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鵬,桂 平
(遵義市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貴州 遵義 563000)
森林公園是以其良好的生態環境或森林自然景觀為依托,在堅持保護優先的基礎上適度開發利用,用獨特的自然條件和景觀特征為人們所游玩娛樂及科普教育的場所[1]。貴州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以下簡稱“公園”)于2001年經國家林業部批準成立,2008年11月獲得貴州省林業廳批復總體規劃,批復面積為1061.77 hm2。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及城市化建設水平不斷提升,森林公園邊界土地資源逐步被城市開發邊界蠶食,公園自身基礎設施建設,日常枯死木、病蟲害的清理等森林資源保護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森林公園景觀質量。因此,為更好保護資源,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理念要求,實現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本文以《中國森林公園風景資源質量等級評定》(GB /T18005-1999) 為依據[2],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對公園內的風景資源質量進行評價,為公園以后發展方向提供參考。
貴州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中心點地理坐標為東經106°92.3′,北緯27°70.2′,包括鳳凰山景區、大龍山景區、紅花崗景區以及城區東側的黑塘子景區4個片區,海拔800~1100 m,位于歷史文化名城遵義市核心位置,環繞在舉世聞名的“遵義會議會址”周圍,其地理位置優越,旅游交通便捷,是典型的城市型國家森林公園,被譽為鑲嵌在黔北大地上的一顆“綠色明珠”[3]。
公園在大地質構造上,屬揚子準地臺-鄂黔臺向斜黔北臺遵義斷拱,坐落于鴨溪向斜北東段翹起端,為新華夏系與經向構造帶的復合部位,以一系列背斜與向斜相間分布為其特征,形成緊密褶皺地段。公園境域出露的地層巖性主要是廣泛分布于遵義市境的三迭系、侏羅系和第四系地層,除三迭系中統上部及上統中、下部缺失外,余均發育完整[4]。地貌上,公園地處“黔中隆起”的主體及其南北相鄰凹陷的地質構造部位,為黔北為大婁山余脈,以中低山丘陵地貌為主,主要山峰有鳳凰山、大龍山、老鴉山和蓮花山[5]。
公園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常年氣溫為-7~38.7 ℃之間,年均氣溫15.2 ℃,陰雨天氣較多,年均降水量1098 mm,年均蒸發量1034.6 mm,無霜期280 d以上,旅游舒適度較佳[6],境內有湘江,喇叭河、高坪河等,屬長江水系烏江支流,自西北向東南流經境內,于播州區三星場匯入烏江。公園地下水主要為基巖(沉積碎屑巖、粘土巖及硅質巖)裂隙水,含水較為豐富,硬度較大,pH值測定多為中性水,無色、無味,水質優良[7,8]。
公園境內植被參考吳征鎰[9]等對中國種子植物屬的分布區類型劃分原則,有主要森林植物66科,139屬,各種植物1000多種,森林覆蓋率達85%以上。主要植被類型有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純林,廣泛分布于各景區,約占公園面積的60%;而以光皮樺(Betulaluminfera)、山礬(SymplocossumuntiaBuch.-Ham. ex D. Don)、青崗櫟(Cyclobalanopsisglauca(Thunb.) Oerst)、楓香(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等為優勢樹種的天然次生林呈塊狀或帶狀分布于各景區山脊和山麓地帶。園內有古樹名木13株,為青檀(PteroceltistatarinowiiMaxim)、皂角(Gleditsiasinensis)、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L)、銀杏(GinkgobilobaL)、金彈子(Diospyroscathayensis)、光葉石楠(Photiniaglabra(Thunb.) Maxim)等百年古樹;有南方紅豆杉(Taxuschinenwsisvar.mairei Cheng et L.K)、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Baill等國家Ⅰ級保護植物[10]。在鳳凰山景區建有特種植物園,培育有珍貴植物和觀花、觀葉景觀植物155種余種;黑塘子生態培育區主要以當地樹種發育形成的天然次生林為主,受人為活動干擾較少。
研究表明,貴州省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共34科105種,主要分布在海拔較低,雨熱豐富的南部區域;而貴州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黔北地區,在人口密度大,活動頻繁的紅花崗區、匯川區兩個行政區域的中心城區,無國家級、省級保護動物分布[11]。園內其它野生動物種類也相對較少,有野生動物80余種,主要為鼠類、鳥類、蛇類等常見種類,如松鼠(Sciuridae)、畫眉(Garrulaxcanorus)、相喜鵲(Picapica)、菜花蛇(Elaphecarinata)、蝮蛇(Agkistrodonhalys)、四腳蛇(Gekko)等。
文章采用查閱公園歷史文獻資料和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了調查,并在相關政府部門官方網站收集數據,主要調查內容在參考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公園的資源、環境、現有的開發利用程度等方面進行了數據收集。
根據國家標準,采用《中國森林公園風景資源質量等級評定標準》(GB/ T18005-1999)的評價模型及其指標[12],對森林公園的風景資源進行綜合評價。
4.1.1 人文景觀
公園地處遵義市中心城區,環繞著名的“遵義會議”會址、鳳凰樓等景點,日游客量約3萬人。鳳凰山腳下文化廣場是往來游客重要集散地,廣場浮雕記錄了遵義故事,紅軍山烈士陵園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教育意義長遠。紅花崗、老鴉山紅軍戰斗遺址,螺螄庵、空谷寺、文昌閣、遵義古城墻遺跡等遺跡遺址,醉月山莊、法王寺、回龍寺、金線吊葫蘆、紅巖摩崖等古建筑設施,以及山歌龍燈、儺戲陽戲等人文藝術活動,無不體現了公園歷史人文底蘊的深厚。
4.1.2 地文景觀
公園地處典型的黔北喀斯特地貌地區,境內奇峰聳立,怪石嶙峋,成土母巖以砂巖、砂頁巖和碳酸巖等為主[13]。主要山峰有鳳凰山、大龍山、老鴉山和蓮花山,鳳凰山又名鳳山,位于鳳凰山景區內,主峰海拔1057.9 m,由小龍山、螺螄山、金獅山等大小20余個山頭組成。大龍山位于大龍山景區內,主峰海拔978.5 m,由大龍嶺、玉屏山、府后山、插旗峰、碧螺峰等山頭組成。山上森林植被茂密,環境清幽,被譽為鑲嵌在黔北大地上的一顆“綠色明珠”。
4.1.3 水文景觀
在鳳凰山和大龍山山麓溝谷中,有老虎井、雙眼井、一碗井等遵義名泉,是游客登山解渴,遵義市民日常生活飲水的重要來源,食之甘甜,回味無窮。公園境內地表水均匯積于湘江,并由北向南縱貫鳳凰山景區和大龍山景區之間,每逢春夏之際,煙雨朦朧,常見垂釣老者獨依岸邊與楊柳相伴;天朗氣清、風和日麗之日,江上獨竹漂流者緩流而下;秋高氣爽,水中映月皎白無瑕,江面霧氣騰騰宛若仙境;寒冬臘月,碧綠的江水清澈見底,時有冬泳愛好者驚起波瀾。
4.1.4 天象景觀
公園地形復雜多變,晝夜溫差較大,具有獨特的小氣候,在特殊的天氣條件下易形成云景、霧景、雪景、雨景等特殊的天象景觀,其中以云霧、霧凇景觀最為奇特,最為著名的有鳳凰山日出、紅花崗晚霞、大龍山霧嵐、老鴉嶺冰雪等,極大地豐富了公園的景觀特色。
4.1.5 生物景觀
公園處于云貴高原大婁山余脈,受季風影響特別顯著,區域內氣候適宜,自然條件優越,動植物種類豐富,素有遵義市“綠肺”之稱。森林景觀起源主要為人工林,在公園各景區分布有銀杏、紫薇、松柏等古樹名木景觀;馬尾松群落、山礬群落、青岡櫟群落等構成了公園代表性的植物生態群落景觀。因公園位于遵義市中心城區,受人為干擾較大,珍稀動物資源相對較少,常見動物種類比較豐富。
4.2.1 區域內環境質量評價
數據來源于遵義市生態環境局官網以及公園總規劃(2022-2031年),參考中國森林公園風景資源質量等級評定標準對貴州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區域環境質量評價,分值 (H) 以 10 分為滿分,公園環境質量評價結果見表1。
表1 貴州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環境質量評價
由表1可知,公園環境質量評分為8.5分,環境質量良好,適宜動植物生長發育。負氧離子含量適中,空氣中細菌含量低,說明區域內空氣清新,環境污染小,是游客休閑旅游,市民鍛煉的好去處。
4.2.2 公園旅游開發利用條件定量評價
公園位于歷史文化名城遵義市,是黔川渝三省市結合部中心城市,川黔鐵路、成渝鐵路穿城而過,是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南鄰貴陽、北倚重慶、西接四川省瀘州市,地處渝黔經濟走廊的核心區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橋頭堡、主陣地和先行區。境內有蘭海高速、杭瑞高速、崇遵高速等多條高速公路,交通便利,位置優越。公園周邊通訊、商業設施完善,將其旅游開發利用價值評價分值( L) 滿分設為 10 分,各評價項目的評分值見表2。
表2 貴州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旅游開發利用價值評價
由表2可知,公園旅游開發利用價值評分為9.5分,說明公園內資源利用價值較高。分析認為,公園位于遵義市中心城區,交通便利,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并有“遵義會議會址”、鄧萍墓、紅軍烈士陵園等著名紅色景點游覽,后期應該加強內部交通體系建設,提供多種可供選擇的游覽方式。
4.2 3 公園風景資源質量評價
根據中國森林公園風景資源質量等級評定標準,公園風景資源質量(M)滿分為30分,貴州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評價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貴州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風景資源質量評價值為25.2分,分值比較高,屬于優質資源。在各個資源占比權重中,生物資源得分最高,地文資源次之,人文、水文資源得分接近,天象資源得分最低,表明公園以豐富的自然資源為主的基本格局,加之較為深厚的人文資源和一些具有特色的景觀,使公園具有多樣化的旅游資源開發前景,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中可以打造為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復合型國家森林公園。
表3 貴州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資源質量評價值
根據中國森林公園風景資源質量等級評定標準對貴州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景觀資源質量進行評價,結果表明貴州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綜合質量等級評分為43.2分,得分屬于“一級”區間,因此評定貴州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風景資源質量為“一級”資源,園內風景資源具有較高的價值。公園區位優勢明顯,外部交通發達,生態環境良好,文化底蘊深厚,特色顯著,特別是位于老革命根據地,對紅色文化引領傳承到位。公園在“十三五”發展期間,得益于貴州大生態的戰略發展道路,為公園森林資源保護創造了有利條件,資源保存良好,但貴州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由于建園較晚,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存在較多的問題,因此在未來公園景觀質量提升方面依舊充滿諸多困難與挑戰。
本文以貴州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為研究對象,參考中國森林公園風景資源質量等級評定方法及前人研究,從定性和定量評價兩個方面對公園風景資源質量進行了評價[14],結果表明,經過十余年的發展,貴州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景觀資源質量雖然達到“一級”質量標準,同時也存在許多的問題。
公園地理位置優越,位于著名的“紅城遵義”的中心城區,屬于典型的黔北喀斯特地區,地質地貌奇特,氣候水文條件良好,自然景觀具有較高的觀賞性[15];但公園受人為干擾的影響較大,植被景觀相對單一,大部分森林景觀以人工林、純林為主,生態培育區部分天然次生林均為當地常見樹種,物種豐富度不高,建議可以通過林相改造等途徑引進一些珍貴樹種、彩葉樹種,在提升觀賞性同時能夠改變森林生態系統的植物種類多樣性,增強穩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預防一些病蟲害的發生[16]。公園內野生動物資源也較為缺乏,無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分布,其它野生動物資源也是常見的種類,且受公園特殊位置的影響及動物種類具有較大的流動性特點,在短時間內無法有較大的改變,導致公園在定性評價方面:人文、地文景觀資源豐富,水文景觀獨具特色,天象和生物景觀略有不足。
在定量評價方面,公園區域環境質量總體良好,但是能夠調節人體穩態,延緩衰老的空氣負氧離子含量較低,其含量與森林郁閉度關系顯著[17],公園可營造高郁閉度森林環境提升含量。公園旅游開發利用條件比較成熟,適游期及外部交通條件良好,但內部基礎設施、交通條件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對比評價指標,公園需要改變區域內單一的交通方式,水電及通訊設施需要進一步完善。公園的風景資源質量良好,人文、地文資源得分較高,資源具有特色,組合度也較好,主要失分點在生物資源上,與定性評價反應的公園生物多樣性缺失結果相一致。因此,結合前人研究基礎,建議在公園以后的發展中,可從生態教育、文化體驗的角度挖掘提升資源價值,進一步加強生態資源保護、文化旅游項目的建設及服務設施的完善,以保護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稀有性的生態系統、自然與文化遺跡或景觀為目的,建立品牌化、創新型的旅游吸引體系,以打造知名度較高的城市型國家森林公園[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