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曝裁員欠薪后,國美有站在了風口浪尖。2022年11月29日,微博“中城院要案中心”發布稱:國美電器有限公司因拖欠供應商數百萬貨款,經催要不能償還,被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破產法庭申請破產清算,法院已啟動審查。國美回應稱:截至目前,國美電器有限公司及國美控股集團其它下屬公司未收悉任何司法機關作出的有關公司被申請破產的法律文書或問詢談話。
此前,國美電器宣布將在全國各地門店陸續啟動直播,積極發展直播帶貨的新模式,這能否對國美發展帶來成效?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給予如下解讀。
國美電器拖欠供應商貨款,反映出國美經營不善、長期虧損、現金流緊張等問題。2022年上半年國美零售營業收入為121.09億元,同比下降53.5 %。歸屬母公司凈虧損29.66億元,虧損同比擴大50.2 %。國美在過去5年已經虧損超190億元。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長期虧損,加上面臨著償付債務的壓力,以及與其他電商平臺阿里、京東、拼多多等在于用戶規模、組織結構、技術實力等方面都存在差距。另外受到疫情影響,消費者的錢袋捂得更緊了,更注重在生活必需品上的囤積,對3C數碼、家用電器等一些耐用品的需求會有所下降。
國美電商在用戶體驗方面也不盡如人意。據國內知名網絡消費糾紛調解平臺電訴寶顯示,2021年國美共獲得12次消費評級,均為“不建議下單”,2021年一年整體消費評級為“不建議下單”。國美還涉嫌存在退店保證金不退還、虛假促銷、退款問題、霸王條款、售后未處理、久不發貨等問題。
除國美外,包括蘇寧易購、微店、貝店、寺庫、58同城、洋碼頭、醒購商城、蜂雷、多點商城、微盟、優信、每日優鮮、十薈團、全球速賣通、天天鑒寶、玩物得志等電商平臺,均因拖欠供應商或商家貨款問題,屢屢被爆投訴。
莫岱青表示,縱觀國美近20年的電商歷程,國美在電商的經營策略上涉足過家電、社交電商、智慧家庭、娛樂等。但因為想做的太多,但又都做不好,如“真快樂”想對標拼多多、京東、淘寶、小紅書、抖音、快手等。加上國美電商的名稱頻繁變換,不能形成有效的辨識度。另外,國美先后入駐拼多多和京東,但未達預期。時常變換的戰略讓國美電商疲于應對,始終無法形成自身的優勢。
“此次發展直播帶貨可謂是國美的放手一搏了。不過,直播電商行業基本格局已經形成,集中在抖音電商、快手電商以及淘寶直播。國美目前進入時間偏晚,另3家已經搶占了用戶心智要想分流有難度。雖然可以利用自身門店優勢,讓門店的流量轉化至線上或許有機會,但確實不好做。”莫岱青補充道。
陳虎東認為,直播只是新型零售的展現方式和渠道,如果單純地認為直播能帶來什么,能改變什么,這樣的理解都是片面的。目前所有渠道、所謂的商業模式、所有的營銷策略等,一定要整體考量。例如市場上之前喧鬧一時的新品牌,前端直播表現良好,但是后端跟不上也是曇花一現。這也是為什么現在很多電商都在渠道建設、產業協同、供應鏈支撐、營銷策略組合方面下很大功夫的道理。渠道為王的時代倒不是說過時了,而是怎么理解渠道為王,這確實需要多方面考量和深度思考、努力探索。
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歷年發布的《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自2013-2019年國美零售市場份額始終徘徊,依次為0.4 %,1.7 %,1.6 %,1.8 %,1.65 %、跌出前10、1.73%。這樣的市場份額在國內電商格局中幾乎沒有“存在感”,可以忽略不計。2020-2022年,國美電商業務,不僅依舊未迎來任何積極向好轉變跡象,而且加速下滑至無盡深淵……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虎東表示,國美發家在當時是符合時代要求的,只是那個時代在當前市場背景下已經成為一種過去式。20世紀末,中國的家電零售市場本身是非常火爆,國人對于家電的需求可以說是強需求,當時的家電國營市場的服務和價格是主導中國人消費能力的2個重要因素,只要將價格降下來,并且在此基礎上提升服務質量,家電市場邏輯上就可以為企業帶來無限利潤。國美在當時采取激進的供銷模式,直接和廠家對接,實施直供策略,并且在連鎖經營上面投入精力。在這種策略的主導下,激進的營銷策略是適合當時的那個時代的。但是在當前,零售市場發生巨大的變化,新型零售渠道和社交網絡的出現,零售市場線上線下的經營策略正在逐步替代掉傳統的單一僵化的零售模式,家電市場的需求進一步減弱,擴展增量市場其實是目前零售新業態的主導方法,消費場景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因此,基于薄利多銷和線下渠道為王的策略,就不那么“香”了。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鮑姆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鮑躍忠表示,國美電商一直沒做起來,原因有很多。公司內部的原因是最主要的,因為黃光裕出事以后,公司一直是出現比較大的一些波動,這可能是很主要的原因。雖然現在黃光裕已經出來,但是零售市場已經變天,所以黃光裕對改變國美所產生的影響是有限的,現在國美的前景是很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