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淼
初識淮南,是在小學三年級的語文課本上,晏子口中的淮水之南,是物產豐饒、有著優越地理位置的富庶之地。多年以后,我從塞北一路往南,途徑平原與山嶺,跨過黃河與峰巒,經過1200多公里的顛簸輾轉后,終于如愿站在了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雖早已深知此“淮南”非彼“淮南”,卻依然滿心雀躍,激動不已。
淮南是楚漢文化名城,也是煤炭能源之都。因此,在這里浸潤了楚風漢韻的安徽理工大學(本文簡稱“安理”),也秉承了淮南“剛柔并濟”的特質,無論是以煤炭礦業為特色的重點學科,還是建校七十六年來一直踐行的八字校訓,都始終與當地文化一脈相傳,承歷史余韻,沿開拓精神,以人文之聲,匯聚理工之魂。
“那年,我親手炸掉了母校”
若是有人問:安理的爆破專業到底有多突出?那我一定會驕傲地告訴你,全國第一臺爆破技術空間檢測儀器就誕生于此,安理在爆破領域的研究也始終處于全國領先地位。高考填報志愿前,我曾在網上搜索過關于安徽理工大學的專業介紹,最終評論區里,無一例外的都被這一“王牌專業”刷屏。
由于爆破專業的特殊性,學校還一度因此榮登熱搜。兩年前,安理西校區教學樓實施爆破作業,而這次工程競標成功的,正是十三年前畢業于我校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專業的學生。
消息一出,多家媒體紛紛報道,笑稱“太勵志!終于用實際行動回‘爆了母校”,甚至還被網友調侃“做了我們多年不敢做的事情,完成了‘兒時的夢想”。調侃也罷,熱搜也好,無一不從側面體現了我校爆破專業的人才領先地位。
建校七十六年來,從安徽理工大學走出的一大批新型爆破系人才早已遍布各行各業,扎根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平時行走在校園中,也經常能偶遇這樣一群人:他們抬著各種工具,時而聚精會神、定點張望,時而眉頭緊鎖、拿尺測量。別驚訝,這正是爆破專業的學子在進行實踐測勘,他們用實際行動去檢驗理論知識,是理工學子嚴謹精神的最好體現。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作為安徽省單體面積最大的高校,安理在生活環境上也絕不遜色于其他學校。在安理三年,我經歷了求學十余載不曾有過的斑斕時光。少時讀書,曾念過這樣一句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如今想來,這便是對安理最好的概括吧。在晨起去教室的路上,或是傍晚路過食堂門口,都能看見各種不知名的花木,郁郁蔥蔥盛放在校園的一角。“仰山路”“皖江橋”“鴻烈大道”……這些沿用徽州文化為地名的校園路標,無一不在彰顯著安理隨處可見的人文氣韻。
安理的校園建筑大多中西合璧,盡顯文化交融之美,其中圖書館最為明顯。《禮記·大學》中有這樣一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安理的圖書館便沿用其中“至善”二字,意為道德上最崇高的善。且不說圖書館內浩如煙海的典藏,就單單是氣勢恢宏、厚重大氣的外觀,也吸引了一大批學子。館內窗明幾凈,集數字現代化與傳統信息化于一體,沿著玻璃步道緩緩而上,可以看到各類書目分類清晰,還貼心地建有朗誦廳和視野開闊的露臺,難怪同學們都一致稱其為“皇家圖書館”。
安理地處淮水之濱,這里永遠四季分明。若是逢陰雨,就去至善書院選本愛看的書,找個靠窗的位置,聽耳機里細細碎碎漾開一把天籟,消磨掉整個下午的時光;若是遇天晴,就去操場上轉一轉,這里永遠有活力的少年,籃球劃過的弧度是對青春最好的獻禮。倘若運氣好,說不定你還能遇見一兩支樂隊,吉他聲起,樂曲悠揚,那是誰的青春又在安理綻放。
三月里絳桃花開,六月底流螢染夏,十月的微雨染紅楓林,臘月的黃昏梅花映雪……許許多多個日子里,我曾在厚德館前走過香樟掩映的小徑,也曾在百川河畔看過飛鳥掠過的痕跡,那些天光黯淡時的微雨,暮色四合時的落雪,都是我在安理度過的歲歲年年的見證。
“先有興趣,而后廣博,廣博而后深邃”
嚴謹刻板、心無旁騖、一絲不茍……你眼里的理工學子是不是這樣的?來安理后,你便會發現,這樣刻板的印象實在是大錯特錯。上大學之后的第一節課,教專業課的老師便揮手在黑板上寫下愛因斯坦的那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希望你們是因為熱愛而萌生出對于科學的追求,進而對學習的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老師如是說。
在安理,你永遠可以找到自己興趣的落腳點,無論是課堂上老師們別出心裁亮出的各種“絕活”,還是課外社團活動中舉辦的各類競技賽事,都能助你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大二下學期,我曾作為校園記者參與過我校一位爆破系優秀畢業生的采訪,他坦言,正是從小就對武器、爆破等內容感興趣,又得益于安理對于學生專業技能與個人愛好的大力培養,才有了今天的成績。
多年來,“鼓勵興趣發展,選拔創新人才”已成為安理最重要的教育培養模式之一。航模與科技踐行協會、3D創新設計協會、電子競技協會……這些科技實踐類社團的創立,不同于其他高校的普通協會是由學生自發組織形成,安理這些協會是掛靠相關學院的指導單位,與課程知識相輔相成,讓學生在課堂內外充分掌握專業技能,使得興趣愛好與專業知識課程并駕齊驅,展現出青年學子最廣博而深邃的思想內涵。
大學三年,我曾作為團隊項目負責人參與過答辯匯報,將整個隊伍的最終成果呈現到評委面前;也曾作為校園媒體人參與過運動會采訪,在迎新晚會的舞臺下扛著相機記錄了許多精彩的瞬間;還曾作為志愿者深入社會基層,在校園宣講,在社區服務。沒課時的忙里偷閑,比賽時的喜憂參半,實驗時的精準測勘,考試周的挑燈夜戰……許許多多的瞬間,拼湊成了我青春里最美好的片段。
一場雨將思緒拉回三年前的夏末,那時的我正拿著大包小包的行囊站在安理的校門前,眼里有憧憬也有擔憂。第一次跑去流動班級占座位,第一次參與學生組織面試,第一次站在舞臺中央……這一切都歷歷在目,難忘校園的長廊,轉角的日光,圖書館的味道,社團里的歡笑。我永遠記得在這里的每一次雀躍與歡喜,也永遠懷念在這里流過的每一滴汗水和熱淚。對我來說,大學既是歷練也是成長,在這里,我能一步步遇見更好的自己,在前行的路上閃閃發光。
淮山蒼蒼,淮水泱泱,乾坤朗朗,大學無疆。年少時從未想過自己會因為一句詩而愛上一座城,進而有了之后的牽扯和羈絆,但不管怎樣,淮水之南都已成了我整個青春的安放之所,在這里看過的每一道風景,都是我青春歲月里最美的詩篇。舜耕腳下,山南安理,從此之后,我的故事里,都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