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粉來問:
我是一名高二學生,性格內向,不擅長交際但渴望交朋友,可是如果與他們熟起來,我就不能靜下心來學習;我也時常會和他們發生一些小摩擦,互相不理對方,這雖然能使我靜下心來學習,但我并不開心,在學習與人際關系中,我該怎么選?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效應被稱為墨菲定律。墨菲定律的其中一層含義是,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么它就很有可能會發生。
分享一個我讀書時代的怪毛病吧。
我是一個數學成績經常徘徊在及格線,而且一上數學課就會打瞌睡的學生。當意識到自己每堂數學課必打瞌睡,又很為自己的數學成績感到焦慮的時候,我給自己下了命令:王同學,這次的數學課你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絕對不可以再打瞌睡!
然而,事與愿違,我又在后半堂課開啟了打瞌睡模式。
因為我從一開始上數學課,就給了自己一個心理暗示——我已經認定了自己在數學課上是會打瞌睡的,然后這件事情就真的發生了。
看到你的提問,我便想到自己當時這個壞毛病。而我并不認為,學習與人際關系、或者說社交,是矛盾的兩面,也并不需要你二選一。社交不會影響你的學習,而專心學習,也不會影響到你的人際關系。你之所以感到沮喪迷惘,其實關鍵的原因,在你的陳述中有提到——你覺得自己不擅交際。
按照墨菲定律,你覺得自己不擅交際,你就真的很有可能不擅交際。
當你抱著“我不擅交際”的心態去交際,你就會沒有自信,會出錯,會和同學產生摩擦,從而影響到你的情緒。當你與同學產生隔閡以后,再悶頭學習,看起來很努力,其實,你的內心依然在渴望交際。這樣,你就變成了一個矛盾的、不知道如何自處的人,試問這樣的你怎么能開心呢?所以,不要給自己貼標簽,不要總想著“我太內向了”“我不擅長交際”,更不要認為,交朋友會影響你的學習,或者,不交朋友你就能靜心學習。你在提問中所描述的那些感受,其實都是你的內心體會,你在給自己的狀態找理由。而我并不認為,學習和人際關系會如你所說,彼此互為累贅。
你認為社交會影響學習,就像我認為我一上數學課就必打瞌睡一樣,結果,事情就真的發生了。其實,你只要把心態放平,不要去過度思考學習和社交給彼此帶來的影響。你可以把每天的時間進行細分,在學習時間內,就心無旁騖去學習;而學習完畢,就讓自己放松,和同學相處。至于,你能學到什么程度,或者說,你能交到怎樣的朋友,你只要相信,你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做到了問心無愧,那么無論是哪種結果,都是生活給予你的最好的回饋。
本期回復
語笑嫣然:作家。從事寫作17年,在各大報刊媒體及網絡平臺發表作品數百萬字。已出版的作品有:《愛如指間砂》《十二濯香令》《胭脂將》《時光走了你還在》等十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