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素 蔣蕓璐 王華英 黃國鵬 陶黎
CHF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臟疾病之一,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的終末階段,如心肌梗死、冠心病等,且以老年人多見[1],其治療困難,發病率及死亡率高,預后較差。研究發現,CHF心功能Ⅲ~Ⅳ級病人的年病死率高達30%~40%[2]。可溶性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受體(suPAR)可反映機體免疫系統的活化程度及炎癥水平,并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3]。研究發現,冠心病病人的血清suPAR水平明顯升高,并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正相關[4]。肌肉生長抑制素(MSTN)是轉化生長因子-β超家族的成員之一,是骨骼肌生長的重要負調節劑,可由骨骼肌及心臟產生。據報道,MSTN在心臟病理條件下(如在容量超負荷后)被上調,并可顯著影響其血清水平[5]。本研究通過探討老年CHF病人血清suPAR、MSTN表達,分析其與病人心功能及預后的相關性。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科接受治療的120例CHF病人為觀察組,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齡60~80歲,平均(67.29±10.15)歲;美國NYHA分級:Ⅱ級31例、Ⅲ級54例、Ⅳ級35例。納入標準:(1)符合2014年《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的診斷標準[6];(2)臨床隨訪資料完整;(3)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急性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2)先天性心臟病或重度心臟瓣膜病、縮窄性心包炎、肥厚型或限制型心肌病等;(3)惡性腫瘤及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4)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結締組織病病人;(5)急慢性感染者;(6)嚴重精神障礙,不能配合者。同期,選取我院體檢健康志愿者10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齡60~76歲,平均(65.34±8.82)歲。2組受試者的年齡、性別比例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得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血清suPAR、MSTN檢測:觀察組入院24 h后、對照組體檢時空腹抽取外周靜脈血5 mL,3000 r/min 離心10 min,離心半徑為15 cm,留取1 mL上清液,置于-80 ℃冰箱保存備用。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suPAR、MSTN水平,suPAR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MSTN試劑盒購自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2.2 氨基末端腦鈉肽原(NT-proBNP)、LVEF檢測:采用電化學發光法檢測血清NT-proBNP水平,NT-proBNP試劑盒購自Roche公司;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檢測LVEF,其正常值范圍是50%~70%。
1.3 隨訪 出院后采用門診復診及電話等方式對CHF病人進行為期1年隨訪,每2個月隨訪1次,隨訪截止時間為2020年6月30日,以病人發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如惡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再入院或死亡)作為隨訪終止事件。并根據隨訪期間有無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將CHF病人分為預后不良組(n=32)及預后良好組(n=88)。

2.1 2組血清suPAR、MSTN水平比較 觀察組血清suPAR、MSTN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血清suPAR、MSTN水平比較
2.2 不同NYHA心功能分級病人血清suPAR、MSTN、NT-proBNP、LVEF比較 CHF病人隨著心功能分級升高血清suPAR、MSTN、NT-proBNP水平逐步升高,LVEF則逐漸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 NYHA 心功能分級病人血清suPAR、MSTN、NT-proBNP、LVEF水平比較
2.3 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性分析示:血清suPAR、MSTN與NT-proBNP、心功能分級呈正相關(均P<0.05),與LVEF呈負相關(均P<0.05),見表3。

表3 血清suPAR、MSTN與NT-proBNP、LVEF、心功能分級相關性分析(r)
2.4 不同預后CHF病人血清suPAR、MSTN、NT-proBNP、LVEF比較 預后不良組血清suPAR、MSTN、NT-proBNP水平高于預后良好組,LVEF低于預后良好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不同預后CHF病人血清suPAR、MSTN、NT-proBNP、LVEF水平比較
2.5 血清suPAR、MSTN對老年CHF病人不良預后的預測價值 ROC曲線示,血清suPAR預測病人不良預后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0.785、0.743,AUC為0.867(95%CI:0.807~0.939,P<0.001);血清MSTN預測病人不良預后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0.754、0.716,AUC為0.815(95%CI:0.736~0.899,P<0.001);兩項聯合檢測預測病人不良預后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0.908、0.779,AUC為0.912(95%CI:0.891~0.978,P<0.001),見圖1。

圖1 血清suPAR、MSTN對CHF病人不良預后的預測價值
CHF是多種心臟疾病的終末階段,以心臟結構、功能退化,心室射血、充盈功能衰退和肺循環瘀血為主要臨床表現,是心血管疾病病人致死和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7]。因此,準確評估病人的病情嚴重程度及預測病人預后,從而盡早制定有效的處理措施,對控制病人的病情變化和改善預后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機體的炎癥反應在心力衰竭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suPAR是糖基磷脂酰肌醇固定的糖蛋白,是一種炎癥生物標志物,參與機體炎癥、感染和腫瘤等發生發展過程。當機體受到炎性刺激時,suPAR被蛋白水解切割而釋放到血液中,使血液中的suPAR含量升高;而suPAR通過細胞黏附、趨化等途徑使大量的炎癥細胞在內膜下聚集,并促進大量炎癥因子的分泌,從而加劇機體炎癥反應并對病人心功能造成嚴重損傷[8]。研究表明,血清suPAR水平與動脈粥樣硬化和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率增加有關[9]。Koller等[10]報道稱:血清suPAR水平升高是影響CHF病人死亡的獨立危險因子。本次研究顯示,CHF病人的血清suPAR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心功能Ⅳ級病人血清suPAR水平高于Ⅲ級、Ⅱ級病人,Ⅲ級病人血清suPAR水平高于Ⅱ級病人,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提示suPAR可能參與CHF的病情變化過程。戴增歡等[11]報道,血清suPAR在CHF病人中表達明顯升高,且隨著病人心功能分級增加,其血清水平逐步升高,并對病人的預后具有較高的評估價值。
MSTN又稱生長分化因子-8,是骨骼肌生長的重要負調節劑,抑制MSTN可導致骨骼肌質量增加。MSTN也可通過抑制p70S6k和rpS6來抑制蛋白質的合成,而心臟中MSTN的基因缺失可防止骨骼肌萎縮。CHF病人的肌肉消瘦可導致交感神經激活,血管收縮,內皮功能障礙,使左心室功能惡化。Chen等[12]報道,CHF病人的血清MSTN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血清MSTN水平隨著NYHA心功能分級升高逐漸升高。本次研究顯示,CHF病人的血清MSTN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心功能分級越高的病人血清MSTN水平越高,與既往報道相一致。
NT-proBNP、LVEF是反映病人心功能的重要指標,與病人心功能分級密切相關,前者血清水平升高提示機體自身的心室負荷、室壁張力增高及心功能受損加重[13]。本次研究結果示,血清suPAR、MSTN與NT-proBNP呈正相關,與LVEF呈負相關,表明血清suPAR、MSTN與老年病人心力衰竭程度密切相關,也可作為老年CHF病人心功能的評價指標,與既往報道相一致[11,14]。預后不良組血清suPAR、MSTN水平高于預后良好組,提示血清suPAR、MSTN與CHF病人的生存預后密切相關,血清suPAR、MSTN水平越高,病人臨床預后越差。既往研究顯示,血清suPAR升高的CHF病人死亡率明顯增加,血清suPAR升高是CHF病人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15]。本研究ROC曲線分析示,血清suPAR、MSTN預測病人不良預后的AUC分別為0.867、0.815,兩項聯合檢測預測病人不良預后的AUC為0.912,說明聯合檢測血清suPAR、MSTN對老年CHF病人的預后評估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suPAR、MSTN在老年CHF病人血清中明顯升高,其血清水平與NT-proBNP呈正相關,與LVEF呈負相關;血清suPAR、MSTN也隨著心功能分級升高及病人預后不良逐漸升高,而聯合檢測血清suPAR、MSTN對老年CHF病人的不良預后具有較高評估價值,也可為CHF的臨床診治提供一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