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菜頭

幾天前參加了一次“電飯煲測試”,在某著名電商平臺搜索條輸入“電飯煲”三個字。說是返回結果都在300元以上,那么平臺其實是把你劃入了有錢人行列。300元以下,則是被劃入窮人行列。針對不同的人,平臺展示不同的商品,這是一種區別對待。
我就想起我的一位有錢人朋友,他的一大愛好是在那個著名電商平臺上玩小游戲,組隊刷金幣,然后掙平臺給的幾毛幾塊錢獎勵,樂此不疲。我又想起我的一位更有錢的朋友,他的愛好是跑到另外一個以廉價著稱的電商平臺買全國各地的菜,因為有些當地時令菜北京的菜場根本沒有。以此為發端,開始瘋狂地在平臺上撿便宜,快樂無比。
他們輸入“電飯煲”三個字會返回什么結果?我一直很好奇,準備哪天有時間找他們測試一下。那個玩小游戲賺平臺散碎銀子的朋友,不知道平臺算法會對他如何判定,看起來他的時間并不值錢,也許會給他推薦100塊錢價位的電飯煲?那位熱愛撿便宜的朋友,算法也許會直接把他拋棄,因為看他購買的各種零零碎碎,應該是個“低價值用戶”,直接用鍋煮飯就好了,要什么電飯煲?
算法本身沒有善惡,它只是在追求效率。從正面積極的角度去想,向一位用戶推薦符合他經濟實力和購買習慣的產品,能夠提升平臺成交率,也更符合用戶的真實需求。但也不妨從陰暗潮濕的角度去想,那就是用差別對待形成不公平,限制用戶所見范圍。其實是把人封閉在一個透明的罩子里,讓他們很難發現外面的世界,更難以突破自身的局限。
假設有一個女孩子,出生在一個整天喝酒打麻將的家庭,周圍親戚朋友家的女兒都念到初中,然后18歲就嫁人,20多歲出門打工掙錢,那么我會認為她成為一位學者的可能性極小。不是因為她家境貧寒,也不是因為她智力不足,是因為她的成長環境極目所見,就不存在這種可能性。周圍的人,周圍人的生活方式,周圍人的人生選擇,就是她的透明罩子,限制了她的想法和見識。
網絡平臺有沒有那么大的力量?可能沒有,也可能遠超。說是沒有,那是因為說到底無非是個購物,購物能有多大影響?買100塊錢的電飯煲和1000塊錢的電飯煲對人生能造成多大的不同?說是遠超,那是因為網絡平臺不只是購物平臺,還有社交平臺,還有娛樂平臺,還有信息平臺。用真實之眼看過去,是一群人跪拜在手機下,不斷獻祭著自己的時間,然后手機賜下一些金色的、粉紅色的泡泡,捏爆之后深深吸入可以讓人歡欣片刻,緊接著繼續獻祭以換取新的泡泡,一刻都不能停歇。
人們好奇自己能否通過電飯煲測試,包括我自己在內。通過之后會有虛榮的滿足升起,沒通過則會有自我焦慮升起。但是迄今為止,我家里沒有一個電飯煲,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了很多年。而且,我不打算購買一個,無論平臺向我推薦多么新鮮奇特強大的電飯煲。因為我認為在我的生活里不需要這種東西,100塊錢和1000塊錢一款,對我來說沒什么區別。完全不吃飯,或者僅僅吃一點點飯,這是一小群人的選擇。對他們來說,每餐必須來碗米飯這件事不成立,我剛好是其中之一。
無論如何,在未來的世界里我們注定要和算法共生,我們將比之前更加依賴各種網絡平臺。也正因為這樣,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做何選擇才變得無比重要。其中有一個選擇非常古老,它讓人在接受工具的服務,和成為工具的加工對象之間選一樣。我覺得,能夠區分出它們之間的不同已經很了不起,因為太多人把后者想當然地當作了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