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蘭
(福建省安溪豐田國有林場,福建 安溪 362400)
福建柏[Fokieniahodginsii(Dunn) Henry et Thomas]又名建柏、滇柏等,屬柏科福建柏屬,是中國特有的單屬種植物,作為珍稀鄉土樹種,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1~3]。前人分別從優樹選擇、種源試驗、苗期觀測、子代測定、精油成分等進行了研究[4~18],但是對福建柏容器苗家系試驗研究較少,因此筆者以福建省安溪豐田國有林場國家林木良種基地的46個種質資源庫半同胞家系子代苗(含1個對照)進行苗期生長測定為基礎進行了初步試驗,以期為福建柏優良家系的容器苗育苗研究提供初步理論依據。
本試驗育苗地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西北部的湖頭鎮苗圃內,地處閩南金山角,東經118°00′,北緯 25°18′,海拔25m,交通條件優越,水源充足,人獸干擾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9.5 ℃,最高37 ℃,最低0 ℃,年平均降水量1800 mm,無霜期330 d,年日照時數約1875 h。
試驗材料來自福建安溪豐田國有林場種質資源庫自由授粉子代群體,通過前期對種質資源庫的調查篩選出46株優樹(表1)。2019年秋季分單株采集優樹半同胞家系種子,2020在林場分家系育苗,47個家系,其中47號商品種子為對照,共計47個家系。
表1 福建柏家系種子來源
2021年2月份進行苗床育苗,4月份挑選長勢差不多的芽苗進行容器苗移植。容器移植時每個家系進行隨機完全區組排列,每小區5袋,每袋移植1棵福建柏幼苗,重復3次,行頭設置保護行,邊渠進行護坡培土。大田播種前進行10 g/L高錳酸鉀溶液消毒30 min,清水沖洗后在恒溫箱進行催芽,待70%種子露白時進行大田播種。平時注意灌水、噴藥和除草,10月底停水停肥促盡苗木木質化。
2020年11月份對苗木生長量進行測定,使用鋼卷尺和游標卡尺分別測定苗高和地徑,每個家系測定15株。外業調查錄入Excel存為CSV格式,試驗數據采用小區平均值,并用sas對苗木生長性狀進行分析統計,計算均值、變異系數等數據特征描述用Proc Means過程、方差分量應用REML方法在Proc MIXED過程中進行和遺傳力、遺傳增益參考公式計算[19~21]。
福建柏苗高和地徑是判斷苗木質量優劣的最重要性狀指標。試驗結果表明(表2),福建柏地徑最大為12家系達2.05 mm,是最差6號家系1.37 cm的1.50倍,變異系數變均值為23.34%。福建柏苗高最大為27家系達19.91 cm,是最差2號家系12.24 cm的1.63倍,變異系數變均值為25.92%。整體苗木的苗高為15.60 cm,地徑1.64 mm,整體長勢低于大田苗生長指標[5]。
對苗木2個性狀指標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表3)不同家系在地徑、苗高方面存在極限著差異,這些是種質資源庫的家系本身遺傳特性存在差異決定的,是為進一步篩選優良家系的生物學基礎,開展優良種質選擇是有效的。
表2 福建柏生長性狀情況
在方差分析的基礎上估算遺傳參數是林木育種中分析遺傳變異規律的重要方法,家系間的方差分量和遺傳力反映性狀受遺傳制約的程度。估算出的家系苗高、地徑的方差分量分別占比14.47%、12.63%,家系遺傳力為0.89、0.87,單株遺傳力為0.58、0.51,遺傳變異系數為9.87%、8.28%,福建柏容器苗地徑各項指標都優于苗高(表4)。
表3 福建柏生長性狀方差分析
表4 福建柏遺傳遺傳參數估計
按照20%的入選率和入選家系2個指標均值大于對照家系均值雙重標準,參初選出8個福建柏種質資源庫自由授粉子代優良家系,苗高均值為18.36 cm,現實增益17.67%,遺傳增益15.73%,地徑均值為1.79 mm,現實增益9.22%,遺傳增益8.02%。這些家系可進一步進行初步生產推廣應用(表5)。
表5 福建柏初選優良家系
福建柏種質資源庫自由授粉不同子代在苗高、地徑生長性狀間均存在較大的差異,表明不同子代存在遺傳差異基礎,進行家系選擇是有效的。
試驗結果表明福建柏種質資源庫自由授粉子代苗期苗高、地徑生長性狀變異幅度大致相似,地徑指標各項參數相對表現優于苗高指標。遺傳變異在家系水平上受到高度的遺傳控制,在單株水平上受到中度的遺傳控制。
通過綜合評價,選出了8個優良家系,其平均苗高為18.36 cm,平均現實增益為17.67%,平均遺傳增益為15.73%; 平均地徑為1.79 mm,平均現實增益為9.22%,平均遺傳增益為8.02%,可對入選的優良家系做進一步測定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