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
人,往往就是這樣,總喜歡用過去和現在相比較,這倒也符合常理。偉人曾說過,有比較才有鑒別。在比較中,方能鑒往知來,更好地開創屬于我們的美好生活。
一人獨處時,我經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現如今年味愈來愈淡呢?甚而至于,過年,在我們大多數人的意識中,僅僅是一個節日而已,僅此而已。
兒時的春節,又飄然而至,那街道巷尾,到處散發著的濃濃年味,每每會使我們這一代人沉入久久的回味之中。那時,鞭炮無疑是春節的“信使”,那彌漫在空氣中的煙火味,早早地預示著春節這個重要節日,即將到來。大人們,忙里忙外,似乎都在以一種神圣而又激奮的心情,迎接一位久已等候、遠道而來的貴賓;孩子們,則早在夢中,就已聞到了糖果甜、麻花香……
待到春節時,走親拜友,喝酒侃大山,親情包圍著每個人,也更使節日,愈顯得隆重而又高貴!
或許是如今生活節奏變快,抑許是現代工作壓力的加大,使得春節越來越成為我們過往中再普通不過的一個節日。它們所承載的,人們對于生活的美好向往,對于舊時光的深深懷念,對于祖祖輩輩傳承的禮儀,離我們也愈來愈遠。
我們在竭力地挽回年味,尋找那埋藏在記憶中的春節,卻無濟于事。擺在每個人面前的現實是,愈來愈淡的年味,愈來愈淡的人情。
人與人之間本應面對面的親切問候,漸漸地,被手機輕輕一點,模式化、程序化的問候取代。仿佛如出一轍,那些圖片或是文字,千篇一律,越來越疏遠著我們之間的距離。
愈來愈淡的年味,也折射著泱泱中華傳統文化被淡忘、被冷漠,更反映著現代人們對于當下的無奈與迷茫。
讓年更有味,讓年更能嵌入記憶,每個人都應該重拾那久違的親情,讓親情在鞭炮聲中燃燒,讓親情在水餃香中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