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俄羅斯、烏克蘭特派記者 隋鑫 譚武軍 本報特約記者 柳直 任重 本報記者 郭媛丹
俄羅斯將在16日發動“侵烏”戰爭?這是美國情報部門給出的“大膽”預測,并由美國總統拜登告知西方多國及北約的領導人。過去一段時間,西方不斷炒作俄羅斯“即將入侵”,近期除了給出2月16日這個具體日期,美國高官還表示莫斯科可能在北京冬奧會舉行期間發動襲擊。在一再聲明“無此意圖”的俄羅斯看來,西方此舉非常“荒謬”,甚至是“歇斯底里”。正是在這樣的氣氛下,俄美總統于12日進行了2022年的第一次通話。此次通話應美方要求進行,但美方官員事后說“沒有突破”,俄方則抨擊華盛頓“歇斯底里”式的論調已達頂峰。由于俄外交部和國防部也收到美方相關部門的對話請求,所以在同一天,兩國外長和防長也通了話。隨著美國國務院發布新指令,美國正撤離駐烏大使館的幾乎所有工作人員。與此同時,美國領導人要本國公民盡快離開烏克蘭的呼吁引發20多個國家跟進,一些航空公司也開始禁飛烏克蘭。在一些分析看來,華盛頓的動作就是在“拱火”,正是這樣的舉動及炒作導致烏克蘭局勢急轉直下,也讓外界的危機感越來越強烈。
美俄總統通話“沒突破”
俄美總統12日的通話時長1小時2分鐘。會談后,克里姆林宮發表聲明稱,美國關于“俄羅斯即將入”的警告已經達到“荒”的程度,美國對俄羅斯安全保障建議的反應無視俄方的主要關切。
“俄羅斯披露拜登與普京通話的細節”,“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以此為題報道稱,俄總統外交政策助理烏沙科夫12日對媒體表示,此次電話會談是在美國官員前所未有地渲染俄羅斯必然入侵烏克蘭的“歇斯底里”氣氛下舉行的。普京批評了西方將烏克蘭軍事化及向其“注入”現代化武器的努力,這些政策對基輔試圖并決心用武力解決該國東部的沖突是有效的鼓勵。拜登在通話中提到將可能對俄實施嚴厲制裁,但這一話題并不是會談重點。
據報道,普京在通話中表示,西方國家沒有施加應有的壓力讓烏克蘭當局履行《明斯克協議》,基輔正在為“蓄意破壞”協議而推行“破壞性”的政策。普京談到西方炒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事,他表示,這正在為“烏克蘭武裝部隊可能采取的挑釁行動創造條件”。普京還表示,俄方將認真分析評估美方和北約對安全保障條約草案的回復及拜登本人的關切,并于近期周知各方俄方將采取何種應對舉措。
美聯社稱,普京原本打算在14日與拜登通話,但美國情報部門認為俄軍入侵的可能性甚高,所以拜登要求提早對話根據白宮發表的聲明,拜登對普京表示,如果俄羅斯“進一步入侵”烏克蘭,美國及其盟友和伙伴將作出“堅決回應”并“迅速讓俄羅斯付出沉重代價”。
據美國新聞網13日報道,拜登政府一名高級官員在電話簡報會上說,白宮感覺俄羅斯的態度與過去幾周相比“沒有根本性變化”。雙方同意在未來幾天繼續接觸,但這名官員警告稱,無論如何,俄羅斯都可能決定入侵烏克蘭。CCC稱,美俄雙方均未表示有任何突破。白宮官員認為,這通電話是專業的和實質性的但沒有根本性變化。美方目前仍“沒有完全了解”普京的最終意圖。
12日早些時候,俄美外長和防長分別通電話,討論烏克蘭局勢。美國防長奧斯汀命令在烏協助軍事訓練的160名美國國民警衛隊成員撤離。11日,奧斯汀還下令向波蘭增派3000名美軍士兵。
20多國呼吁本國公民撤離
據美國“政治”網站報道,拜登在11日的一場電話會談中告訴西方盟友,普京可能會在16日對烏克蘭發動襲擊。出席會談的有英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波蘭、羅馬尼亞、法國及北約和歐盟的領導人。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11日稱,美國認為普京可能隨時下令入侵烏克蘭,甚至是在20日北京冬奧會結束前。13日,沙利文再次表示,美方認為俄羅斯本周可能入侵烏克蘭,“現在,俄羅斯隨時可能對烏克蘭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
德國《明鏡》周刊稱,美國中情局和軍方11日通知聯邦政府與其他北約國家,稱莫斯科最快16日襲擊烏克蘭。美方在秘密簡報中提供了許多細節,包括入侵路線等。不過,《紐約時報》援引美國官員的話稱,雖然情報顯示如此,但也有可能是俄方散布的假信息。
對此,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回應稱,兩個月來,美國每天都在說俄羅斯即將攻擊烏克蘭。她還點名說,除彭博社、《明鏡》周刊及不知名的美國信源外,沒有人掌握這樣的信息。
據俄羅斯《觀點報》報道,俄科學院美加研究所專家瓦西里耶夫分析說,本周初,俄國家杜馬將討論向自行宣布獨立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提供軍事援助問題。烏政府可能會以斷絕與俄外交關系的方式作出回應,緊張局勢可能加劇。這就是為什么美國人認為2月11日應該會發生一些事情。
美方動作不止于此。12日,美國務院要求駐烏大使館的大部分美國工作人員撤離,領事服務自13日起暫停,將在靠近波蘭的烏西部城市利沃夫維持小范圍領事服務。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也宣布將使館工作轉移到利沃夫。德國將設在烏中部城市第聶伯的總領事館遷往利沃夫。
環球時報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