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斌,張旭旭,張亞明,王亞軍
(1.內蒙古金山礦業有限公司,內蒙古 呼倫貝爾市 021000;2.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湖南 長沙 410012;3.國家金屬采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 長沙 410012)
額仁陶勒蓋銀礦主采礦體分布在36~31 線之間,礦體呈似層狀賦存于硅質碎裂蝕變安山質凝灰角礫巖中。礦體傾角一般在15°~55°之間,局部偏大,達到73°。礦體走向長度超過1000 m,最大斜深超過1400 m,礦體厚度在0.29~26.47 m 之間,主采礦體平均厚度為3.65 m,局部區域可見厚大連續性礦體,厚度變化系數為103.10%,屬較穩定型。礦區主采礦體中銀平均品位為202.47 g/t,礦體厚大連續區域銀平均品位也能達到120 g/t 以上,噸礦價值較大,銀品位變化系數為96.95%,屬均勻型。
礦山淺部由于礦體厚度較薄,且厚度大多在40°左右,基本采用淺孔留礦法進行回采。當回采到460 m 中段時,礦體厚度急劇變化,且礦體傾角變陡,原有采礦方法難以在這部分區域應用。經研究,針對深部開采區域礦體賦存情況,提出采用分段鑿巖階段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進行開采[1?3]。
額仁陶勒蓋銀礦460 m 中段中深孔采場主要包括460~500 m 之間的32 線礦體,采場礦體由3 條穿脈工程控制,控制礦體長度接近90 m,礦體平均寬度為38.88 m,采場銀品位為103.15 g/t,采用分段鑿巖階段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進行回采(見圖1)。

圖1 分段鑿巖階段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
采場沿礦體厚度方向布置,在礦體走向方向劃分第一步驟和第二步驟采場。分兩步驟回采,一步驟采場寬為15 m,二步驟采場寬為20 m,采場長度為礦體寬度,中段高度為40 m,頂板留2~3 m厚的護頂礦層。沿礦體走向方向隔一采一,一步驟采場生產完畢后,采用高強度充填體充填,二步驟采場待兩側采場充填完畢且養護一段時間后,再開始采準切割和回采工作,二步驟采場回采完后采用低強度充填體充填。每步驟采用分段鑿巖階段出礦回采,分為460,473.3,486.6 m 三個分段,各分段崩下礦石集中于460 m 中段塹溝底部結構出礦。
采用脈外階段運輸巷道(2.5 m×2.5 m)和穿脈出礦巷道(2.5 m×2.5 m)構成礦塊的聯合采準工程。礦體下盤布置出礦溜井和廢石溜井。相鄰的第一步驟和第二步驟采場共一條出礦穿脈。各分段水平施工一條下盤脈外沿脈平巷,從各分段下盤沿脈平巷開始掘進分段鑿巖巷道。460 m 水平掘進出礦巷道和裝礦進路,裝礦進路間距為10 m,與出礦巷道交角為50°。
各分段水平采場在礦體近上盤位置掘進切割橫巷和切割天井。在切割橫巷內,采用YGZ-90 型中深孔鉆機施工平行中深孔,以切割井為自由面和補償空間分段爆破形成切割槽。
一步驟采場切割槽施工完成后,便在分段鑿巖巷道內采用YGZ90 鉆機施工上向扇形孔,自上而下逐個分段分次組織裝藥爆破,通常上部分段回采超前下部分段10 m 左右。
根據類似礦山礦巖條件,確定采場炮孔孔徑為Φ65 mm,排距為1.2~1.6 m,孔底距為2.0~2.4 m。中深孔采場爆破參數還可以結合所采用的炸藥類型及其特性、孔徑、炮孔布置形式、裝藥結構、爆破方式等因素,通過系列爆破試驗分析確定。
炮孔施工完后,采用BQF-100 裝藥器向炮孔內裝填粉狀乳化炸藥,連接好爆破網路,向切割槽依次分段爆破崩礦。崩礦時自上分段向下分段依次進行,即上分段崩礦超前下分段,上下分段之間崩礦后形成臺階。每排炮孔之間用普通毫秒導爆管雷管進行分段微差爆破,同一排炮孔間也可以進行分段微差爆破。采用孔底起爆,導爆管雷管的腳線從炮孔中引出,各炮孔的雷管腳線捆綁在孔外主導爆索上,用雷管起爆主導爆索,主導爆索引爆導爆管,導爆管雷管引爆炮孔內的乳化炸藥。
崩下礦石在460 m 中段水平用鏟運機出礦,鏟運機通過運輸巷道、出礦巷道進入裝礦進路,鏟礦后將礦石倒入出礦溜井。
2.1.1 孔口起爆方式
孔口起爆方式是炸藥裝入炮孔后,孔口附近的起爆藥包起爆產生的爆轟波從孔口傳至孔底,引爆整個炮孔內炸藥的一種起爆方法(見圖2)。

圖2 孔口起爆
由于孔口起爆方式起爆藥包位于孔口,起爆時有可能將導爆管雷管炸斷引起拒爆,一般在孔口起爆時全程敷設導爆索,并將同段起爆炮孔的導爆索用三角連接。
2.1.2 孔底起爆方式
孔底起爆是把起爆藥包(裝有炸藥和導爆管雷管的孔底起爆器具)放在孔底附近,然后在炮孔中裝入炸藥,使爆轟波從孔底傳至孔口,從而引爆炮孔內炸藥的一種起爆方法(見圖3)。

圖3 孔底起爆
由于雷管在裝入孔底時距離較長,為了避免摩擦使得雷管失效而造成拒爆,一般在孔底起爆具中裝入雙發同段雷管。
2.1.3 起爆方式對比分析
采用孔口起爆方式時,引爆孔口起爆藥包后,高能爆轟氣體極有可能向孔外做功釋放能量,致使傳爆效率較低,能量溢散明顯。孔底引爆能明顯減少爆轟氣體能量的溢散損失,大部分能量可作用在對介質的作功上。兩種起爆方式爆轟能量實際利用率差別大,導致其爆破效果差別較大,孔底起爆方式實際爆破效果更優。
孔口起爆時,孔底部分容易產生大塊,不便于后期鏟裝,影響鏟運機出礦效率,同時增加二次爆破費用。另外,全程敷設導爆索也增加爆破費用,且容易破壞眉線,給后排裝藥爆破增加困難。
中深孔的爆破采用同排孔間微差V 型爆破[4-6],采用這種爆破方法,可避免同排同段起爆高應力疊加導致的爆破擠死情況。同排及相鄰炮孔排面采用不同段數雷管起爆,充分利用爆破能量,能有效創造爆破自由面和補償空間。相鄰兩排炮孔雷管段位布置如圖4 所示。

圖4 相鄰兩排炮孔布置及起爆雷管段位
采用同排孔間微差V 型爆破方法的爆破效果更優,崩下礦石塊度更均勻。與同排同段的爆破方式相比,崩下礦石大塊率減少,炸藥二次損耗更少,采礦出礦效率也明顯提升。同排孔間微差V 型爆破方法能更好的保護眉線,為采場后續爆破及采場出礦創造了有利條件。
裝藥過程中,炮孔堵塞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炮孔堵塞直接影響爆破能量的利用,對爆破效果影響較大。堵塞長度與孔徑及抵抗線大小關系密切,也與炮孔孔深、礦巖性質、裝藥長度等相關聯,炮孔堵塞材料和結構會對爆破效果造成影響。
當炮孔孔徑、炮孔長度及抵抗線增加時,炮孔堵塞長度也應有一定程度的增長,反之亦然。增加堵塞材料的內摩擦系數等技術參數,優化堵塞結構,堵塞長度可以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由此可見,炮孔孔徑、炮孔長度及抵抗線等參數確定情況下,為了保證炮孔內炸藥充分反應,提高爆破能量的利用率,合理的堵塞結構及堵塞長度也至關重要。
460 m 中段中深孔采場炮孔采用普通編織袋卷起放入炮孔內堵塞即可,堵塞長度一般與排距相當,即1.5 m 左右。
2020 年6 月4 日,中深孔采場2 分層采用孔口起爆并全孔敷設導爆索的方式爆破后,整個斷面頂部及兩側較前一次爆破有接近2 m 的內縮,且在爆破斷面能看到部分殘孔保存完好,未爆破完全的炮孔內還能明顯看到炸藥及導爆索殘留,爆破后現場情況如圖5 所示。

圖5 孔口起爆爆破照片
對于此次該爆破,可能存在的原因分析如下:
(1)炮孔內導爆索與起爆用的導爆索未進行三角連接,導致導爆索無法正常傳爆。三角連接如圖6 所示。

圖6 導爆索的三角形連接
(2)孔口起爆且全孔敷設導爆索一般采用同排同段雷管起爆,本次爆破對同排炮孔進行了分段處理,可能導致先爆破的碎石切斷了相鄰炮孔的導爆索,導致導爆索無法傳爆,從現場部分炮孔底部內炸藥未引爆且有導爆索露出可以看出,殘留的未起爆導爆索是被炸藥炸斷的。
(3)現場裝藥過程中,炮孔內裝藥密度達不到爆破要求,裝藥不到位,以至于無法正常傳爆,這就是部分炮孔孔底殘留炸藥的原因。按照爆破標準與規范要求,裝藥時拔管速度應均勻,并控制在0.5 m/s 以內。
2020 年6 月20 日,對上一次排面爆破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且對采場進行處理后,繼續進行中深孔爆破。本次爆破設計采用孔底起爆方式,整體爆破效果良好,眉線留存較好,爆破塊度適中。但裝藥前清理炮孔過程中由于礦巖條件較破碎,部分炮孔中存在較多碎石塊難以清理干凈,致使孔底起爆具無法裝入到孔底位置,同時炸藥也難以裝滿,這部分炮孔在爆破后可以明顯看到殘孔,從而導致懸頂現象產生,兩側低角度炮孔也產生了采場邊界內縮的情況。爆破現場情況如圖7 所示。

圖7 孔底起爆爆破現場照片
由于礦巖條件復雜,存在孔底起爆具和炸藥難以裝到預定位置的情況,對爆破效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建議礦山施工炮孔時采用更大直徑且質量好的鉆頭,調整爆破參數,適當增大孔底距和排距,降低爆破作業時通孔的難度,提高通孔及裝藥的效率,減少工人在現場作業的時間,提升爆破效果,從而有效提升采場生產能力。
根據現場情況,初步分析中深孔采場爆破存在如下主要問題:
(1)由于井下礦巖條件較破碎,部分炮孔中存在較多碎石塊難以清理干凈,致使無法裝藥,部分炮孔在裝藥過程中仍有碎石掉落,卡住裝藥管和孔底起爆具,致使部分炮孔裝藥未能裝到孔底,影響爆破效果;
(2)中深孔采場部分區域節理裂隙較發育,在裝藥過程中部分散裝藥進入節理裂隙,造成炮孔內裝藥密度不足,在沒有全程敷設導爆索的情況下可能使部分炮孔內有拒爆現象,造成大塊較多,部分礦石未爆破下來,影響后續爆破;
(3)炮孔在施工后沒有進行全面驗孔,炮孔施工質量不清,爆破設計只能按照前期炮孔設計參數,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
(4)中深孔設計時角度為6°的邊孔在爆破后前方堆滿礦石,在爆破時缺少自由面,影響爆破效果。
為改善礦山中深孔爆破效果,主要建議如下:
(1)針對破碎礦巖條件下中深孔的施工,借鑒其他礦山采用PVC 塑料管保護炮孔,防止在前排炮孔爆破時碎石掉落堵塞炮孔;
(2)增加孔徑至70 mm 左右,減少碎石卡住炮孔的風險,同時根據炮孔直徑調整相應的爆破參數;
(3)中深孔炮孔施工完成后需進行驗孔,對達不到設計要求的炮孔進行補孔,再根據實測進行爆破設計;
(4)在中深孔設計時,調整邊孔角度,同時采用同排孔間微差V 型爆破,保證邊孔爆破時有充分的自由面,改善爆破效果;
(5)建議采用孔底起爆,降低大塊率,便于后期鏟裝,提高鏟運機出礦效率,同時減少二次爆破費用和保護眉線;
(6)建議對一步驟采場采空區進行掃描,準確計算出二步驟采場的礦體邊界,在二步驟采場炮孔設計時,可控制炮孔因而降低損失貧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