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將至,土壤夜凍晝化,此期是河南麥區關鍵管理時期。河南省強筋小麥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以下簡稱服務團)在麥播前開展培訓、線下技術指導的基礎上,10月中旬以后又通過電話和微信視頻等線上方式了解所服務的強筋小麥種子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種植的強筋小麥出苗情況。通過技術人員、種糧大戶負責人講解以及微信視頻田間苗情觀察,服務團專家發現目前滑縣大部分小麥已經出苗且田間長勢較好,但部分地塊出現了苗黃甚至斷壟現象。服務團專家經查找、分析原因,向示范基地種植戶提出了解決方法。
一是前期整地質量差。前茬整地不均勻、坷垃較大;小麥播種后,土壤墑情較差,沒有及時鎮壓,小麥種子和土壤間隙較大,導致小麥出苗后因缺水缺肥而發黃。種植戶需要及時澆灌,壓實土壤,讓小麥根部及時獲取水分和養分,恢復正常生長。

二是小麥種子質量不高。2022年,小麥收獲期間遇連陰雨,種植戶搶收導致小麥水分相對較高,沒有及時晾曬,導致小麥種子發芽勢較弱,出苗后發黃甚至缺苗。針對全田出苗較好,只有少數地方缺苗、少苗的麥田,專家建議在同一塊田內移密補稀、帶土移栽,移栽后淋定根水。移栽時,要上不壓心、下不露白,埋嚴蓋實后澆水,并適當補施肥料,以利于緩苗。
三是小麥種子播種質量差。多年來的秸稈還田、機械旋耕使得土壤松軟,易導致小麥播種深度不一致。播種深的出苗慢,播種淺的出苗快。播種深的,易造成養分浪費,導致小麥發黃;播種淺的,種子易被雨水沖刷和太陽直曬導致難以發芽,直接影響出苗。對于因播種過深引起缺苗的,可扒掉部分覆土,再結合灌水、施肥促進小麥萌芽生長。對播種過淺引起缺苗的,可移栽或補種,全部出苗后適當減少澆水,促進小麥根系深扎入土,防止倒伏。

四是地下病蟲害危害。由于田間墑情較好,小麥紋枯病、莖基腐病和全蝕病等根部病害導致小麥發黃甚至死苗,未包衣的種子最容易遭受病害危害。由于秸稈還田逐年增多,土壤中地老虎、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增多,易在苗期咬斷小麥根部造成缺苗。對于已經發生病蟲危害的田塊,可以采取撒毒土、灌根等防治措施,消滅病蟲,讓瘦弱的麥苗盡快轉為壯苗。
五是種植戶應根據田間墑情和苗情及時冬灌,秸稈還田后氮肥不足的麥田667 m2可隨水追施尿素10.0~12.5 kg,冬肥春用。如果當日平均氣溫低于8 ℃,則應停止使用麥田除草劑,否則不但無效果,開春后還會出現藥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