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宏,顧 軍,沈新蓮,左文霞,劉常波,徐 鵬,李 偉,周培士
(1.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處;2.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3.江蘇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4.漣水縣高溝鎮農業農村局)
為更好地傳承全國脫貧攻堅楷模趙亞夫先生的為農情懷和奉獻精神,2020年,江蘇省農科院啟動了亞夫科技服務體系建設,遴選亞夫科技特派員、建設亞夫科技服務工作站、實施亞夫科技服務項目。亞夫科技服務工作站是江蘇省農科院與地方農科所聯動,與地方政府部門協同,圍繞區域特色產業發展、整合江蘇省農科院骨干力量建立的科技服務工作站,意在探索科技供給與產業需求相統一、專職推廣與兼職服務相結合、科研院所與推廣部門相協同的推廣服務新機制,進一步發揮科技對鄉村振興的支撐作用。2021年年初,江蘇省農科院首個專職特派員亞夫科技服務工作站——漣水縣高溝工作站成立,該工作站認真踐行奮斗、為民、創新的亞夫精神,通過推進釀酒高粱本地化種植,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成績斐然,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漣水縣高溝鎮農業以種植普通的小麥和水稻為主,效益較低。而鎮上知名酒企江蘇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常年需釀酒高粱5萬噸,計需10余萬畝地種植,盡管本地是優質農作物主產區與豐產區,但由于存在品種、種植技術及管理的障礙,釀酒高粱本地化種植一直未獲得成功,多年來該酒企所需高粱要靠到外省采購,路途遠、價格高。盡管釀酒高粱本地化種植存在很多難題,但漣水縣高溝工作站還是意識到發展釀酒高粱產業是個補全產業鏈、強鎮富民的好項目,為此針對性地采取了以下幾個方面措施。
為了確保種植成功,高溝工作站負責人先后赴安徽、四川、貴州、山西、遼寧等高粱主產區進行調研,了解釀酒高粱產業現狀與發展趨勢,學習茅臺、五糧液等一線品牌酒企推進釀酒原料本地化的成功經驗;結合本地優良耕作條件與人文環境,確定在本地發展釀酒高粱產業將是一個增效、增收、有亮點的特色產業。為此,多次與酒企、政府相關部門對接,撰寫產業發展報告,闡明釀酒高粱本地化種植對推進鄉村振興的優勢作用。在獲得相關人員的理解、支持后,2021年釀酒高粱種植本地化項目開始啟動。自此,高溝亞夫科技服務有了定位與方向。
高溝工作站引進釀酒高粱品種資源80余份,進行本土化試種、示范與展示,篩選適宜本地種植的高粱品種;建立數畝適合高粱栽培的亞夫試驗田,總結形成了從整地、播種、定苗、施肥、蟲草害防治、收獲等一整套綠色、高效、豐產栽培技術體系。
高溝工作站與各參與方協調,建立起“企業+農業公司+科技服務(亞夫工作站)+種植戶”的高效合作運作模式。其中,企業訂單收購高粱,確定收購規模、質量標準與價格,與村控農業公司(或者合作社)簽訂訂單種植合同;村控農業公司負責高粱生產的組織與牽頭實施等,并與種植戶簽訂合作種植協議,種植戶生產的原糧交給農業公司,農業公司負責統一驗收、收儲后銷售給企業,收取少量的管理組織費用作為村集體收入;亞夫工作站負責產業發展規劃、相關單位內外的協調、提供種植品種與栽培技術方案、進行技術指導與培訓、進行相關項目的申報、協助銷售等;種植戶負責種植高粱,收益來源于糧食收益及相關補貼等。這種合作共贏模式的實施,既保障了酒企優質釀酒原料的供應,也提高了村民與村集體收入。
盡管有了高粱種植訂單,但是種植戶們還是有所擔心:高粱在本地沒有種植過,沒有往年的參考經驗,種植風險較大;酒企要求高粱按照綠色標準栽培才能優價收購,栽培技術能否達標。此外,目前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除了少數規模種植戶,基本以老人、婦女、缺技術而致貧的困難群眾為主,種植思想與技術較為落后。
對此,高溝工作站給每個種植戶建立了技術服務卡,服務卡上注明不同地塊類型、管理技術節點,實時記錄技術服務內容、效果。對每個種植戶的生產過程都進行了細致的咨詢與反饋,便于工作人員及時了解生產動態,做到技術服務一個不能落、技術措施全到位。為了確保高粱達到優質收購標準,技術人員現場指導種植戶前茬秸稈全量還田,增施有機肥,采取物理與生物方法防治蟲害等。種植關鍵時期及時進行培訓指導,已舉辦播種、施肥、化控、生防、全程機械化等科技培訓16期,受訓人員800余人次;現場指導種植戶350余人次,發放高粱種植明白紙600多份,開展科技對接活動6次,培育鄉土人才或農技員10名。
高溝工作站還幫助農業公司申報省高粱示范與綠色基地,申請農資補助數十萬元;爭取到省級扶持資金700萬元,用于引進高粱烘干設備與建設倉儲用房。2022年,縣財政按照每畝100元的補貼標準對高粱種植戶進行補貼,還將高粱種植納入政策性保險范疇。
農業農村部、省市縣等領導先后到高粱種植基地考察,《人民日報》《新華日報》《科技日報》《江蘇農業科技報》、江蘇衛視、淮安電視臺等媒體10余次報道漣水縣高溝工作站科技服務的事跡。媒體的廣泛宣傳報道,引起了地方政府、相關企業的重視,淮安市政府與漣水縣政府將釀酒高粱產業列入全國農業科技先行縣重點推進產業、鄉村振興重點打造產業,釀酒高粱本地化種植采購也被納入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重點工作。
2021年為高溝鎮釀酒高粱本地化種植開始啟動之年,種植面積為1330畝,涉及3個村,種植面積少于10畝的種植戶有25戶,計55畝;有5戶是種植大戶。2022年種植面積為2.2萬畝,涉及20個村,種植面積少于10畝的種植戶有97戶,規模種植戶45戶。釀酒高粱本地化種植不僅為酒企提供了優質的釀酒原料,同時也大幅提高了種植戶與村集體的收入。
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對本地種植高粱質檢顯示:容重792g/L、不完善粒0.8%、帶殼率0.6%,單寧0.9%、淀粉64%,各理化指標均滿足QJ/JSY018.20-2021高粱一級標準,適合釀造A級以上優質白酒。
2021年,沒有土地租金的種植戶高粱畝產平均808斤,畝純收入1378元,較常規水稻增收687元;有土地租金的規模種植戶高粱畝產平均728斤,畝純收入626元,較常規水稻增收335元。2022年,沒有土地租金的種植戶高粱畝產平均966斤,畝純收入1685元,較常規水稻增收994元;有土地租金的規模種植戶高粱畝產平均903斤,畝純收入974元,較常規水稻增收683元。高粱種植村的村集體收入平均年增收8萬元。
高溝工作站科技服務還輻射到周邊地區,灌南縣湯溝鎮、泗洪縣雙溝鎮、宿城區中揚鎮等地也開始通過訂單種植高粱,為當地酒企建立釀酒原料基地,2022年帶動400多種植戶種植高粱;淮安白馬湖農旅公司還將高粱種植地打造成重要的農旅基地,多方位、多渠道增收致富。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趙亞夫先生在戴莊村示范種植有機高粱,帶領村民走出了一條整村推進、生態興農的新路。
近年來,為解決品牌質量支撐問題、提升核心品系競爭力、保障原料質量,國內名酒企業如茅臺、五糧液等紛紛涉足釀酒高粱種植產業。例如,茅臺集團建立了近75萬畝的有機高粱生產基地,收購價為每公斤9.2~10.4元;五糧液集團建立了30萬畝糯紅高粱基地,收購價為每公斤5~6元。另外,瀘州老窖、汾酒、西鳳酒、河套酒等知名白酒企業也在當地建有專用高粱生產基地,以解決優質高粱原料的保障問題。釀酒高粱本地化種植是釀酒產業發展方向。江蘇省是我國白酒釀造大省,年產白酒6.9億升以上,在全國排名第二,年需高粱100多萬噸。然而釀酒高粱主要是異地采購,少量為當地生產。江蘇省高粱種植自然條件適宜,增產潛力大,為釀酒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高溝鎮種植釀酒高粱滿足當地產鎮融合、先導鎮村特色產業發展需要,符合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釀酒原料本地化種植戰略規劃。淮安市、漣水縣政府與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從政策扶持、項目申報、財政補貼、宣傳引導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
作為小宗作物的高粱用途較小,種植戶最為關心的是高粱的價格問題,因而在高粱種植之前,高溝工作站主動對接酒企,確定高粱訂單收購的種植面積,解決銷路問題;同時承諾優質優價,簽訂收購合同。2021年、2022年收購價格比異地收購價格每公斤高出1.4元,解決了種植戶的后顧之憂,提高了效益,調動了種植戶的積極性。
高粱生產管理關鍵時期,高溝工作站不僅及時培訓、現場指導,還手把手、面對面教給種植戶播種、施肥、綠色防控、農機使用、收割要求等技術,并以線上線下介紹、提問、互動、討論、解答等靈活多樣的方式開展信息服務與技術指導,做到實用、實效。生產過程中出現問題,高溝工作站第一時間進行現場解決或者技術解答,成了種植戶的貼心人、護航人。
經過不斷探索與實踐,漣水縣高溝工作站亞夫科技服務取得突破性進展,在當地形成了特色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今后亞夫科技服務也將進一步做強做實,繼續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堅持服務宗旨,在打造科技服務新模式上下功夫;堅持為農核心,在促進科技富民增效上下功夫,為推進鄉村振興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