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克勇,杜松濤,郭曉明
(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鉆采工程技術研究院,四川德陽618300)
隨著勘探開發的縱深發展,塔里木油田BZ-DB區塊萬億方大氣區正在逐步形成,預計到2025 年將實現BZ-DB 區塊 100×108m3產能建設目標。BZ 區塊特別是BZ1井區地層發育著平均厚度達5000m的巨厚礫石層,采用常規泥漿鉆井方式,其機械鉆速低,鉆井周期長[1],單只鉆頭進尺少,嚴重制約著該井區鉆井工程提速提效。前期在該井區試驗空氣鉆井技術,試驗效果較好,但在實施井段選擇、井斜控制以及井壁穩定性、地層出水等方面還存在制約因素,需要從方案設計進行優化,才能進一步確保空氣鉆井的成功實施。
影響空氣鉆井成敗有兩大地層客觀因素,井壁穩定性與水層分布,一旦井壁失穩,就會影響到空氣鉆井井下安全,而地層出水會加劇井壁失穩現象,特別是深井中這種現場更為明顯。
按照地層壓實程度,地質上將BZ1 井區巨厚礫石層劃分為未成巖段、準成巖段和成巖段,未成巖段,地層松散,膠結程度低,可鉆性好;準成巖段處于未壓實—壓實過渡段地層,可鉆性中等;而成巖段壓實程度變高,可鉆性變差。地質預測BZ701井將鉆遇5600m的巨厚礫巖層,按壓實程度劃分如表1所示。

表1 BZ701井礫石層壓實程度劃分表
未成巖段礫巖地層欠壓實,在常規泥漿鉆井過程中易發生井漏、遇阻、掛卡、憋跳鉆、斷鉆具、垮塌等復雜情況;若采用空氣鉆井工藝,無液柱壓力支撐井壁,井壁將更容易發生失穩現象,BZ8 井200~256m 采用空氣/霧化鉆井方式,因井壁出現失穩現象而結束空氣鉆井,實踐證明巨厚礫巖未成巖段不適合開展空氣鉆井工藝。同時,未成巖段由于其可鉆性較好,從鉆井成本方面考慮,常規泥漿鉆井方式更適合。
準成巖段—成巖段地層較未成巖地層壓實程度變好,隨著井深增加其井壁穩定性越好,可鉆性變差,統計分析BZ701周邊三口鄰井BZ2、BZ8、BZ18空氣鉆井工藝試驗成果,如表2所示,三口鄰井在準成巖段—成巖段地層實施空氣鉆井未出現井壁失穩現象,井壁穩定性較好,空氣鉆井工藝實施取得良好效果。

表2 BZ701井三口鄰井空氣鉆井試驗成果表
礫石層屬于粘土膠結,水化作用明顯,容易出現井下垮塌,出水后地層坍塌現象和井眼擴大率也會明顯增大。收集分析BZ1 井區泥漿實鉆資料分析顯示,第四系—庫車組上部2100m 為水層集中分布段,庫車組中上部2100~2600m 分布有少量水層,庫車組2600m以下—康村組中下部不含水層。 BZ101、BZ102 上部地層可能水層分布如圖1所示。

圖1 BZ101、BZ102上部地層可能水層分布圖
三口鄰井BZ2、BZ8、BZ18 在空氣鉆井過程中,未見明顯水層分布,在BZ701井出水可能性較小。
根據可行性與周邊鄰井分析,在BZ701 井準成巖段2800m 以下,不含水層分布,井壁穩定性相對較好,適合實施空氣鉆井工藝,方案設計中考慮在BZ701 井3000~5000m 井段實施空氣鉆井,在準成巖地層,有效避開水層分布,有利于空氣鉆井工藝的實施,但還得綜合考慮沉砂清理、井斜控制與測量工藝。
BZ701 井3000~5000m 井段存在礫石層準成巖與成巖地層,準成巖地層膠結較為疏松,經過大排量空氣沖刷會形成不規則井眼,會造成沉砂不能完全帶出井筒現象,這種情況在成巖段同樣存在,預測BZ701井在空氣鉆井過程中,沉砂厚度最高可達30m 左右,因此,設計采用閥式連續循環鉆井工藝技術。
閥式連續循環鉆井工藝預先將連續循環閥配在立柱(單根)頂端,鉆完上一個帶有連續循環閥的立柱(單根),連接側循環管線至連續循環閥側閥,進行側向循環通道切換,待立柱(單根)接卸完畢后再進行正向倒換,實現了在起下鉆、接立柱(單根)過程中循環介質不中斷的鉆井工藝[2-5],實現了沉砂的持續懸浮,為沉砂超過30m實現接立柱、鉆進創造了條件。
從理論分析角度出發,由于空氣鉆井主要靠極高的返速來帶出井底巖屑,舉升能力有限,然而,大排量又存在對井壁沖刷作用,形成不規則井眼,因此,深井空氣鉆井都存在沉砂現象,井壁穩定性越好,沉砂會越少;同時,在清理井底沉砂時,通過適當調整參數,可以有效減少井底沉砂。
空氣鉆井目前在BZ區塊防斜打直主要依靠鉆具組合的鐘擺力與控制鉆時相結合方式,其原理是延長鉆時,有效增加井眼低邊的重復切削次數,犧牲機械鉆速來達到降斜的目的,因此,需要鉆具組合具有更強的鐘擺力、更大的剛性。統計分析BZ區塊深井空氣鉆井鉆具組合使用效果發現相似規律,使用11寸鉆鋌非標鉆具組合在17寸以下井眼,具有更強的鐘擺力、更大的剛性,相同參數條件下穩斜降斜效果更好,如表3所示,BZ701井空氣鉆井方案設計鉆具組合為11寸雙扶與11寸塔式鉆具組合。
空氣鉆井目前還未有成熟的隨鉆測量與井下動力工具,無法實時監測到井斜、方位等參數,特別是在實施井深超過3000m 的井中,目前試驗的隨鉆測量儀器都尚未成功傳輸數據,因此,超3000m以上深井空氣鉆井井斜測量只能依靠電纜測斜車測量。

表3 BZ區塊17寸以下井眼深井空氣鉆井鉆具組合使用效果表
BZ區塊空氣鉆井在有沉砂條件下,在測斜前須盡量帶出井筒沉砂,為井斜測量創造條件,其工藝流程為:鉆進至測斜井深—循環—連續循環起鉆—停氣—下鉆探沉砂面—甩單根—測斜。
BZ701井空氣鉆井現場實施井段為3088~5000m,有效避開了未成巖段及水層的影響,進入準成巖段300m以上,空氣鉆井進尺1912m,鉆井周期23d,兩趟鉆,平均機速為4.91m/h,較鄰井常規泥漿鉆井提高了3~4倍,節省了鉆井周期30d以上,節約了鉆頭費用超100萬元。
第一趟鉆具組合11寸雙扶由于使用9寸本體扶正器,扶正器發揮作用有限,井斜呈微增趨勢;第二趟鉆具組合采用11 寸塔式(井段4208~5000m),增加了11寸鉆鋌使用,增強了鉆具組合剛性與鐘擺力,達到了降斜的效果。
通過使用非標鉆具組合,適時調整參數、延長循環時間等方式,沉砂厚度控制在20m以內,如表4所示。

表4 BZ701井測斜沉砂厚度統計表
井斜控制如圖2 所示,對比BZ2 井使用預彎+9 寸雙扶,BZ701 井在庫車組下部4200~4720m 井段使用11 寸非標鉆具組合降斜效果明顯,而BZ2 在庫車組下部4200~4530m 井段井斜處于增加趨勢;在康村組地層,BZ701井11寸非標鉆具組合降斜效果更加明顯。
通過對比分析,也可以發現,BZ2與BZ701井在庫車組與庫村組有相同的井斜變化趨勢,庫車組地層增斜,康村組地層降斜。
(1)通過BZ區塊礫石層井壁穩定性與水層分布統計分析,優選出BZ701 井適合空氣鉆井3000~5000m井段,并針對沉砂情況設計了連續循環鉆井工藝,現場應用效果較為理想;
(2)通過深井空氣鉆井鉆具組合使用效果分析,設計了剛性更強、鐘擺力更大的11寸非標鉆具組合,達到了理想的井斜控制效果;
(3)通過現場應用對比,發現在相同條件下庫車組地層增斜能力較強,而康村組降斜能力較強;

圖2 BZ701井、BZ2井空氣鉆井井斜對比圖
(4)地層為客觀不可改變因素,建議在地面針對地層出水,做好預案與準備工作;同時加快隨鉆測量與井下動力工具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