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麗
(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紀委監委派駐農村農業局紀檢組)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微腐敗”也可能成為“大禍害”。微腐敗是指基層干部利用體制賦予的小微權力為自己或他人謀取涉及財務數額比較小的私利,進而損害基層群眾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化墮落行為,具有底層性、小微性、直接性和漸蝕性等基本特征。農村微腐敗損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眾獲得感,揮霍的是基層群眾對黨的信任。村級財務管理在農村各項工作中居于重要地位。村級財務管理既關系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也與農民利益密切相關,乃至影響鄉村振興的推進。因此,分析當前村級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探究微腐敗治理視角下村級財務管理的有效路徑,創新管理手段,切實維護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乃當務之急。
近年來,各地陸續對村級財務推行“村財鄉管”,有效地規范了村級財務,完善了村級民主理財制度,較好地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權、管理權和監督權,但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虛報冒領,“據為己有”。虛報冒領現象多發生在土地征收、“三資”管理、惠農補貼、低保危改等方面。由于農村青壯年常年在外務工,留守老人、婦女、兒童不熟悉國家政策,對村務關注較少,所以“據為己有”的事情屢屢發生,信息不對等、村務選擇性公開以及留守村民缺乏維權意識,給一些村干部造成了可乘之機。少數村干部把本應給村民的惠農補貼當成“唐僧肉”任意吞占,把國家強農惠農資金“據為己有”,從而引發一系列貪腐行為。二是巧取豪奪,“順手牽羊”。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惠農政策的逐步出臺,廣大農民群眾真正獲得了實惠。這些惠農款本是老百姓的救命錢、安家錢、保障錢,卻成了一些基層“碩鼠”的“唐僧肉”。個別村干部認為,替村民做事,有了好處分杯羹是“理所應當”的事,所以本應是老百姓“養命錢”的補貼款,卻被一些村干部巧取豪奪、“順手牽羊”。一些村民維護自身權益意識的缺失和基層黨員干部缺乏有效監督的現實,給村干部“順手牽羊”提供了便利。三是瞞天過海,“雁過拔毛”。一些村干部以財務管理不規范、不完善為借口,將村集體資金、村集體資產、村集體資源或者轉入個人名下,或者私自出售出租,妄圖“瞞天過?!保终肌叭Y”。這一方面暴露出村級財務管理的不規范,另一方面反映出部分村干部法紀意識的淡薄。
一是原始憑證記錄不全。白條入賬現象嚴重,正規發票較少,有些開支無法取得發票,造成一些行政村的票據無經辦人、無證明人、無審批人,直接入賬。農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工程,沒有經過工程預決算,僅憑施工人員的幾張清單就現付結算,存在多估冒算、損失浪費村集體資金的現象。二是坐收坐支現象存在。除轉移支付、上級撥的辦公費入鄉管理的賬,出售、出租集體資產收入,捐助收入,“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等其他收入,村干部為了開支方便,不入鄉賬,直接開支,報賬時僅交一些收支票據,使“雙代管”會計形同虛設。村委會、村小組收支無計劃,資金相互拉用、借用,開支隨意,揮霍浪費集體資金和村級換屆突擊花錢問題突出。三是會計檔案資料保管不善。一些行政村不按規定保管會計檔案資料,會計檔案資料不及時移交,誰管的賬誰帶回家,造成會計檔案資料受損、丟失,甚至人為銷毀的現象時有發生。
一是村級財會人員“專職不專”。村級機構的改革,使得財會人員由原來的專職變成兼職,兼職人員缺乏財務管理知識,產生一些不良現象。村級賬務大多是“包包賬”,好一點的是流水賬,財會人員只負責記賬,至于單據是否規范、開支是否合理則不予過問,集體資金被某些人長期占有使用。二是任選過程中“任人唯親”。村級財會人員一般從村干部中選用,一些不懂業務的人員被安排到專業性很強的崗位上,導致村級財務處理不規范、不完整,有章不循,白條收款、無據收款、白條抵庫現象時有發生。三是工作過程中“重記賬、輕管理”。一些鄉鎮“雙代管”會計的專業素質不高,原則性、責任性不強,使不符合財務制度的票據得以入賬。報賬不及時,導致村務公開不及時,部分村務公開流于形式,公開的內容不完整、不具體,公開的數字不真實,給微腐敗造成可乘之機。
個別鄉鎮領導對村級財務管理工作不夠重視,對現代農業研究不夠深入細致,存在“重生產、輕理財”“重指標、輕實效”的片面認識。一些村干部年齡較大,學歷偏低,知識老化,法紀意識淡薄,對村級財務管理沒有引起高度重視。部分村民文化水平較低,法律意識淡薄,對集體意識、民主意識、參與意識認知度不高。
農村財務監管體系不夠健全,懲戒力度不夠。鄉鎮政府在村級財務管理中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對村級財務的監督執行不到位。財政審計部門缺乏對村級集體財務的監督審計。村務監督委員會大部分是由年齡較大的村干部擔任,他們普遍缺乏財務知識,村級監督財務開支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另外,留守村民老弱幼小,不了解什么是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缺乏對村級財務的參與與監督意識,導致村民民主監督管理流于形式。
部分村級財務人員的文化程度和專業水平較低,沒有經過專業財務知識學習培訓。鄉鎮的記賬人員對村級財會專業知識缺乏了解和學習,對村財務只記不管,導致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會計基礎工作較為薄弱。
票據不規范,正規發票少、白條多,隨意性較大。有的票據審批人、經手人、證明人簽字不全,隨意入賬,缺乏可查性和真實性。有的村干部隨意支配資金,擠占挪用現象時有發生。入賬不及時,錢都花完了,還沒入賬。財務公開欄公開的項目不全,內容不具體,時間不及時,上級來檢查才匆匆公開。對財務內容避重就輕,選擇性公開,公開的數字缺乏真實性,可信度低。
長期以來,村級財務管理受到傳統思想的束縛,在管理過程中存在較多漏洞,給農村的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可以解決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的歷史遺留問題,提高財務管理制度的規范性和財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對于財務管理的范圍拓展以及保證財務管理的全面性提升也具有積極作用。特別是在適當運用信息化技術的情況下,村級財務管理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信息化管理,這對于財務管理的規范性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能夠提升財務處理效率,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增強財務管理的力度。
村級財務管理與微腐敗整治之間存在相互促進、相互輔助的關系。加強微腐敗整治可促使村級財務管理朝著規范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在村級財務管理過程中,通過對基層黨員干部及群眾進行反腐倡廉教育、文化宣傳及普法教育,可從根源上提高基層黨員干部及群眾的廉政意識;利用教育培訓、通報批評、司法處理等手段,能夠有效改善基層政治生態環境,從而促進村級財務管理嚴謹化。可以說,村級財務管理優化離不開反腐倡廉工作的支持,而反腐倡廉工作又能覆蓋到基層各項經濟業務當中,對經濟業務進行約束和監督,將村級財務管理與反腐倡廉有機結合,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
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對于鄉村振興具有重要作用。在鄉村振興的關鍵階段,應當注重村級財務管理,提高村級財務管理水平,實現村級資產管理規范性方面的提升,加強村級資產收支核算方面的管理,提升村級財務管理過程中的財政透明度,并且加大村級財務管理中的各項資金使用跟蹤力度,通過專門的審計工作保證財務管理的科學化開展,從而為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建立健全保障機制、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已成為當務之急。可以從微腐敗治理的角度出發,創新村級財務管理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腐敗分子,發現一個就要堅決查處一個。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馬上治,發現問題就及時處理,不能養癰遺患。黨員干部要牢固樹立廉潔意識,防微杜漸,從思想上拒絕、從行為上杜絕任何微腐敗行為,堅決不踩腐敗這條紅線。一方面,采取村廣播、村公示欄、召開村民大會等形式對群眾加大惠農政策的宣傳力度,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引導群眾監督村干部的工作,并對基層干部開展警示預防教育。另一方面,加大財務公開力度,財務開支要在財務監督員審核后及時公示,增強工作透明度,從而保證群眾有效監督村級財務管理工作。
選拔服務意識強、公道正派、文化程度高、群眾信任的人擔任村干部。加強對村干部和財務人員的培訓,全面推進村級財務制度改革,創新村級財務管理機制,積極推行“村財鄉管”新模式。將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納入法律化、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建立健全財務開支、集體收入、集體資產管理、民主理財、財務公開等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并強抓制度落實。對數字不清、內容不實、支出不合理,沒有審批人、經手人的票據,堅決不入賬。對涉及群眾利益的重大問題、群眾關心的事項及時公開,隨時接受監督。紀檢、財政、農業等部門應發揮各自的職能作用,加強配合,形成村級財務管理監督合力,督促上級各項政策落實落地,同時保障村干部的福利待遇,解決村干部的后顧之憂。
一是弄清家底,對已確認的村級債務制訂償還計劃,逐年化解。二是清收債權,認真核對村集體“三資”,對于個人或單位的欠款,積極組織清收,對侵占集體資產、資源的依法清收,應收盡收。三是堅持實事求是、量入為出的原則開展公益事業,不新增債務。
一是加強業務培訓。縣級財政、農經部門可以舉辦財務知識培訓,定期對農村財務人員進行輪訓,全面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素養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二是抓好廉政教育。結合近年來村干部在財務管理方面違法違紀案例,通過以案說紀、以案說法和組織觀看警示教育片,開展警示教育,有效遏制違法違紀現象發生。
一是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的職責。要選拔政治素養高、業務能力強、能監督會監督的黨員干部擔任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二是加大財務監督力度。紀檢監察和財政部門要定期對村級財務公開開展監督檢查,加大村級財務監督檢查力度。三是加大對違法違紀現象的處置。對在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審計中發現的、群眾舉報的違規違紀線索,依法依規加大查處力度,依法依規處理到位,扎實推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健康發展。
針對村級財務管理人員更換隨意、新舊財務管理人員不履行交接制度,造成村級賬務不銜接、債務不清、家底不明、集體資產流失嚴重的現象,針對由于不及時開展一年一度村級組織財務審計以及村級組織負責人離任審計,造成村級財務監管存在盲點等問題,各級政府要及時出臺相關的制度,消除盲點,堵塞漏洞,預防微腐敗的發生,從制度上有效保障村級財務作用的高效發揮、村級組織的高效運轉、村干部工作的有章可循,有效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解決村干部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