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發海
(中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十采油廠,黑龍江大慶166405)
N 氣田含氣面積 44.3km2,探明儲量 33.82×108m3,目前僅投產氣井2口,開發潛力較大,但受斷層切割影響,儲層發育連續性差,氣藏規模較小,儲量豐度低,外加氣田處于松花江流域,地面條件復雜,氣田有效動用難度大。為此,通過對N氣田水平井、斜井等開發方式的可行性評價,優選井網與儲層匹配的最佳開發方式,實現氣藏儲量的有效動用。
N 氣田主體區位于長春嶺背斜構造東部,構造形態為南北向斷層切割背斜形成的地壘斷塊,沿背斜軸向形成脊部高、兩翼陡的拱型地壘,T2 層以下斷層走向為北—北東向,少數為近南北向,大部分為正斷層,延伸長度2~6km,多數斷距15~100m,最大斷距120m;氣田主要發育扶楊油層,有效厚度軸部較厚、翼部變薄,砂體的延伸方向以北東—南西向為主,縱向上發育40個砂體,有效儲層23個,有效儲層鉆遇率低,砂體連續性差。
N氣田儲層發育層多而薄,橫向連續性差,加之斷層發育,氣藏規模較小、儲量豐度低,且位于松花江流域,地面條件復雜,屬于難采儲量。在開發方式上,需結合地面條件選擇斜井、水平井及直井相結合的布井方式,使井網與儲層匹配,實現氣藏儲量的有效動用,從而提高氣藏開發效果。
N氣田儲層層多且薄,不穩定,直井開發效果不明顯,對于砂體呈片狀發育的FI5、FI7、YI7 幾個砂體可部署水平井,其他砂體不穩定區域可考慮斜井。
考慮到儲層鉆遇率的問題,當儲層厚度小于6m時鉆水平井風險過大,而當儲層厚度過大時,水平井與直井產能替換比會過小,而鉆水平井費用比直井費用大。因此部署水平井的儲層厚度不宜過大。
通過對N 氣田地質特征分析,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該區水平井適用的地質條件:
(1)儲層厚度:儲層厚度1.6~53.6m,平均19.1m,厚度較薄,水平井相對直井可獲得較高的增產倍比;同時儲層厚度又大于6m,有利于控制水平段井眼軌跡。但部分儲層厚度過小,小于6m,故而水平井段井眼軌跡較難控制。
(2)儲層連續性。N氣田砂體多呈透鏡狀發育,僅幾個主力層呈片狀發育,對地面條件復雜、儲層片狀發育的區域可部署水平井,從而擴大連通范圍,增加可動用儲量,提高氣藏儲量動用程度及單井產能,減少鉆井數量及地面基建等投資。
(3)儲層的各向異性的影響。由于儲層垂向滲透率越大則水平井效果越明顯,而各向異性系數越大則水平井效果越差。如果儲層裂縫不發育,且儲層垂向滲透率小,對儲層水平井產能影響較大。
(4)儲層深度。從工藝角度考慮,水平井鉆、完井液如果返排不暢則易形成地層污染,對水平井產能構成影響。N 氣田儲層較淺,深度750~890m,有利于水平井鉆、完井液返排,減輕儲層污染。
(1)N 氣田發育兩套層系、40 個砂體,有效儲層23個,儲層發育較多,但單層厚度較小,平均單層厚度僅為0.8m;統計已完鉆井有效儲層鉆遇率較低,其中鉆遇率大于50%的砂體僅有3個,表明該區儲層發育極不穩定,砂體連續性較差。因此,從儲層發育狀況分析,為充分利用儲層,N氣田比較適合部署斜井,尤其砂體不穩定區域。
(2)從地面條件分析,N 氣田位于松花江流域,地面條件復雜,鉆斜井可以減少鉆井井數,增加儲層鉆遇厚度和可動用的地質儲量。
以N氣田N2井為例分別計算直井、斜井與水平井的產能,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出當斜井井斜角為0°時,斜井產能與直井一致,當斜井井斜角向90°接近時,斜井產能向水平井產能接近;當水平井長度過小時,水平井產能甚至可能小于斜井產能,故在氣藏設計時需要綜合考慮鉆井工藝和經濟的可行性。計算結果見表1。

表1 N2井不同井斜角時的產能
建立數值模擬模型,對N氣田按表2設計的方案進行數值模擬,時間為30年。通過對各開發方式及開發速度下達到產能規模所需井數、平均單井穩產期、穩產期平均采出程度及最終采出程度進行對比,找出較優的開發方式。

表2 模擬方案設表計表
(1)以斜井產能替換比1.5,水平井產能替換比2.0,模擬不同采氣速度下,達到相同產能規模時,不同開發方式的開發效果(見表3)。
當采氣速度為2.0%時,達到相同產能規模所需斜井比直井少8口、水平井比直井少11口,穩產期采出程度斜井比直井大10.0%、水平井比直井14.0%,最終采出程度斜井比直井大5.0%、水平井比直井大3.0%。
當采氣速度為3.0%時,達到相同產能規模所需斜井比直井少11 口、水平井比直井少17 口,穩產期采出程度斜井比直井大13.0%、水平井比直井20.0%,最終采出程度斜井比直井大6.0%、水平井比直井大9.0%。
當采氣速度為4.0%時,達到相同產能規模所需斜井比直井少6口、水平井比直井少13口,穩產期采出程度斜井比直井大7.0%、水平井比直井16.0%,最終采出程度斜井比直井大6.0%、水平井比直井大10.0%。
模擬結果顯示,當以相同采氣速度生產時,水平井越長、斜井井斜角越大、產能替換比越高,則達到相同產能規模所需井數越少,且水平井穩產期>斜井穩產期>直井穩產期。

表3 不用采氣速度開發方式對比表
(2)以井底最小控制壓力0.5MPa,模擬預測采氣速度為1.5%、2.0%、2.5%、3.0%、3.5%及4.0%時,直井、斜井及水平井開發效果見圖1~圖3。
當用直井進行開采時,采氣速度越大則穩產期越短,當采氣速度不小于3.5%時,基本已經沒有穩產期,開井即開始減產,故直井采氣速度不宜過大。此外采氣速度越大則初期井底流壓越小且井底流壓下降越快。
采用斜井、水平井進行開采時,采氣速度越大則穩產期越短,初期井底流壓越小且井底流壓下降越快。
模擬結果顯示,當以不同采氣速度采氣時,不論以何種方式(直井、斜井、水平井)開采,隨采氣速度增大穩產期越短,開采初期井底流壓較小且流壓下降較快,累產氣量逐漸增大,但增幅逐漸減小。
綜上所述,當進行布井時,可先考慮在適合水平井的區域布水平井,再根據所要達到的產能規模,在適合斜井的區域布適當數量的斜井,然后再跟據產能規模確定直井數。
由于N氣田儲層較淺,地層壓力較低,如果采氣速度過大,則容易導致流壓過低,穩產時間短,故采氣速度不宜過大,約為1.5%~2.0%左右。
當采氣速度為1.5%時,達到產能規模需要直井17口,除去現有的10口,還需要直井7口。若水平井產能替換比為2.0,斜井產能替換比為1.5,則依照斜直井為主,水平井為輔的原則,對地面條件差的井區部署水平井1 口,地面條件相對較好的部署斜井2 口,地面條件好的部署直井2 口。若水平井產能替換比為2.5,可考慮布水平井1口、斜井3口。
當采氣速度為2.0%時,達到產能規模需要直井23口,除去現有的10 口,還需要直井13 口。若水平井產能替換比為2.0,斜井產能替換比為1.5,則依照斜直井為主,水平井為輔的原則,對地面條件差的井區部署水平井2 口,地面條件相對較好的部署斜井4 口,地面條件好的部署直井3 口。若水平井產能替換比為2.5,可考慮布水平井2口、斜井4口、直井2口。


(1)論證得到了N 氣田水平井、斜井開發的可行性,計算結果表明,斜井和水平井開發都是可行的,但水平井開發風險相對較大,宜考慮以斜直井為主,水平井為輔。
(2)利用數值模擬方法,得到了N 氣田不同井型下產量、壓力隨時間的變化關系,為正確開發N 氣田提供了基礎;N氣田采氣速度不宜過大,采氣速度宜為1.5%~2.0%,宜布水平井1~2口、斜井2~4口。
(3)當布水平井時,考慮到砂體展布范圍,布井層位宜大于6.0m,否則砂體易尖滅,展布范圍不夠大,水平井儲層鉆遇長度會比較短,產能會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