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靜 張慧 馮濤
摘? ? 要:探索院系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路徑是高校開展工作的重要內容。牢牢把握“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文章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育人模式創新為關鍵,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以十大育人體系為架構,以教育要素融合為路徑,以優質資源聚集為保障,以人才培養質量為落腳點,以“三全育人導師團”建設為依托,構建院系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為完善高校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落實機制和育人體系提供借鑒。
關鍵詞:教育要素;院系;三全育人;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2)01-0088-03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高校要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簡稱“三全育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中國高等教育必須回答的根本性問題,這要求高校積極挖掘不同領域中的育人因素、整合各方育人力量、探索不同實踐載體的育人方式,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科學路徑。近年來,各高校圍繞“三全育人”開展了一系列的探討和實踐,取得了豐富成果。院系是高校育人的主體,“三全育人”的理念、思路和舉措最終要通過院系落實。但是對于院系在深入推進構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中的角色、地位,以及院系開展“三全育人”的建設框架、重點難點、評價標準和實施路徑等若干關鍵問題的認識仍有待進一步厘清。基于對以上問題的思考和認識,西安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黨建為引領,以學生學習發展為中心,以十大育人體系為架構,以教育要素融合為路徑,依托“三全育人導師團”建設,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構建了旨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院系“三全育人”實踐路徑。
一、院系推進“三全育人”的若干關鍵問題探析
教育工作的開展離不開教育要素的組合,教育三要素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之間的有序組合對于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有著重要影響。“三全育人”工作的開展就是結合新時代理念要求,積極挖掘優質教育要素,聚集優質教育要素,探索培養時代新人的路徑。2019年中央工作會議再次明確提出,“新時代抓發展,必須更加突出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三全育人”不是原有育人資源的簡單疊加,而是圍繞學生成長發展全部資源的系統性、整體性、前瞻性的體系重塑。院系開展“三全育人”實踐工作,要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到“三全育人”全過程,把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作為檢驗“三全育人”工作成效的標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如何牢牢把握育人方向是院系推進“三全育人”的又一關鍵問題。因此,黨建工作在學院“三全育人”中居于引領地位,決定了育人政治方向,回答了為誰培養人的問題。有效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要加強教工和學生黨支部建設,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創新黨支部活動的內容和形式,破解黨建活動和學生成長發展需要“兩張皮”的難題,提高黨建活動對學生的引領性和吸引力;不斷提升黨員先進性,發揮黨員示范引領作用;加強對教材、教學、講座、報告和活動的監督,守牢意識形態陣地。
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育質量的意見》提出要“圍繞學生忙起來、教師強起來、管理嚴起來、效果實起來,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是“三全育人”的關鍵,優質育人資源不足是制約“三全育人”深入推進的難點。院系圍繞高等教育的教育要素,通過多要素的融合交叉,破解育人優質資源供給不足的難題;圍繞學生成長和發展,結合院系在學校育人格局中的角色和位置,通過各教育要素的融合來進一步帶動本碩融合、科教融合、產教融合,持續聚集校內外優質育人資源,支持和服務學生多樣化發展,使學生“忙”起來,“忙”得有意義,“忙”得有收獲。
二、基于要素融合的高校院系“三全育人”實踐路徑
(一)高校院系“三全育人”建設思路
2018年9月,西安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黨委成為教育部首批“全國高校黨建雙創”標桿院系單位。學院黨委認真對標《新時代高校黨建“雙創”工作重點任務指南(院〈系〉黨組織)》各項目標任務,總結出了當前學院育人實踐中存在的認識不統一、工作不聚焦、資源不聚集、規劃不系統、效果不明顯等問題。學院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教育系列重要論述、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學校第二次黨代會精神,深入分析和查找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商討解決問題的對策辦法,構建黨建育人工作合力。經過廣泛探討,學院黨政領導班子確定了“三全育人”工作的整體思路:牢牢把握“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黨建為引領,以育人模式創新為關鍵,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以十大育人體系為架構,以教育要素融合為路徑,以優質資源聚集為保障,以人才培養質量為落腳點,以“三全育人導師團”建設為依托,構建院系“三全育人”大格局,通過結構性改革努力增強學生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二)高校院系“三全育人”路徑建設實踐
在學院“三全育人”建設思路的指引下,依托“三全育人導師團”,將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進行有機融合,著力從黨建育人、課程育人、科研育人、資助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和企業育人七個方面開展工作,探索高校院系“三全育人”路徑。
1.黨建育人。黨建工作在學院“三全育人”中居于引領地位,決定了育人政治方向,回答了為誰培養人的問題。學院依托“全國高校黨建雙創”標桿院系建設,發揮黨建工作在“三全育人”中的引領作用,堅持育人政治方向,開展“黨建+育人”和“黨建+文化”探索和實踐。學院在辦公區打造黨建文化墻,弘揚黨建新風尚,讓黨建文化時時入人心;各教研室積極開展“立德樹人標桿導師”創建活動,吸引廣大教師踴躍參與,調動教師育人積極性;教職工組織學生聯合企業黨組織開展主題教育、勞動精神教育等黨建活動,實現校內外資源共享協同育人;學生黨支部制定了《機電工程學院學生黨員先進性提升方案》,將學生黨建和學生學業環節相結合,破解黨建活動和學生發展脫節難題,增強學生黨建活動的吸引力和學生黨員的獲得感。
2.課程育人。課程育人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主要渠道。課程育人的關鍵是教育者中的教師。高校教師承擔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教師是“三全育人”中重要的主導力量,教師的師德師風、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決定了育人成效。學院依托全國黨建“雙創”標桿院系項目,通過講座、座談交流、講課技能比賽等活動,培育教師德育意識,提升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授課能力和課程育人能力。同時,學院秉持開放原則,組織教職工赴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調研基層黨建工作、課程思政建設、“三全育人”模式等,邀請全國輔導員年度人物、陜西省課程思政標兵、全國青年教師授課比賽獲獎教師等蒞臨學院開展交流,開拓教師育人思路,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增強課程育人實效。
3.科研育人。首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科研價值觀。學院聯系校期刊中心多次組織校外期刊主編,面向學生開展科技論文寫作指導、學術規范和學術道德教育,構建健康學術氛圍;多次組織學生參加諾貝爾獎獲得者學術報告會,培育學生刻苦鉆研、誠實有信的科研態度。其次,多面引導,提高學生專業認知水平。學院面向本科生舉辦了“學科前沿技術論壇”和“機械工程學科前沿交叉論壇”,邀請長江學者、外籍專家、世界一流大學學者等專家學者為學生介紹學科發展前沿動態,提升學生專業認知水平,增強了學生學科交叉意識,擴大了學生國際視野。最后,主動出擊,提升學生科研能力。2019年發布的《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人才質量的意見》指出,推動科研反哺教學,強化科研育人功能,學院根據此意見,舉辦本科生科研實踐訓練項目,本科生根據導師提供的項目進行學習。
4.幫扶與培養結合。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將資助育人納入“十大育人體系”,提出要把“扶困”與“扶智”、“扶困”與“扶志”結合起來,著力培養受助學生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擔當的良好品質。學院通過院系領導對點幫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從學業和心理方面全程關注,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通過挖掘校內勤工助學工作崗位,從單純的經濟資助轉向資助與培養相結合的模式,提高經濟困難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自立自強、艱苦奮斗精神;通過校友勵志講座、畢業生感恩教育活動、誠信征文等活動培養學生反哺社會意識。
5.實踐育人。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基本途徑,知行合一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基本規律。學院從弘揚中國傳統美德和優秀文化視角出發,綜合自身專業特色,從校內和校外兩方面挖掘實踐機會,舉辦參與書香工程、學雷鋒、志愿與社會實踐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得到引導和啟發,學會自主地解決問題,從而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這就形成了以問題為導向和實踐為導向的育人格局。
6.文化育人。文化育人的目的就是通過文化塑造力,傳承紅色基因,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學院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班級建設活動,創新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色路徑。學院推動班級文化建設,聚焦“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核心價值觀,開展特色班級建設活動。在“三全育人導師團”組建過程中,學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勵志、求真、力行”四點希望和“厚德弘毅 博學篤行”校訓、“崇真尚美 經緯天下”的大學精神融入導師團建設,組建了“務實求真勤勉致知導師團”“力行致遠導師團”“驪北星火導師團”“勵志篤行導師團”“愛國奮進新時代導師團”和“新長征路上紅一團”六個導師團,為導師團建設注入了特色文化內涵和獨特的精神品格。通過導師團建設引導大學生爭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實現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融入育人全過程,使文化傳承和班級建設協調發展。
7.校企協同育人。2017年,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 明確提出要“深化‘引企入教’改革,促進企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環節”, 解決人才供給側和需求側的結構性失衡等問題。學院在導師團組建過程中,注重企業文化對學生全面發展的影響,邀請部分優秀校友加入導師團,不定期開展企業文化和專業發展方面的講座,讓學生早知道、早完善;學院積極與知名企業進行科研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廣、更高的實驗平臺,同時實現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使命和功能;學院不定期組織學生到部分企業參觀實習,讓學生盡早了解企業文化、熟悉工作環境、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盡早消除學生與社會的隔膜, 為學生畢業后更好地走向企業、適應企業打好基礎,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目標。
三、總結
經過不斷地探索、實踐、完善和優化,基于教育要素融合的院系“三全育人”初步取得成效。首先是形成了多支由學校領導、與學生發展直接相關的職能部門教工、馬克思主義學院專任教師、工程訓練中心教工、企業負責人、校友代表等組成的“三全育人導師團”。其次是形成了較強的資源聚集能力,課程思政和全環節黨建的意識進一步增強。最后學生在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學科競賽中的獲獎數量和等級持續提高,越來越多畢業生獲得了用人單位的青睞,學生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有所提高。這些都體現了新發展理念,將“三全育人”落到了實處,取得了實效。但是要形成影響長遠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還需要繼續完善引導機制體制的建立。
1.全員育人有缺席。目前“三全育人”導師團雖已構建,但從推進落實的層面而言,導師團成員中有專業教師、行政人員、校友等,需要繼續加強與學生家庭關系的建立,讓家長成為導師團導師成員,后期需要進一步完善。
2.全程育人有斷鏈。現有的導師團工作存在思想政治孤島現象,即輔導員和思想政治教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課是德育主陣地,其他教職員工未能全部落實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指示。這就需要從制度和培訓機制體制方面進行改革,學校頂層應積極調動各部門聯動合作機制,在學校管理層面形成大德育的工作格局。
3.全方位育人有缺位。全方位育人的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現有的德智體培養內容較為全面,但是美育和勞育存在缺失現象。今后應通過課上課下、校內校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全程加強學生美育和勞育教育,促進學生整體人格的健康成長,培育學生勇于奉獻的勞動精神。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
[2]曹榮瑞.高校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的關鍵問題和落實機制[J].思想理論教育,2020(12).
[3]傅道春.大學教育要素的重新確認與組合[J].北方論叢,1999(3).
[4]張爍.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評論版),2016-12-09.
[5]鄭未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四個服務”目的的理論邏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6).
[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Z].2018-01-20.
[7]苑英科.構建三大格局為主體的“三全育人”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20(10).
[8]李河水.高職院校“三全育人”中的文化育人自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8).
[責任編輯? 姜? ? 雯]
收稿日期:2021-05-12
作者簡介:杜靜(1986—),女,陜西榆林人,西安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基金項目:2019年度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攻關項目“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合力育人模式的構建與實踐”(19BG022);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員發展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研究”(SGH20Y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