同乘”引發的損害賠償糾紛問題存在較大爭議。對于駕駛人無償搭載的好意施惠行為,法官可能基于公序良俗等價值考量,酌情減輕駕駛人的賠償責任。
如今,“好意同乘”已被寫入《民法典》,其第一千二百一十七條規定:“非營運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無償搭乘人損害,屬于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應當減輕其賠償責任,但是機動車使用人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也就是說,“好意同乘”本質上屬于一種情誼行為,減責的條件需嚴格滿足以下幾點:無償、非營運、無故意、無重大過失。
本案中,薛友青無償搭乘韓雪純所駕駛的車輛,且該車輛系非營運車輛,沒有證據認定韓雪純對事故的發生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故本案屬于“好意同乘”的范疇,應減輕其賠償責任。對于賠償責任比例和賠償金額,法官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由于本案是無償搭載的助人行為引發事故,從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統一的角度出發,減輕賠償責任的幅度或可考慮大一些。
確立“好意同乘”侵權責任的要旨,既是對于受害人所受傷害的保護,也是對于機動車保有人對同乘者責任的限制。首先,“好意同乘”者搭乘他人車輛,不意味著搭乘人甘愿承擔風險,駕駛人也不能因此罔顧乘車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其次,既然“好意同乘”為無償搭車,如果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要機動車保有人與客運合同一樣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也是不公平的。確立“好意同乘”侵權行為的規則,就是平衡搭乘人和機動車保有人雙方的利益沖突,確定適當的賠償規則。
需要指出的是,現實生活中,像樓盤的免費看房車、超市的免費購物班車等,其提供的乘車服務屬于經營活動的一部分,就不適用于“好意同乘”減責條件。同時,“好意同乘”雖然具有非契約性,但若駕駛人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搭乘人損失的,則構成侵權行為,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存在隱瞞車輛重大隱患、酒駕醉駕等行為,都屬于駕駛人的重大過失,責任不能減輕。
韓雪純可以依據上述法律條款,嘗試與薛友青進行溝通。若雙方意見仍無法達成一致,韓雪純可以收集微信聊天、手機短信、通話錄音等證據,要求人民法院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文中韓雪純、薛友青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