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科學家
第一,大力培養使用戰略科學家。“統軍持勢者,將也;制勝敗敵者,眾也。”戰略科學家是科學帥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中的“關鍵少數”。當前,全球進入大科學時代,科學研究的復雜性、系統性、協同性顯著增強,戰略科學家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要堅持實踐標準,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擔綱領銜者中發現具有深厚科學素養、長期奮戰在科研第一線,視野開闊,前瞻性判斷力、跨學科理解能力、大兵團作戰組織領導能力強的科學家。要堅持長遠眼光,有意識地發現和培養更多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形成戰略科學家成長梯隊。
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
第二,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要建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人才特殊調配機制,制定實施專項行動計劃,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跨體制調集領軍人才,組建攻堅團隊。要發揮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的國家隊作用,加速集聚、重點支持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要圍繞國家重點領域、重點產業,組織產學研協同攻關,在重大科研任務中培養人才。要優化領軍人才發現機制和項目團隊遴選機制,探索新的項目組織方式,對領軍人才實行人才梯隊配套、科研條件配套、管理機制配套的特殊政策,加快“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青年科技人才
第三,造就規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青年人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要把培育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給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幫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各類人才培養引進支持計劃要向青年人才傾斜,擴大支持規模,優化支持方式。要重視解決青年科技人才面臨的實際困難,讓青年科技人才安身、安心、安業。要完善優秀青年人才全鏈條培養制度,組織實施高校優秀畢業生接續培養計劃,從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遴選高水平導師,賦予高端人才培養任務。
卓越工程師
第四,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制造業是我國的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要探索形成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師培養體系,努力建設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師隊伍。
培養卓越工程師,必須調動好高校和企業兩個積極性。高校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大理工科人才培養分量,探索實行高校和企業聯合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機制。這要作為高校特別是“雙一流”大學建設的重要任務。企業要把培養環節前移,同高校一起設計培養目標、制定培養方案、實施培養過程,實行校企“雙導師制”,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解決工程技術人才培養與生產實踐脫節的突出問題。(來源:求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