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云
(蘭州財經大學統計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的問題日益突出。為了縮小城鄉差距,黨和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方針政策,如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都包含了對農村人居環境的建設。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就把生態宜居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發展鄉村經濟、縮小城鄉發展差異的重點領域,也作為評價鄉村振興成果的指標之一。建設生態宜居鄉村不僅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關鍵舉措。農村人居環境關系著農村居民生產、生活在內的一切社會活動。只有充分了解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發展水平及其趨勢,才能乘鄉村振興戰略的快車,帶動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的提升。為此,筆者采用熵值法確定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評價指標的權重,然后再測算2016—2020年甘肅省人居環境水平,分析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前后甘肅農村人居環境發展態勢,以期為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的治理和改善提供參考依據。
道薩迪亞斯是“人類聚居學理論”的創立者。他認為人類聚居是指人類及其生產生活所構成的社會,既包括地球上供人類直接使用的、任何形式的、有形的實體環境,也包括有形的聚落本身、聚落周圍的自然環境。他強調人類聚居科學不單單是對一幢房子、一個村鎮到一個城市以至大城市的區域研究,而是要將包括這些在內的所有人類住區看作一個整體。20世紀90年代,吳良鏞[1]開創了我國“人居環境科學”,在借鑒道氏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發展進程中的特點和實際需求,創立了包括人類系統、自然系統、居住系統、社會系統和支撐系統這五大系統的人居環境科學理論。他在自己的專著《人居環境科學導論》中解釋道,人居環境首先是人類聚居生活的地方,是與人類生存活動密切相關的地表空間,是人類在大自然中賴以生存的基地,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場所。結合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可將人居環境理解為人類賴以生產和生活的物質與非物質共同組成的集合體。
目前,針對人居環境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成果比較豐富,但大多集中于對城市人居環境的研究,對農村人居環境的研究相對較少。朱彬等[2]從居住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及生態環境4 個方面入手,構建江蘇省農村人居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唐寧等[3]、孫慧波等[4]在已有評價指標的基礎上增加經濟水平指標,從5 個方面構建人居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劉濱等[5]從設施、生態、經濟、文化4 個方面提出26 個三級指標,研究中國鄉村人居環境水平演化。曾菊新等[6]、馮越峰等[7]從農民生產環境、生活環境、生態環境等方面,構建鄉村人居環境評價指標體系。
第一,對人居環境指標權重的確定,最常運用的有層次分析法[6,8]和熵值法[2-5,7]。層次分析法是一種主觀賦權的方法,而熵值法是根據數據本身的差異程度對指標進行客觀賦權的方法。還有學者將主客觀方法相結合對指標進行賦權評價,這種方法確保了評價指標體系的科學性,但也增加了工作量[9-10]。第二,對人居環境水平的綜合評價,常見的方法有模糊綜合評價[11]和綜合指數法[12]。也有學者運用因子分析法對所選因子進行篩選和綜合,然后進行綜合分析,計算出人居環境水平的綜合得分[13-14]。
已有的研究成果給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水平的評價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證參考,但還存在一些不足,如人居環境指標選取不夠全面,缺乏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動態分析。筆者基于已有的相關研究成果,充分考慮甘肅省農村實際現狀,建立契合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發展現狀的評價指標體系,再進行動態演進分析,深度分析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發展現狀,以期為甘肅省鄉村振興發展及人居環境建設提供參考依據。
人居環境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要遵從以下4項基本原則。第一,代表性原則。指標的代表性直接影響問題分析的準確性和價值性。因此對于甘肅省人居環境的評價研究,要結合當地農村實際發展情況以及鄉村振興發展要求,選擇具有甘肅省鄉村發展特色且能代表其實際發展狀況的指標。第二,全面性原則。一級指標要涵蓋人居環境發展的各個方面,二級指標既要能切實反映人居環境的整體情況,又要能突出反映人居環境各方面的情況。第三,操作性原則。構建人居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時,要充分考慮指標數據的可獲得性。指標數據是進行人居環境水平評價的前提,如果相關指標數據無法獲得,那么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將失去意義。第四,可比性原則。選取的各項指標要能進行時間和空間上的對比分析,時間上的對比分析可揭示農村人居環境的變化趨勢,空間上的對比用以展現人居環境在各區域間的發展差異。
優化人居環境是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指出,要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對于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在遵循代表性、全面性、操作性及可比性原則的同時,既要考察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實際發展情況,又要充分考慮鄉村振興對人居環境的要求。借鑒相關學者的研究思想,筆者最終選擇從生態環境、居住環境、服務環境、設施環境及經濟環境5 個方面對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水平進行分析。
第一,生態環境。生態環境是與人類生活和生產息息相關的自然條件的總和,是人居環境最直觀的一個表現方面。人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更離不開生態環境。因此,筆者選取農藥、化肥、農用塑料薄膜的使用強度及農業有效灌溉率等指標反映甘肅省農村人居生態環境。
第二,居住環境。居住環境可直接反映人居環境和居民生活水平,加強居住環境建設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及振興鄉村的重點工作和任務。所以,筆者選取農村居民家庭磚木結構住房占比、農村人均居住面積、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村占比等指標反映甘肅省農村居住環境。
第三,服務環境。公共服務能滿足居民生活、生存與發展的直接需求,并為居民生活、生存與發展活動提供保障,是人類發展的重要條件,對人居環境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因此,筆者選取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農村人均最低生活保障資金、農村每千人衛生人員數、預算內農村義務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比例等指標反映甘肅省農村人居服務環境。
第四,設施環境。基礎設施是為居民生產和生活所提供的物質設施,也是居民賴以生存的一般物質條件,更是鄉村經濟及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為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提供有力的保障,主要包括交通、通信、供水供電等設施。為此,筆者選取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村通客車比例、村道路硬化率、村通寬帶比例等指標反映甘肅省農村人居設施環境。
第五,經濟環境。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決定著當地居民生活質量、農業現代化水平、教育教學、醫療保健等多方面內容,進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居環境建設,好的經濟環境更能促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居住條件等的完善。所以,筆者選取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接待人次、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長率、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等指標反映甘肅省農村人居經濟環境。

表1 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評價指標體系
熵值法是一種客觀賦權法,為多指標綜合評價提供了可靠的依據。相比專家打分法等主觀賦權方法,熵值法減少了主觀因素影響,其結果更具客觀性。其原理是某個指標的信息熵越小,表明該指標值的變異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在綜合評價中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則該指標的權重也應越大,反之亦然。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①使用熵值法之前,需要對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和消除數量級的處理,對于正向指標,計算公式為

對于逆向指標,計算公式為

式(1)(2)中:Xij為無量綱化后的指標值,xij為該評價指標的原始數值,xmin和xmax分別為該指標在各年度中的最大和最小值。
②計算第j個評價指標的熵值ej,計算公式為

式(3)中:0 ≤ej≤1,;如果pij=0,則令
③確定權重系數wj,計算公式為

式(4)中:j=1,2,3,…,m,其中m是指標數,,計算得出各指標的權重值。
④計算各子系統的發展水平,計算公式為

Kernel 密度估計是一種非參數估計方法,不需要設定具體模型,可通過連續的密度函數曲線描述隨機變量的分布形態。因此,筆者采用Kernel 密度函數估計對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及人居環境各部分的發展趨勢和變化形態進行分析。
假設f(x)是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水平x的密度函數,其計算公式為

式(6)中:m為觀測值的個數,
對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及人居環境各部分的動態演進分析選擇常用的高斯核函數,計算公式為

研究數據主要來源于《甘肅省發展年鑒》《甘肅省農村統計年鑒》和《2021年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及各政府部門官方網站發布的相關數據。對于個別缺失值,采用線性插值法填補。
根據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水平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熵值法進行賦權(見表2),測算出2016—2020年甘肅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前后農村人居環境水平(見表3)。

表2 2016—2020年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水平評價指標體系二級指標數據統計情況
由表3可知,2016—2020年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總體水平持續上升,從2016年的0.162 6 上升到2020年的0.720 6。這充分說明自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振興取得重大成就,人居環境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尤其是2020年,即便深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水平依舊保持增長,這也體現出政府和大眾對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視和為此做出的不懈努力。從人居環境各子系統評價分析可看出,生態環境子系統、居住環境子系統和設施環境子系統都表現出增長的態勢,到2020年發展水平分別為0.139 5、0.174 0、0.195 8;服務環境子系統和經濟環境子系統水平則呈現出先增長后降低的趨勢。其中,服務環境子系統發展水平先從2016年的0.122 7 上升到2019年的0.208 1,繼而下降至2020年的0.122 7;經濟環境子系統發展水平先從2016年的0.039 9 上升至2019年的0.159 0,繼而下降至2020年的0.088 7。究其原因,可能是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經濟環境和服務環境產生重大負向影響,導致其發展水平顯著降低。

表3 2016—2020年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各子系統發展水平
利用Kernel 密度函數估計分析甘肅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前后人居環境水平的分布動態演進,可明確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分布的整體形態。通過時間上的比較分析,可把握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分布的動態特征。運用Matlab 軟件,取高斯核密度函數,令ρ=0.05,繪制甘肅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農村人居環境水平Kernel 密度估計三維圖(見圖1)。
由圖1可知,甘肅省2016—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水平的分布動態演進呈現以下特征。第一,演進圖波峰越來越陡峭,寬度較窄,右尾有拓寬的趨勢,這說明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在各要素方面的建設水平差距逐漸縮小,但這種變化幅度較小。第二,甘肅省人居環境整體分布形態的主峰位置較集中,且有右移的趨勢,可推斷出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水平持續向好。第三,整體上主峰數量始終是一個,說明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并未形成極化現象,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總而言之,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呈現上升趨勢,但增長速度較慢,人居環境各指標領域存在不明顯的差異。顯然,整體上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發展較好,未來發展空間較大。

圖1 2016—2020年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動態演進圖
通過構建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水平評價指標體系,運用熵值法測度出甘肅省2016—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在此基礎上通過Kernel 密度函數對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水平的動態演進特征進行探究分析。結果表明,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總體水平顯著提升,其中生態環境子系統、居住環境子系統和設施環境子系統都表現出增長的趨勢,而服務環境子系統和經濟環境子系統水平呈現出先增長后降低的趨勢;從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水平的動態演進來看,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水平穩步提升,其分布表現出明顯的“單峰”特征,不存在明顯的發展短板,并且各子系統間的發展差異逐漸縮小。筆者根據上述結論,提出如下2 點建議。
第一,結合鄉村實際,制定針對性的人居環境發展策略。每個地區的地理位置、居民的生活習慣和經濟的發展水平各不相同,人居環境發展面臨的問題各有差異,所以制定人居環境發展策略時,要抓住關鍵問題進行專項治理,有針對性地攻破薄弱環節,以促進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更好更快發展。
第二,在人居環境協調發展過程中,尤其要協調好人居環境系統內部的關系。人居環境的發展是全面的發展,是整體水平的提升,所以要注重生態、居住、服務、設施和經濟等系統之間發展的協調性,充分利用甘肅省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游、生態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等產業,發展農村經濟,改善農村經濟環境,同時加強農村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社會服務和居住生活環境的綜合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