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雯
(濰坊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1000)
2022年1月1日,東盟6 國(包括文萊、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泰國、越南)和中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等4 個非東盟成員國開始正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RCEP 的實施標志著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落地。RCEP 協定由序言、20 個章節和4 個附件組成,內容涉及貨物貿易、海關程序、原產地規則、服務貿易、知識產權、電子商務、貿易便利化和扶持中小企業的措施等[1]。尤其是在海關程序便利化、關稅減免及電子商務方面的規定,對于提高我國農產品出口的效率、擴大農產品出口范圍、進一步開拓出口市場具有推動作用。
外向型農業是以廣闊的國際市場為導向,充分利用農業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為國家出口創匯的產業。發展外向型農業對于我國優化農產品結構、推進農業市場化進程、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濰坊市地處山東半島,是我國最早的沿海開放地區之一,也是山東省農副產品生產大市。作為最早提出農業產業化的地區,濰坊市在農產品出口量、農業國際市場化組織程度及外向型農業綜合發展水平方面居于全國前列。濰坊市擁有農產品出口加工企業700 余家,蔬菜出口量、禽肉出口貨值分別占全國的1/8 和1/6,2021年實現農產品出口116.8 億元[2]。濰坊市外向型農業對區域農業及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明顯。
RCEP 協定中,對我國外向型農業發展有利的政策主要包括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關稅減免安排、標準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電子商務政策。
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政策主要通過預裁定、提前申報等提高農產品的出口效率。由于農產品特別是生鮮農產品存在易腐的特點,其對流通運輸的效率要求較高。通過預裁定政策,農產品出口企業可向進口國海關在90 d 內申請對稅則歸類、原產地、海關股價等事項的預裁定,避免海關程序對農產品出口的延誤。在貨物抵達前,進口成員國海關允許提交所需報關文件,縮短通關時間。貨物抵達后,對于低風險貨物,進口成員國加快放行速度,對于易腐貨物盡量在6 h 內放行,普通貨物48 h 內放行[1]。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政策的實施有助于提高農產品出口通關的效率,擴大可供出口的農產品范圍。
RCEP 協定規定各締約方按照協定關稅承諾表削減或取消對其他締約方原產貨物的關稅,協定生效后,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貿易最終將實現零關稅,將有助于進一步擴大優勢農產品的出口。在協定成員國中,日本作為濰坊市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首次與我國達成關稅減讓協議,歷史性地打開農產品市場。中國對日本出口的63%的農產品將享受零關稅待遇。
標準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推動成員國在承認標準、技術法規及合格評定中減少不必要的技術性貿易壁壘,認可成員國間的技術法規,盡可能接受成員國合格評定程序結果[1]。標準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的實施有助于減少出口農產品領域的技術貿易壁壘和綠色壁壘。
RCEP 協定中電子商務章節涵蓋促進電子商務使用和合作等相關內容,主要包括促進無紙化貿易、推廣電子認證和電子簽名、保護電子商務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在線消費者權益、加強針對非應邀商業電子信息的監管合作等規則[2]。電子商務政策的實施將推動成員國間電子商務領域的合作,推動跨境電商平臺業務的開展。
截至2022年2月,濰坊市具有食品生產資質的出口企業有767 家;RCEP 成員國中,東盟、日本和韓國位列濰坊市出口市場前3 位。根據《2021 濰坊統計年鑒》數據,濰坊市對東盟、日本和韓國的年度出口額在出口總額中占比分別為12.52%、11.32%和4.20%,加上澳大利亞3.18%,RCEP 成員國在濰坊市出口市場中占比在31%以上。濰坊市在對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出口中,產品主要為蔬菜、面食、禽肉等農產品,因此,RCEP 協定的實施將對濰坊市外向型農業產生較大影響。
濰坊市外向型農業主要集中于農產品出口加工業,現行發展模式主要為兩種:一是以龍頭企業為主體,自建農產品種植基地,由企業聯通上游供應商、物流服務商和下游進口商;二是中小型出口加工企業采用收購模式,由農戶分散種植,企業只關注最終產品。這兩種模式由于鏈條上各主體的鏈接方式不同,在產品質量、流通效率、成本及企業靈活性上各有優缺點。
在以龍頭企業為主體的自有種植基地模式下,龍頭企業需要投資自建種植基地,優點在于可從源頭保障農產品的質量。企業可以從土壤、種苗、肥料、農藥等各個環節對產品生產質量進行把控,而且對于產量與銷售規模易掌握,有助于下游訂單的簽訂。以龍頭企業為主體的自有種植基地模式的缺點在于對企業規模與資金實力有一定要求。自建基地需要投入人工、租金、原材料等成本,對企業資金成本占用較大。且由于不同農作物對生長環境、區位的要求差異較大,因而企業加工的農產品種類受限。在此種模式下,企業前期投入成本高,不利于企業出口產品種類的擴增。
中小型出口加工企業收購模式,即“公司+農戶”經營模式,以農戶進行農作物的生產為基礎,中小型加工企業負責對農產品進行加工、銷售及提供其他社會化服務[3]。在中小型出口加工企業收購模式下,出口企業與農戶是相互獨立的主體,且產權明晰。其優勢在于由于雙方簽訂的是短期契約,簽訂年限短,合同內易調整,所以合作方式靈活且企業成本低[4]。企業前期無須在土地、人員、種植原材料上大額投入,僅在農產品成熟季節根據市場情況進行收購。但此模式也存在較大的缺陷。一是農產品質量無法保證。出口企業僅在收購農產品出口前進行化驗檢測,出現產品不合格情況會導致出口企業放棄收購,而農戶需要承擔無法出口銷售的損失。二是農產品收購價格隨市場行情波動,有時會出現農產品增產不增收的現象。有些年份,農產品產量增加,卻由于市場同期產量過剩,使得收購價格下降,農戶收入隨之下降。三是下游進口市場受限。在此種模式下,農產品質量僅能達到出口標準,且中小型加工企業往往無自主品牌,產品附加值較低,所以大多產品僅面向中低端市場,農戶和企業的收益受限。四是無法充分利用RCEP 的機遇。中小企業由于在信息獲取、人員配備上的限制,無法獲得最新的國際貿易政策及AEO(海關認證企業)便利,無法獲得RCEP 下的出口優惠待遇。
對于目前濰坊市主要的兩種外向型農業發展模式,企業與農戶要想把握RCEP 實施后帶來的機遇,可在以下方面進行嘗試。
龍頭企業大都具備資金、設備、人員及信息方面的優勢,應充分利用RCEP 協定中對成員國的電子商務支持政策。龍頭企業可通過跨境電商平臺拓展下游訂單,從而減少流通環節,提高農產品的流通效率,且有利于龍頭企業在電商平臺建立自主品牌,提高自身產品附加值。同時,龍頭企業可根據跨境電商平臺數據進行市場調研,拓展企業可供出口的產品種類。產品種類拓展可通過龍頭企業與農戶簽訂收購合同的模式進行,在節約企業成本的同時,從產前、產中、產后對農產品品質全面監控,提高出口農產品質量。龍頭企業應積極參與RCEP 的AEO 認證,提高出口通關效率,并通過與大型冷鏈物流企業合作,提高物流環節運輸效率。
在中小型加工企業收購模式下,由于企業與農戶的關系松散,使農戶利益得不到保障。其主要原因是部分農產品質量達不到國際標準,農戶在收購中沒有話語權。針對農戶分散經營,無法了解最新的國際標準與質量安全認證程序等問題,政府部門可支持農戶成立專業的農產品出口協會,對農戶的選種、施肥等生產環節進行指導。對于農產品的價格,農業協會也可以多方搜集市場信息,避免由于信息不暢造成的區域收購價格過低等問題。農業協會可以從地區層面考察當地可供出口的農產品,連接農戶與國際市場,增加農產品出口種類和數量,增加出口創收與農民收入。綜上,在RCEP 背景下,農業協會可在生產質量、收購價格與獲取國外訂單信息等方面,對農戶加以指導,提高農產品出口水平。
在跨境電商平臺下的龍頭企業加工出口模式和農產品協會參與下的中小型企業收購出口模式中,涉及的市場主體如圖1所示,其具體發展對策如下[5]。

圖1 外向型農業發展模式中各市場主體
4.1.1 加強各市場主體之間的聯系。在龍頭企業種植基地模式下,由龍頭企業接收上游原材料供應商關于進口國家對種苗、肥料的相關要求的消息。在中小型企業收購模式下,應加強農產品出口協會與農產品原材料供應商的聯系,農產品出口協會將進口國家對原材料的相關要求傳達給供應商,保證農產品從源頭符合進口國的要求。
4.1.2 為后續生產環節打好基礎。對于出口農產品生產基地,農產品出口協會應積極推進將其在海關備案,為其普及基地土壤檢測、出口農產品檢測等要求,為后續生產環節打好基礎。
4.1.3 對RCEP 成員國市場需求進行調研。龍頭企業與農產品出口協會應加強對RCEP 成員國市場需求調研,如充分利用RCEP 政策中對電子商務的支持政策進行線上歷史數據的調研,并在了解RCEP成員國對相應農產品的需求后,因地制宜地對出口基地種植品種與數量進行指導。
4.2.1 加強種植生產指導與培訓。農業主管部門應加強對農產品出口協會工作人員的指導與培訓,農協再從農作物種植、施肥除草、采摘等生產環節對企業及農戶進行技術指導,并解決其在生產中遇到的技術問題,提高企業及農戶的種植水平。
4.2.2 提供金融與保險服務。企業及農產品出口協會應加強與銀行和保險公司的業務聯系。銀行應對農產品出口企業及出口基地的農戶給予貸款支持,同時對RCEP 成員國相關的機構信用風險和匯率風險進行普及,提高企業及農戶的風險防范意識。出口農產品除了易受到一般的自然災害、市場需求的風險外,還面臨出口政策、跨國運輸風險、進口國及客戶信用風險等。保險公司應向出口企業及農戶普及農業保險與出口保險相關保障,發生風險后對其進行補償,減少相應的損失。
4.2.3 提供加工與包裝技術指導。RCEP 成員國尤其是日本、韓國、新西蘭及澳大利亞對于農產品加工的要求較高。但目前,濰坊市農產品出口加工企業尤其是中小型加工企業在加工設備、技術及包裝等方面相對落后。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強對農產品出口加工企業加工與包裝技術方面的指導,將世界先進的技術引入企業,提高農產品出口企業的加工與包裝水平,從而提高出口農產品的附加值。
4.3.1 升級物流技術。出口農產品尤其是生鮮農產品離不開冷鏈物流企業。RCEP 成員國之間海關程序便利與貿易便利化措施的實施,使可供出口的農產品種類增多。冷鏈物流可以全程保障農產品所需的溫度與運輸環境。農產品出口企業和農業協會應加強與物流企業的聯系,利用物流企業智慧化、電子化的工作系統,實現地區農產品的協同運輸及規模化運輸,改變原有零散、高成本、損耗大的運輸模式。
4.3.2 加強對農產品出口企業的政策普及及業務幫扶。RCEP 背景下,出口至成員國的農產品,可享受成員國優惠稅率。因成員國中既有已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又有首次給予關稅優惠的國家,地方海關部門需要根據不同的出口產品情況,比較原產地證書下關稅優惠力度,查找是否需要申領RCEP原產地證書。部分農產品出口企業尤其是中小型出口企業因為在政策把握、專項人才方面存在欠缺,而無法享受RCEP 帶來的各項優惠。針對此,地方海關部門需要加大對轄區內符合要求企業的政策普及及業務幫扶力度。
4.3.3 拓展跨境電商銷售平臺。在RCEP 政策中,成員國之間將支持電子商務活動的開展。農產品出口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應積極利用此項政策,摸索進口國電商銷售模式,拓展RCEP成員國農產品的銷售渠道。農產品尤其是生鮮農產品對銷售時效性要求較高,拓展跨境電商銷售平臺,可減少銷售環節,實現訂單式生產與發貨。消費者提前在跨境電商平臺下單后,農產品出口企業可根據消費者需求進行備貨與出運。此種模式可平衡生產與銷售的關系,減少農產品的損耗,提高農產品出口企業的利潤。此外,農產品出口企業可利用跨境電商平臺打造自主品牌,實現農產品品牌化發展,提高產品附加值。
RCEP 協定的實施為我國外向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但各地需要從農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后整個環節探索與RCEP 優惠政策的結合點,助力我國外向型農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