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越 白東清 張淑榮 楊 廣
(1.天津農學院水產學院,天津 300384;2.天津市水產生態及養殖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384)
選擇天津市4 個轄區(西青區、寶坻區、靜海區、薊州區)的水產養殖企業或養殖戶作為調查對象,調查時間為2021年1—12月。調查對象分為3 類人群,分別為魚蝦養殖人員、飼料生產銷售人員、魚類及蝦類育苗人員。
1.2.1 問卷調查。根據實際情況,采取3 種問卷形式進行調查。①直接發放形式,即對于交通便利的水產企業及養殖戶,主要由淡水魚營養需求與飼料崗位專家及此次研究課題組成員直接發放問卷,并詳細解釋問卷內容,同時現場對填寫問卷的人員予以輔導,最后直接將問卷回收。②發放電子問卷,即對于部分郊區企業,由此次研究課題組成員與企業負責人溝通,同時發放并講解電子問卷,最后進行線上回收統計;③郵寄問卷,即對于個別偏遠的郊區企業及養殖戶,課題組成員首先通過電話與之溝通,然后郵寄問卷,最后進行回收與統計。問卷有效回收過后,此次研究課題組成員及時對問卷進行檢查和篩選,將數據不完整率超過50%或信息不真實答卷予以剔除,最終利用SPSS26.0 軟件進行問卷信息錄入。
1.2.2 分析指標。采用調查問卷方式,收集2021年1—12月天津市水產養殖企業及養殖戶生產相關資料,觀察和分析魚蝦營養性疾病的發生、分類、順位及投飼方式對營養性疾病的影響。
1.2.3 統計分析。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6.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多組樣本間數據比較采用單因素分析,同時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方法分析魚蝦營養性疾病的影響因素。
2021年1—12月,課題組共調研125 個水產養殖企業及養殖戶,調研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110 個水產養殖企業或養殖戶飼養的魚蝦患營養性疾?。ㄕ急?8.00%),15 個水產養殖企業或養殖戶飼養的魚蝦未發生營養性疾?。ㄕ急?2.00%),其中魚類發病率略高于蝦類。

表1 2021年天津市水產養殖生產調研結果
由表2可知,魚類營養性疾病發生的順位情況依次是魚類營養性肝病、應激性出血病、發育不良和生長遲緩、貧血病,排前兩位的魚類營養性肝病和應激性出血病發生率分別為35.29%和32.35%。

表2 2021年天津市魚類營養性疾病順位情況
由表3可知,蝦類營養性疾病發生的順位情況依次是軟殼、游塘、蛻皮困難、發育不良和生長遲緩、肝臟萎縮、蝦體色發黑,排前兩位的軟殼和游塘發生率分別為43.86%和36.84%。

表3 2021年天津市蝦類營養性疾病順位情況
利用t檢驗得出,幼期飼料蛋白水平、中期飼料蛋白水平、成期飼料蛋白水平、每次的投喂時間、水溫為25~30 ℃時的投餌率、餌料系數對于是否發生營養性疾病均未表現出顯著性影響(P>0.05),水產養殖規模、每天的投喂次數對于是否發生營養性疾病表現出顯著性影響(P<0.05),見表4。

表4 t 檢驗分析結果
由卡方檢驗(交叉分析)結果可知,是否定期投喂龍膽、車前子等中藥,以及飼料品牌、養殖品種(魚或蝦)3 項對于是否發生營養性疾病未表現出顯著性影響;投喂方式、是否不定期投喂維生素C 等維生素、養殖目的共3 項對于是否發生營養性疾病表現出顯著性影響,見表5。

表5 卡方檢驗分析
將是否發生營養性疾病作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時有統計學意義的影響因素——水產養殖規模、每天的投喂次數、投喂方式、不定期投喂維生素C等維生素、養殖目的作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 回歸分析。
由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可知,每天的投喂次數、投喂方式、養殖目的等3 項為魚蝦營養性疾病發生的主要影響因素,且每天的投喂次數對是否發生過營養性疾病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投喂方式、養殖目的對是否發生營養性疾病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見表6。

表6 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
魚蝦營養性疾病是指魚蝦機體所需的某些營養物質缺乏或者過量而導致其機體代謝異常引發的疾病。魚蝦營養性疾病根據營養物質缺乏或過量可分為營養性缺乏癥和營養性過量癥,具有無傳染性、發病緩慢、病程長、不易察覺、大都缺乏特征性癥狀等發病特點[1-4]。近年來,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天津市魚蝦養殖過程中營養物質供給缺乏或者過量現象多見,導致魚蝦營養性疾病發病率升高,養殖人員應對此予以高度重視[5-6]。
研究結果顯示,養殖魚類營養性疾病發生率略高于蝦類,其原因可能是在飼喂過程中魚類主要依靠人工餌料投飼,而蝦類食用天然飼料較多。天然餌料的利用有利于促進蝦類生長,提高蝦類幼苗存活率,保障蝦類幼體正常發育,減少營養性疾病發生率[7]。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投飼次數越多,越易引發營養性疾病。投飼次數通常由水溫、水質、天氣、飼料質量及養殖魚類的品種、大小、攝食特點等決定。鯉魚、鯽魚、團頭魴、草魚等都是無胃魚,攝取的飼料由食道直接進入腸內消化,一次容納的食物量遠不及肉食性的有胃魚。無胃魚是攝食緩慢的魚類,1 d 內攝食的時間相對較長,采取多次投飼有助于提高飼料利用率[8]。但是,投飼次數太多,魚較長時間處于攝食興奮狀態,過多消耗體能,易引發營養性疾病[9]。因此,養殖人員應根據實際養殖情況合理控制投飼次數。
目前,淡水養殖中投飼方式主要有普通投料機投飼、傳遞式投料機投飼和人工投飼等[10]。不同投飼方式適用于不同的養殖魚種和養殖環境,具有各自的優缺點。研究結果顯示,使用傳遞式投料機投飼最適宜,該種投飼方式也是目前水產養殖中普遍采用的一種投飼方式,其原因主要是機器可以自動控制投飼數量、時間、范圍。相對于使用傳遞式投飼機,普通投料機和人工投飼對魚蝦發生營養性疾病均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大對健康養殖設備的宣傳推廣力度,從多方面對健康養殖設備的應用進行指導,以實現魚蝦養殖機械化、科學化[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