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暢,陳建東,耿艷杰,趙海鵬,馬海龍
(秦皇島野生動物園 河北秦皇島 066199)
朱鹮屬于鳥綱鸛形目鹮科成員,該種鳥類與大熊貓、金絲猴、羚牛,一起被稱為四大國寶,屬于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同時也是我國特有的野生動物資源,種類稀少,聞名于世。朱鹮曾經廣泛分布于亞洲東部地區,素有東方寶石之稱。19 世紀中期朱鹮的種群數量呈現急劇下降的態勢,20 世紀初在世界各地失蹤。直到20 世紀80 年代初期,陜西洋縣秦嶺重新發現了該種鳥類品種,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建立了朱鹮保護區和保護者,加強對朱鹮的針對性保護,使得朱鹮的種群逐漸擴大。為了更好地保護朱鹮鳥類,我國采用了人工飼養保護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種群數量逐漸增加。但在人工飼養過程中也面臨著很多難題,特別是經常會受到多種疾病的威脅,已經報到的朱鹮疾病,包括了新城疫、線蟲病、蠕蟲病。近些年,通過對朱鹮種群進行進一步的調查,能夠發現經常在保護區當中流行傳播一類細菌性傳染性疾病,傳播速度相對較快,通過針對細致的病原分離鑒定,可以判定為大腸桿菌。為了有效防范細菌性傳染性疾病對朱鹮生長發育造成的不良影響,需要我們加強流行病學調查和防治工作經驗的有效總結,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處理,確保在短時間內控制病情。
2021 年的11 月10 日,我園飼養管理人員在早上8 點投食時發現了一個籠舍當中的一只朱鹮出現了發病情況,主要表現為精神狀態逐漸變差,呆立在地面不愿意走動,投食之后也不愿意主動采食,人緩慢的靠近之后才會向前挪動,當天中午觀察該只患病朱鹮一直伸進背部的羽毛當中,精神沉郁,排出的糞便相對較少,糞便呈現稀糊狀。下午2 點要繼續投放少量食物,沒有進食的情況,并且癥狀逐漸加重,呼吸急促。出現該種情況之后,飼養員輕輕捕抓隔離單獨飼養,動物園的獸醫人員借助患病臨床癥狀并結合其他動物園發病病例的研究內容,進行了進一步的實驗室檢測,在從咽部取黏液樣品當中能夠檢測到一種在麥康凱瓊脂培養基上生長出的粉紅色的致病菌菌落,又進行了進一步的生化鑒定,能夠發現符合大腸桿菌的生化特征,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致病性試驗,能夠發現小白鼠死亡表現為肝周炎,表示分離出來的大腸桿菌具有致病性,由此可以確定大腸桿菌引發的細菌性傳染性疾病,隨即對飼養的朱鹮進行了全面的流行病學調查和藥物預防及藥物治療,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沒有繼續出現發病情況。
從朱鹮大腸桿菌病的發生流行現狀來看正值繁殖季節,發病的朱鹮主要是人工孵化飼養的幼齡階段的朱鹮。成年階段的朱鹮沒有出現明顯的發病情況。并且通過進一步的觀察還能夠發現大腸桿菌在朱鹮群體當中的傳播速度相對較快,結合其他地區的發病病例研究內容能夠發現,大多數朱鹮表現為精神沉郁,呆立在圈舍當中不愿意走動,羽毛雜亂,雙翅下垂,羽毛失去光澤,患病朱鹮呆立在圈舍當中不愿意走動,甚至長時間臥地不起,眼睛緊閉,頭部緊縮,將頭部藏在背部羽毛之下。初期階段患病朱鹮采食量逐漸下降,后期停止采食,呼吸極度困難,從呼吸道當中能夠發出呼嚕聲,排出的糞便當中夾雜很多血液或者腸黏膜組織,有時夾雜沒有消化的飼料,有個別采食之前還會出現嘔吐現象。
由于養殖場的朱鹮沒有出現死亡現象,在進行病理學調查過程中,主要借助其他地區朱鹮的死亡病例的研究文獻開展分析。從文獻當中能夠得知病死的朱鹮肝臟組織顯著腫大,肝臟表面會存在不同程度的淤血現象,顏色呈現深紅色或者鮮紅色。心耳腫大明顯,并且在心耳表面會存在少量的出血點,心包當中會蓄積有很多淡黃色的液體。肉眼觀察朱鹮的腎臟顯著腫大,用手觸摸質地比較柔軟,肺臟腫大出血明顯,肺臟表面也會分布有大量的出血點,左側或者右側的肺心液表面都會出現大量的淤血病斑。脾臟充血腫大,胃腸道當中會蓄積有少量的氣體,有個別病死朱鹮腸道當中不存在任何的內容物。腸道炎癥擴張呈現半透明狀,腸道黏膜表面存在大量的出血點。口腔、上顎會存在明顯的出血斑塊,氣管黏膜表面會存在少量的出血點。大腦皮層也會出現少量的充血出血現象,右側的腦膜會存在線狀的出血。
確診為大腸桿菌感染引發的細菌性傳染性疾病之后,首先應該對發病的籠養朱鹮和其他籠舍異常的朱鹮進行嚴格的隔離,并加強圈舍的有效清理和衛生消毒,對飼養的籠舍地面糞便、飲水池和周邊環境選擇使用4,000 倍液的辛氨乙甘酸溶液或者戊二醛癸甲溴銨溶液交替消毒,并對圈舍進行徹底的清理,及時清除糞便和各種污染物,避免大腸桿菌入侵。在開展藥物治療之前,應該做到科學選擇藥物,合理使用藥物,保證所選擇的藥物敏感性相對較強,能夠在短期內控制病情。在朱鹮的飼料當中添加氟苯尼考粉劑,添加100mg/kg,并搭配使用恩諾沙星,添加40mg/kg 飼料,混合之后連續飼喂1 周,使用1 次/d。對隔離存在異常癥狀的朱鹮在用藥7d 之后停喂3d 再用藥1 周。在朱鹮的飲用水當中添加電解多維、多種維生素,每升飲用水分別添加500mg,同時添加土霉素100mg 混合之后連續飲水7d,飲水2 次/d。通過構建綜合性的治療方案,能夠在短時間內控制病情。患病朱鹮連續用藥兩個周期之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沒有繼續出現發病情況。
大腸桿菌是自然環境當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條件性致病菌,血型種類多種多樣,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存在很大差異性。防控朱鹮細菌性疾病尤其是大腸桿菌病的發生流行應該做到改善養殖管理,消除發病誘因,這是控制細菌性疾病傳播流行的首要措施。朱鹮在孵化過程中應該注重做好種蛋、孵化器的嚴格清理和衛生消毒,在孵化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控制好溫度和濕度,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環境當中的灰塵,及時清除糞便,減少各種有毒有害物質的產生。加強對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針對性檢查,保證朱鹮抗體水平達標。避免慢性呼吸道疾病和大腸桿菌病混合感染繼發感染。最為重要的是應該注重做好常見傳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和疫苗免疫接種,確保朱鹮出生之后身體抵抗能力相對較強,抗體水平達標,有效預防細菌性傳染性疾病的出現。另外當朱鹮受到細菌性傳染性疾病威脅之后,一定要進行嚴格的病原分離鑒定,明確具體的病原,然后進行有效的藥敏實驗,篩選出幾種敏感抗生素,將抗生素添加到飼料和飲用水當中,連續對癥治療3~5d 可以更好地清除體內的細菌,有效預防該種病情的傳播蔓延。另外在日常養殖管理過程中,還要認識到大腸桿菌病的傳播渠道多種多樣,能夠通過消化道傳播和呼吸道傳播,飼養管理期間某些不完善之處很容易造成該種疾病的傳播流行。日常養殖管理期間應該注重做好嚴格的衛生消毒工作,謝絕人員頻繁進出入朱鹮的活動區域。在朱鹮人工養殖和人工保護過程中,要盡量避免周邊存在其他禽類動物,尤其是周邊不能夠存在雞、鴨等養殖場,避免朱鹮和其他禽類動物頻繁接觸。朱鹮在孵化過程中,由于幼齡階段的朱鹮身體素質相對較差,免疫功能不健全,對多種傳染性疾病的抵抗能力相對較差,因此為了防止幼齡階段朱鹮大腸桿菌病的發生流行,就需要保護工作人員,進一步完善幼齡階段的管理措施,注重加強環境清理衛生消毒,為幼齡朱鹮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并保障飼料營養價值,全面禁止投喂發霉變質的水產類動物,要保證各種飼料搭配合理,營養全面、健康、安全。
綜上所述,大腸桿菌是自然環境當中存在的一種條件性的致病菌,血清型種類多種多樣,擁有多種血清型,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存在很大差異性并且不具備交叉保護特征。所以在開展疾病防控過程中,單純依靠疫苗進行免疫接種,往往不能夠取得很好的防治成效。另外大腸桿菌病的傳播流行還會與動物的身體抵抗能力密切相關,如果不注重做好環境的有效調控,污染較為嚴重,動物的抗病能力逐漸下降之后,大腸桿菌就會趁機傳播,表現出嚴重的致病性。所以在今后朱鹮的人工養殖管理過程中,應該提高重視程度加強對朱鹮的生長情況調查,改善朱鹮的生長環境,切斷大腸桿菌的傳播渠道,確保在短時間內控制病情,避免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