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日娜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農牧技術推廣中心 內蒙古鄂爾多斯 017200)
青貯飼料是屬于發酵飼料的一種,目前常作為反芻動物的日糧,口感佳、水分多、養分足是其顯著特征,另外,其在牛病防治、牛體生產性能強化等方面同樣有不小的助力,也因此備受養牛戶的喜愛。本文主要就青貯飼料在養牛中的應用展開概述。
經濟加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牛養殖已逐漸擺脫固化模式的窠臼,從散養邁向集約化,與此同時,相關部門也從宏觀層面實施了諸多幫扶牛養殖發展的策略,給予更充裕的財政幫助,助推牛養殖相關技術的繼續創新。在這一背景下,若是盲目推廣所謂的粗飼料,除了導致不必要的土地資源浪費,也難以凸顯飼料本身的養分價值,也正是因為如此,傳統粗飼料慢慢被更為優質的青貯飼料代替。飼料領域正在經歷更大范圍的置換和調整,青貯飼料的應用價值可概括為四點:
1)助力母牛繁殖成活率的提升,青貯飼料本身養分占比多元且充裕,優質蛋白質以及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較多,有助于維系牛體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平衡水平,其中的天然維生素也有助于強化母牛的生產性能[1]。大量實踐表明,以青貯飼料為日糧的母牛發情普遍更為規律,除了繁殖成功的概率相對更高,其產下的犢牛成活概率也更高,能大大縮減繁殖周期,使得養殖戶獲得更高的養殖收益。
2)助力犢牛整體健康水平的提升,以青貯飼料為食的母牛機體素質更好,出現子宮、乳腺等生殖器官問題的概率也更低,青貯玉米養分多元且鮮嫩多汁,有助于母牛分娩后的泌乳,讓新生犢牛食用更為優質的初乳。優質的初乳可以為犢牛的機體發育打好更堅實的基礎,使得犢牛以更健康、強壯的狀態生長,斷奶日期也可以適當提前,繼而幫助母牛更有序地過渡到下一個生育周期。
3)使得牛只壽命延長,青貯飼料有更好營養基礎,春夏秋冬均可以為牛體提供均衡的養分,使得牛只自身免疫機能不斷強化,患病概率大減,繼而省下更多的診治花費。另外也延長牛只的養殖壽命,長時間飼喂青貯飼料的養殖場,其場內基礎母牛使用年限可延長3~5 年之久,母牛的更替時間得到大范圍延長,養殖收益自然也更高。
4)使得牛產品品質提高,青貯飼料當中還囊括大量的粗蛋白質,一來使得奶牛日常產奶量大增,二來提高牛奶中蛋白質、乳脂、乳糖的占比,降低其中的尿素氮占比,提升牛奶品質[2]。同時,還有助于緩解牛肉中水分的過分流失以及烹煮過程中養分的流失問題,使得牛肉的鮮嫩程度以及色澤亮度大大提升,鮮嫩可口的牛肉更受市場歡迎,自然也更好銷售。
青貯技術的適用范圍很廣,大部分飼草皆可以適用,諸如玉米秸稈、苜蓿、黑麥草等,將原料切碎后,歷經壓實、密封、發酵后產生pH 值更低的新產物,使得存儲期限加長,經濟效益和實用意義皆很顯著。其中最為普遍的原料為玉米秸稈,玉米于國內諸多地區皆有種植,不但糖分占比高且易于發酵青貯,青貯操作也更為簡易,且沒有過高的設施場所要求,因而其在青貯原料中占據九成以上。
就當下來看,大部分青貯飼料的原料主要為全株或半株玉米,將玉米充分打碎、牢牢壓實之后其內部的氧氣受到排擠,這種厭氧的環境更有助于乳酸的產生和繁衍,且玉米表面本身便存有不少乳酸菌。加之其中還飽含發酵必須的蔗糖、氨基酸等成分,能給乳酸菌的存活補充碳源、氮源以及無機鹽類物質,乳酸菌在繁衍期間將附近剩余的氧氣耗盡,使得所處空間保持在無氧狀態,將大部分需要氧氣的微生物消滅掉[3]。除此之外,乳酸菌在繁衍的過程中也能分泌諸多代謝物,使得飼料本身的pH 繼續降低,最后降低至3.5~4.5 左右,處于這樣的酸性狀態中,僅有少部分本身適應酸性環境的微生物能存活下來,飼料得以實現長時間存儲。
制作青貯飼料的具體方式不拘一格,現階段,國內比較普遍的主要有三種,即青貯塔、青貯池、青貯袋。
青貯塔最為適用于那些飼養規模大但場地相對有限的養殖場,又可細化為全塔、半塔兩種不同的類型,塔通常呈圓柱形,直徑在3~5m 左右,高度在8~15m 左右[4]。從構造特征上看,青貯塔的料口偏小,深度較深,更易于壓實,外面的空氣不容易滲透其中,因而其青貯效果也更明顯,但建塔過程中需要大量投入,更為適用于那些經費充裕、規模較大的養殖單位。
青貯池在整體構造上更為簡單,修建投入也更低,但其占地面積較大,有更高的場地要求,可以細分為地下式、半地下式、地上式三種類型,整體呈現為半圓形或方形,在規格上寬度多為2.0~5.0m,高度為2.0~3.5m,長度為30~100m。在池底部位需留出專門的排水口,青貯過程中要壓實壓緊,在池頂做嚴格的密封處理,通常狀況下封池30d 左右便可使用,取料過程中必須格外謹慎,取料后將蓋子封好,以免雨水流入和陽光暴曬。
青貯袋是操作最為簡單的方式,很適合小型養殖場以及散養戶使用,青貯袋的長度通常為1.5~2.0m,寬度為1.0~1.5m,在材質方面要求較高,必須保證袋子結實耐用,裝料時才不至于輕易破損。每裝一層料皆要將其壓實,封口過程中最少扎兩次,封好口后逐一檢查袋子,查看有沒有破損之處,若是有便以透明膠帶加以封補,保證原料始終保持在厭氧狀態,袋中沒有空氣滲透其中。青貯全過程不能少于30d,在這一過程中注意定期加以觀察,一旦觀察到袋中存在霉菌或者漏氣問題,必須立即施以必要的修補手段,以免影響到最終青貯效果。
青貯飼料雖然養分多元,但并不表示其可以完全取代其他飼料,若是僅給牛只投喂青貯飼料,即便也能滿足一定的養分需求,但不能促進牛體的全面發育,為此,需要將青貯飼料同其他飼料搭配使用。目前大多采用混合飼養模式,把青貯飼料同精飼料和干草混合在一起,加以充分攪拌之后給牛食用,此舉在緩解牛挑食問題方面很有效果,在實際飼喂時一般需按三個階段進行,各階段都應將粗、精飼料按占比搭配好:首個階段占比為3:7,第二階段為3.5:6.5,最后階段為4:6[5]。除了按以上階段飼喂的同時,還可以適時添加一些其他類型的干粗飼料以及適量無毒害副作用的綠色添加劑充當輔助,促進肉牛的發育,從飼料源頭切入,緊抓飼料供應,為牛只創設更適宜的生長環境。
青貯飼料的實際使用還需基于牛只發育的階段特征加以調整,秉持限制數量、按部就班、自少至多的原則,有規律、有條理地推進飼喂事宜。考慮到青貯飼料本身散發酸味,為此在第一次飼喂時難免有不少牛只覺得難以適應,養殖人員在飼喂時注意要少量多次,從一開始的少量循序增加至多量,使牛只逐漸得以適應。青貯飼料當中氨基酸占比較高,具有一定的輕瀉效果,因而在投喂給母牛時,必須更加謹慎,母牛妊娠后期不要過量飼喂,一般在分娩前便要停喂,過于冰冷的青貯飼料也不能給母牛食用,很可能導致母牛流產。通常而言,犢牛一斷奶便可以為其投喂青貯飼料,但也要注意具體飼喂量的控制,一般保持在5~10kg 范圍內便可,成年牛只的投喂量為10~15kg/d,把握好“量”,方能做到青貯飼料的合理使用。
除了“量”的控制,“質”的控制也很關鍵,唯有確保青貯飼料質量達標,方可繼續給牛只飼喂,在實際判定過程中可以借助于感官進行,從色彩、氣味、質地等不同角度做出最綜合也最正確的判定。質量上乘的青貯飼料,在色彩上更接近于飼料本來的顏色,一般為黃綠色或者綠色,在氣味上有比較明顯的乳酸芳香味,更為柔和,不會給人以刺鼻之感,在質地上更為松軟、潤澤,能觀察到植物原有的葉脈。質量中等的青貯飼料,在色彩上偏暗沉,更接近于暗綠色或者黃褐色,在氣溫上散發出很刺鼻的酸味,質量較差的青貯飼料,在色彩上一般為黑色或者深褐色,伴有難以忍受的酸臭味以及氨味,質地上很是粘手。質量低劣的青貯飼料禁止給牛只食用,牛只一旦大量食用,很可能引發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問題,致使牛只長速變慢、體質變差,若是投喂給懷孕母牛,甚至直接引發流產問題。特別是那些存在霉變問題的飼料,牛只食用后導致中毒乃至直接致死都是很有可能的,因而,在給牛只投喂青貯飼料之前,必要的質量監管不可忽視,選好飼料、監管質量,方能保證牛只有更為強健的體魄。
總而言之,要想穩中求好地推進牛養殖,讓民眾吃上更優質的牛肉,讓養殖戶有更多養殖收益,便要緊抓技術要點,應用好青貯飼料,探尋發展突破路徑,實現牛養殖的可持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