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芮 朱珮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陜西 西安 710311)
廁所是衡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改善農村廁所衛生狀況直接關系到人們的健康和鄉村的高質量發展。2018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提出,到2020年,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村莊環境基本干凈整潔有序,村民環境與健康意識普遍增強。2018年12月,中央農辦等8 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專項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東部地區、中西部城市近郊區等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基本完成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廁所糞污基本得到處理或資源化利用,管護長效機制初步建立[1]。2021年7月,全國農村“廁所革命”現場會在湖南省衡陽市召開,會議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作出的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十四五”時期要繼續把農村“廁所革命”作為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工作,要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注重因地制宜,科學引導,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堅決反對勞民傷財,搞形式擺樣子,扎扎實實向前推進。2022年2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的通知》,提出要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完善農村廁所建設管理制度,嚴格落實工程質量責任制[2]。近兩年,農村廁改政策更加完善和精準,致力于讓農村居民在“廁所革命”中無后顧之憂,獲得最大利益。
“廁所革命”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工作,國家通過資金、技術、政策等全方位支持確保了這項工作在基層有效落地。但調研發現,農村“廁所革命”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前期宣傳有限、中期建設落后、后期管理存在死角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隨著我國“廁所革命”的繼續推進,根據廁改的實施情況,不同學者對影響廁改實施的因素有著不同的看法。王永生等[3]指出我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區域差異明顯,呈現出“東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農村自然條件、發展水平、人文素養、政策落實情況等因素是衛生廁所類型、數量、利用程度與功效的區域差異來源。趙美英等[4]從經濟學角度研究發現,只有當家庭廁改支付意愿大于其廁改成本時,家庭才會自愿廁改并提高資金投入效率,除了收入因素外,政府因素、年齡、家庭負擔等對廁改支付意愿有重要的影響。針對在廁改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張國磊等[5]提出政府應通過定向購買服務的形式將政府不擅長的事情交給更為擅長的基層環境治理第三方機構來做。劉寶林[6]針對我國鄉村“廁所革命”推進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提出要積極構建“一主多元”治理格局,強化基層治理、文化治理和法律治理等建議。
從上述文獻可以發現,學者主要是從宏觀角度分析影響農村廁改的原因,包括農村自然環境、家庭結構等客觀因素,提出的建議也是集中在政府與基層互動層面,缺乏具體的措施。因此,筆者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先前學者的研究思路,從微觀角度繼續探討影響農村廁改政策實施的因素,并提出針對性的改善建議。
我國的農村廁改主要是針對水資源相對短缺的北方地區開展的,因此,此次調查主要研究北方地區農村廁改政策的實施情況。為了避免只調查單個省導致調研結果不準確,筆者從我國西部、中部、東部地區各選一個省作為調查對象,利用抽簽法,最終選取陜西省、山西省和山東省作為研究地區。
此次調查方法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輔之以文獻研究法。文獻研究法具有超越時間、空間限制的優點,通過研究古今中外文獻,可以了解極其廣泛的社會情況。因此,筆者對比相關文獻,大致了解“廁所革命”發展狀況,初步設計問卷。在確定樣本容量、抽樣設計、正式調查問卷設計后,筆者嚴格按照抽樣設計前往所在地區發放問卷,隨機調查農村廁改政策的實施情況,并依據調研結果為提升農村廁改政策實施效果提供有效建議。
在查閱文獻資料、設計初步問卷的基礎上,向農戶發放問卷得到預調查數據,再進行信效度檢驗,判斷問卷設計合理性,然后對問卷相關內容進行調整修改,形成最終問卷。問卷調查項目及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問卷調查項目
為了確保量表題項具有鑒別度,測試各題項區分度,從而對題項進行刪選。由表2可知,各指標t檢驗P值皆小于0.05,顯著性良好。這說明調查問卷中量表題項都能鑒別出農戶對政策實施各維度的反應,因此可以大面積發放問卷。

表2 t 檢驗
2.3.1 效度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對影響農村廁改政策實施的5 個因子進行效度分析,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KMO 檢驗結果為0.852,大于0.8,且巴特利特球形檢驗得出χ2=3 619.347,P<0.01,這說明問卷總體效度處于較高的可接受范圍內。

表3 問卷效度分析
2.3.2 信度分析。對各主成分層面及總量表進行內部一致性系數檢驗,結果如表4、表5所示。根據可靠性檢驗,所有變量的克隆巴赫系數都超過了0.7 這一最低可接受水平,總量克隆巴赫系數為0.911。這說明調查問卷內部一致性良好,具有良好的信度。

表4 分量表信度分析

表5 總量表信度分析
采用隨機抽樣調查法,以線上和線下兩種途徑發放問卷,每份問卷代表1戶。筆者共發放問卷515 份,其中線上發放373 份、線下發放142 份,回收有效問卷共480 份,有效回收率為93.20%。通過問卷調查數據,可以了解到廁改政策實施影響因素的基本情況如下(經驗證,相同維度的各變量對所屬維度的結論一致,所以該文只對其中之一進行分析)。
2.4.1 宣傳力度。由圖1可知,39.1%的農戶對廁改政策一般了解,38.8%的農戶對廁改政策比較了解,僅10.3%的農戶對農村廁改政策完全了解。雖然農村廁改政策已經實施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廁改政策并沒有被農戶廣泛了解。

圖1 農戶對農村廁改政策的了解程度
2.4.2 思想觀念。由圖2可知,43.9%的農戶比較贊同“廁所衛生影響生活質量”這一看法,7.9%的農戶非常贊同,但仍有48.1%的農戶對于這一看法不贊同或者不確定。由此可見,農戶在廁所衛生方面的觀念仍然有較大的提高空間,這也與他們的生活方式等息息相關。要想緩解這一層面的問題,需要政府部門積極做好廁所衛生宣傳工作。

圖2 農戶對廁所衛生的看法
2.4.3 廁改技術。由圖3可知,超過1/2 的農戶認為在廁改過程中一直有技術人員的技術跟蹤指導,說明政府在人才供給這一方面做得相對較好。但是,也有接近40%的農戶平時未見過技術人員的工作指導或者不了解,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加強技術人員的培養及引進來解決這一問題。同時,由于問卷的問法存在一定的直接性,所以數據可能存在一定誤差。

圖3 技術人員的配給程度
2.4.4 資金保障。由圖4可知,大部分農戶都接受了政府的補助,證實政府為農戶提供相應的補助是一個應當繼續堅持的政策。從長遠發展角度考慮,政府可以鼓勵企業與其他社會組織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資金保障制度。

圖4 政府補助程度
2.4.5 監管機制。由圖5可知,占比最大的是不確定選項,達38.8%,加上選擇比較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農戶后占比達62.4%,可以看出農戶整體并沒有接受后期監管服務。因此,有關部門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應避免疏忽管理。

圖5 后期監管程度
2.4.6 影響因子。對影響農村廁改政策實施滿意度的5 個因子進行信效度分析和因子分析,并對這些因子進行精簡和降維。由前文計算得到KMO 值為0.852,Bartlett 值為3 619.347,自由度為171,P值小于0.01,說明問卷總體效度處于較高的可接受范圍內,即數據適合做因子分析。經主成分分析法將19項測量指標轉化為得分均值,以因子載荷為權重,濃縮成6 個因子影響程度指數,結果見表6。

表6 廁改政策實施影響因素指數統計結果
由表6可知,思想觀念因子的滿意度最高,達到3.055;廁改技術因子的滿意度排其次,為2.334;其余按降序排列依次為宣傳力度因子、監督機制因子、資金保障因子。由此可知,農村廁改政策實施情況并不樂觀,尤其是在資金保障和監督機制方面,政府及相關部門應提高重視,完善廁改資金投入機制,加大監管力度,進一步促進農村廁改政策實施。
2.5.1 實驗結果。對以上因素進行多因素線性回歸,通過R2觀察模型擬合優度,再利用方差分析(ANOVA)探討模型是否成功建成,計算回歸系數假設檢驗探討影響因素,最后構建回歸模型,以便更好地說明因子之間的關系及各因子對政策實施的影響,分析結果見表7至表9。由表7中的R2可以看出,對政策實施影響最大的是監管機制,然后依次是資金保障、廁改技術、思想觀念、宣傳力度。

表7 模型摘要

表9 系數a
2.5.2 模型估計結果。根據多元回歸模型y=b0+b1x1+b2x2+…+b5x5+e,把表9中非標準化回歸系數欄中的“B”列系數代入上式得預報方程:y'=1.571+0.124x1+0.134x2+0.087x3+0.170x4+0.087x5。預測值y'的標準差可用剩余均方估計:Sy'==±0.414。
2.5.3 模型檢驗。由表8可知,F統計量為44.046,系統自動檢驗的顯著性水平為0.000,小于0.001。

表8 ANOVA 方差分析表
針對H0:β1=β2=β3=β4=β5=0,取α=0.05,F(0.05,5,324)值為2.24[F值可在Excel 中用FIVN()函數獲得],由于F=44.046 >F(0.05,5,324)=2.24,應拒絕H0。這說明宣傳力度、思想觀念、廁改技術、資金保障、監管機制對政策實施滿意度有顯著影響。
2.5.4 模型構建。根據上述分析,構建如圖6所示的模型。由模型可以清晰地看出各影響因素與農村廁改政策實施的影響程度,5 個因子(宣傳力度、思想觀念、廁改技術、資金保障、監管機制)按照廁改的流程分別對應前期宣傳、中期建設和后期管理3個階段,這為政策的進一步改進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圖6 多因素回歸模型
農戶對具體的廁改政策不了解,說明政府有關部門在前期宣傳方面做得不到位。在政策實施前,政府有關部門沒有對廁改政策進行充分宣傳,影響廁改政策的實施[7]。
盡管超過1/2 的農戶表示接受了技術人員的指導和支持,但是也有接近40%的農戶平時未見過技術人員指導工作或者不了解。這說明政府在廁改的人才供給上仍有所欠缺。
實地調查發現,農村廁改資金主要來自政府。由于農村廁改工作涉及范圍較廣,配套的相關設施較多,資金數額巨大,僅依靠政府力量存在相當大的困難[8]。
此次調研結果顯示,農戶整體并沒有接受后期監管服務。因此,政府有關部門在農村改廁方面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當前,多數地區廁改考核的重點放在了最后驗收階段,忽視了過程督查,造成部分地區在完成改廁工作時存在形式主義問題[9]。
根據以上結論,從前期宣傳、中期建設、后期管理3 個方面提出如下建議。
4.1.1 加強宣傳,優化宣傳方式。政府可利用微信公眾號、朋友圈、抖音等平臺向農民宣傳廁改相關政策和情況,以及具體的廁改改步驟、后續的管理規范,讓農民對廁改的過程、步驟及相關補貼政策等有較為清晰的了解,也讓農民認識到廁改的重要性和緊迫性[10]。
4.1.2 樹立典范,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政府要制定獎懲措施,對在廁改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帶頭人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從而調動農戶進行廁改的積極性;同時批評和制止一些錯誤的做法,起到警示作用。此外,要堅持示范帶動,讓前期受益的農民現身說法,在技術和經驗方面為后來者提供指導[11]。
4.2.1 選用專業人才,提升廁改技術。各地政府應制定相關優惠政策,不僅要對引進人才的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做出明確具體的規定,還要強化人才培養,采取學習研修、體悟實訓、名師幫帶等方式建設人才隊伍,為夯實人才基礎提供保障,補齊農村廁改工作的人才短板[12]。此外,各地要積極從外界學習先進的廁改技術,根據實際情況堅持“宜水則水、宜旱則旱”,因地制宜地選擇廁改模式,同時加快研發衛生廁所建設和使用適用技術和產品,提高農村廁改質量。
4.2.2 完善政府資金投入機制,多渠道引入資金。將農村廁所革命資金列入市、縣、鄉各級財政預算,為農村廁改工作提供專項的經費支持,專款專用,同時鼓勵村民以自籌方式參與廁改。此外,各地方應多渠道籌集社會資本,發揮市場機制和社會機制的作用。市場機制方面,可以使用PPP、冠名贊助、商業廣告等模式,創新經營管理模式,不斷提高廁所改造經營管理水平,實行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吸納社會資本參與;社會幫扶方面,鼓勵在外創業成功人士主動回報家鄉,鼓勵社會力量進入農村,吸引公益組織、愛心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廁所革命”,集中全社會各方資源,動員能動員的一切力量,推動“廁所革命”向縱深發展。
我國應完善農村廁改驗收標準和監管保障體制,建立統一的改建流程和驗收標準。各地應嚴格按照建設標準指導方案進行建設,對施工過程中違反規范標準的,責令禁止并讓其返工建設,不斷加強工程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監管,及時發現施工中存在的問題,以保證廁所驗收時達到規定的各項標準。同時,各地要完善領導機制,成立農村“廁所革命”專項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上級政府有關決策部署,統籌推進農村廁改工作,督導檢查農村廁改的實施情況,從而確保廁改工作效率和質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