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加加
近日,有讀者在中共重慶市委黨建門戶七一客戶端留言,想知道思政教育怎樣才能走好“群眾路線”。為此,我們選編了中共四川省綿陽市委組織部唐加加的這篇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思想多元、文化開放的時代,走好思政教育“群眾路線”,是提升黨員政治素養、提高群眾政治參與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密切干群關系,提高群眾滿意度的重要途徑。
要提升群眾思政學習主動性,實現“要我學”變“我要學”。中國的高速發展離不開加速更新的理論知識,在此背景下,群眾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習需求被空前激發,但除互聯網、報刊等媒介外,群眾學政治、懂政治的渠道和途徑還有限。因此,要把推動群眾思政學習作為黨員干部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內容,為群眾主動學習提供充足的物質和知識條件,實現干部和群眾學習資源共享,著力暢通群眾思政學習渠道,推動群眾思政學習參與度再提升。
要結合基層實際,實現“高大上”變“接地氣”。目前,一些地方的思政教育還多是以灌輸方式開展。有些黨員干部只有“本本功夫”,照本宣科,無法呼應和滿足基層群眾對現實問題的深度思考,更不能針對現實問題進行答疑;有的黨員干部思政教育浮于表面,碰到問題就回避,習慣于拋出問題而不解決難題,沒有把思政教育答疑解惑、凝聚振奮人心、推動工作的目標貫徹落實下去。理論來自實踐,又指導服務于實踐。思政教育要與現實緊密結合起來,以基層群眾發展實際為立足點,變“高大上”為“接地氣”,才能讓群眾獲得思政教育“紅利”。黨員干部要善于捕捉熱點、關注社會現象,通過講紅色故事等來闡述深刻道理,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讓基本原理變成生動道理,主動、及時回應社會現實問題和群眾的困惑。
要立足群眾需要,創新學習形式,提升學習效果。由于受到經濟、文化程度、地域等因素的影響,基層尤其是農村地區群眾往往對機械式的理論宣講不太“感冒”,這也間接導致群眾不愿意學習思政理論。僵化地說教難以做到“聲聲入耳”,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才能讓政治理論教育入腦入心入行。黨員干部擔負著在聯系服務群眾中教育引導群眾的職責,有義務引導群眾加強思政學習。要著力改變單一的“你說我聽”模式,以問題設置、互動交流、案例解析、調查實踐等方式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也要在載體和工具上充分利用好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以微電影、小品、小組討論等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著力在樂學、愛學、愿學的新形式課堂中推動群眾自覺參與、有效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