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
[關鍵詞]? 康養產業;現代服務;德州市;健康養老
[作者單位] 山東華宇工學院
中國作為人口大國,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加快,對于整個社會來說養老方面所面臨的問題和壓力變得越來越大。因此,政府大力發展康養產業,深入推進醫養結合,進一步加強部門聯動和資源整合,充分發揮社會服務作用。同時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人們對于健康的重視程度日益增高,康養產業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并已成為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新動能。近年來,山東省德州市致力打造健康產業體系及大健康產業集群,通過建設以市場需要為導向的養老示范樣板工程,實施康養服務標準化規范管理,促進養老機構高效運行,推動全市康養產業的發展。
康養產業的發展是關系到民生的重要保障,可為嬰幼兒、青少年、中青年、老年人等整個人類生命周期提供健康保健服務。德州老年人口多,養老需求量大。統計顯示,2020年德州60歲以上老年人口超過120萬,占總人口的20%。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老年群體既有較好的儲蓄,又有閑暇時間,對醫藥物資、保健品、康復護理、醫療、旅游等的需求急劇增加。數據顯示,我國老年醫療服務市場、藥品市場和保健品市場總規模達1.56萬億元。因此,如果不重視醫療保健產業的發展,那么隨著德州市老年人需求的激增,市場將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康養產業屬于第三產業,其發展水平與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密切相關。康養產業可以從健康農業、健康制造、健康服務三個方面入手,加快以上三個方面多元化的產業體系發展,形成新的產業集群,可以有效推動產業結構向中高端發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根據有關統計數據分析,2020年德州市康養產業的營業收入是上一年度的兩倍。重視健康產業發展,加快產業鏈形成,未來有望形成較大的產業規模,康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價值將逐步提升,并為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提供新的動能。
康養產業增長迅速,可持續性強,發展潛力大。通過培訓和教育,提高勞動力素質,實現“第二次人口紅利”,在勞動力逐年減少的情況下,保持經濟平穩發展。康養產業作為低污染、低能耗和可持續發展的第三產業代表,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穩步上升。同時,康養產業的優先發展可以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有利于經濟發展方式由能源密集型和低利用率的“線性經濟”轉變為高利用、低污染、低能耗的“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服務行業崗位需求量大且技術要求很低,許多技術要求不高的崗位可以通過短期培訓獲得從業資質,這可以為低教育水平和缺乏勞動技能的人群提供就業機會。德州市可以通過整合資源、發展康養產業來吸引投資、促進就業、拓寬財政收入渠道。同時,康養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在養老、醫療、旅游、文化、體育等領域都可以帶動就業。從這次疫情中我們可以看出,面對大規模的疾病傳染防控工作,現有的醫護人員尚不能滿足需求,醫療保健領域專業人才的缺乏將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康養產業服務的市場群體包括疾病群體、亞健康群體和健康群體。疾病人群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治療和保健恢復健康;亞健康人群通過森林康養和溫泉保健來保持健康;健康人群通過體育和文化保健來強身健體、增強體質。各個市場群體對康養產業都有一定的需求。康養產業可以與旅游、文化、醫療等產業進行有機整合,并在整合過程中產生相關的配套需求。例如,康養產業與旅游相結合產生健康養生旅游需求,康養旅游的發展又關聯到旅游六大要素,產生飲食、住宿、交通、觀光、購物、娛樂等需求,從而擴大內需,刺激當地的經濟發展。
《中國健康產業發展報告》指出,雖然我國康養產業市場需求巨大,但有效供給明顯不足。藍皮書顯示,目前我國康養產業市場消費需求在5萬億元以上,未來10年中國養老消費需求將達到20萬億元。目前,我國老年人康養服務產品年供應量僅為4800億元左右。需求持續強勁,但有效供給明顯不足。德州市60歲以上人口已占總數的20%,面對老齡化這一社會問題,養老服務的現實需求及潛在需求將會持續增高。
《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全國600多個城市幾乎沒有康復專科醫院,康復醫療床位占醫療機構總數的1.8%。全國共有養老服務機構2.85萬家,床位780萬張,每千名老年人口擁有床位只有33.8張,與發達國家存在巨大差距。此外,農村養老基礎設施薄弱,城市醫療保健產業建設缺乏養老康復一體化的高端養老措施支持。德州市目前的養老康復基礎設施存在短缺,以德州市德城區為例,德城區常住人口45.1萬人,60歲以上老齡人口7.45萬人,老齡化率16.63%,養老機構的床位卻遠遠不夠。
康養產業一體化融合程度高,產業輻射涉及農業、旅游、教育、醫療等。目前,我國對康養產業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形成完整有效的研究體系。康養產業的發展缺乏技術支持和理論指導。此外,我國康養產業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專業人才短缺,特別是缺乏醫學知識和療養知識的專業人才,康養產業從業人員在年齡、知識和技能上都不能滿足專業化、高水平的康養服務需求。
與國內外康養產業發達地區相比,德州部分區縣如夏津縣的健康產業雖然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仍處于起步階段。德州市可以依托獨特的地形和資源條件,揚長避短,走出一條適合自身健康發展的道路。
國家層面針對康養產業有諸多指導性政策,但現有政策不全面,尚未形成體系,頂層設計有待完善。在醫療保健方面,政府可以出臺包括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病的康養費用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內的優惠政策,完善醫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政策,使患者能夠快速、及時地結算醫療費用。在企業投資方面,實行減免稅,適度放寬申請條件,簡化審批程序,優先供給建設用地,降低企業社會保險繳費標準。在企業融資方面,擴大銀行信貸供給,降低貸款利率。在養老金政策上,提高最低養老金標準,實現養老兜底。
目前市場上以康養服務為主的行業很少,專業養老服務人才缺乏,不能滿足市場上所有老年人的需求。因此,建立一支專業化的人才隊伍迫在眉睫。政府可以鼓勵高校和職業院校積極與市場對接,建立一系列如旅游管理、醫藥、護理、健康醫療等與康養產業相關的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大力培養市場需要的專業人才,加大教育投入,邀請知名教授、企業高管和行業專家學者參與教學,例如,通過補貼生活費用和降低學費等措施吸引學生報考。高校積極組織專業課程,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考核,頒發職業證書,規范職業標準。同時,要提高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的薪酬水平和福利待遇,通過入職補貼、績效獎勵等措施,吸引更多的高校畢業生進入養老服務行業工作,提高員工素質和服務質量。
康養產業涉及領域廣泛,德州可以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將康養產業與農業、醫療、旅游、溫泉、文化等結合起來,以“全域康養”的發展模式,建設康養基地。德州市林業、溫泉、中藥資源豐富,地形地貌獨特,可重點建設森林保健基地、溫泉保健基地、中藥保健基地、體育保健基地。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可主動牽頭評選康養產業示范基地,對質量較差的康養基地給予黃牌警告。企業可以開發衍生產品,豐富產品種類,利用媒體平臺進行廣泛宣傳,打造高品質產品,同時加強品牌包裝和推廣,通過舉辦節日活動、邀請名人等措施提高自身影響力,打造區域品牌。
近年來,“醫養結合”理念在許多國家受到追捧。德州市可以借鑒國外“醫養結合”的發展經驗,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護理保險制度,實施社區居家養老。社區內部設立老年康復保健中心和護理中心,為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個性化服務。構建社區醫療養老數字化平臺,逐步推進養老與醫療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同時,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開展合作,將養老機構提供的醫療項目費用納入醫療保險范圍,鼓勵醫療機構擴大委托管理等養老服務,切實推進和構建“醫養結合”服務體系,明確服務體系責任主體。
智慧康養是醫療產業與健康產業融合的重大新應用技術,近年來在養老產業中逐漸興起。科技與醫療相結合,可以起到實時監控和全時段護理的作用。政府可以完善智慧醫療大數據平臺,實現老年人飲食、護理、康復訓練的一體化管理。企業可以積極創新智能健康產品,擴大產品范圍,如完善智能手環的功能,設置定位、報警、檢查等程序,實現全方位服務。企業還可以通過提高研發水平和配套設備,促進健康產業與科技的有效融合。
康養產業是德州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新引擎,是德州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德州要緊跟健康中國戰略步伐,重視產品創新和產業升級,有效推動大健康產業發展,使健康產業成為全市支柱產業,促進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發展康養產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只有因地制宜地將當地資源與養生資源充分結合起來,產業發展優勢才能充分發揮出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德州市在旅游資源、養生資源等各方面都具有相對充分的優勢,但要正視康養產業開發和設計方面的不足,努力破解發展中的問題,加大資源開發力度,構建更加完善的產業體系,以促進區域康養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