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鵬程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全國文化中心,有著多元的文化市場主體、豐富的文化市場業態、蓬勃的文化市場活力,文化市場治理成為構建新時代首都超大城市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北京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總隊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使命任務,按照“政治建隊、紀律管隊、作風塑隊、科技強隊”總體思路,牢固樹立政治思維與法治思維相統一的執法理念,積極探索推進首都文化市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效路徑。
深化改革。順應文化市場科學發展的內在規律,持續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既是文化市場執法力量的整合重組,也是培育文化市場治理優勢、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動力所在。北京市堅持首都意識、首善標準,全面落實中央《關于深化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整合文化、旅游、文物三支執法隊伍及宗教執法權,組建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總隊。探索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雙重管理模式,集中行使文化、文物、新聞出版、版權、廣播電視、電影、旅游、宗教八個領域行政執法權。同時注重條塊結合、強化綜合監管,推動市區兩級綜合執法指揮調度體系建設,形成線上線下、多領域、大綜合的文化執法格局。
規范執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行政執法工作面廣量大,一頭連著政府,一頭連著群眾,直接關系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法治的信心。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事關首都文化市場治理能否取得合法性基礎和質效提升。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總隊扎實推進依法行政,聚焦行政執法的源頭、過程、結果等關鍵環節,深化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出臺23件執法規范性文件,系統梳理84部法規1041項職權清單,制定自由裁量基準制度,形成執法規范化體系。建立法制審核員、案卷評查員、執法師資三支隊伍,制定領導干部干預行政執法活動責任追究機制,向社會公開執法人員“三嚴禁”規定,層層壓實主體責任。
黨建引領。黨的領導是破解首都文化市場治理難題的重要抓手,要堅持把黨建工作融入首都文化鐵軍建設全過程,把“看北京首先要從政治上看”的要求落到實處。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總隊明確提出樹牢政治思維與法治思維相統一的執法理念,在案件定性上首先尋求政治上的大依據,在具體案件辦理環節依法辦案、辦成鐵案,努力實現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的統一。以黨建品牌培育為牽引,著力打造“五個一”黨建精細化品牌、“五重兩堅持”干部管理規范化品牌、“四從一督查”管黨治隊精準化品牌,制定激勵干部創優爭先制度,積極營造公平公正、求真務實的干事創業機關工作環境。“首都文化鐵軍”建設呈現嶄新面貌,榮獲省部級(含)以上集體榮譽47個、全國“人民滿意公務員”等個人榮譽37個。
柔性執法更有溫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①《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強調 完善法治建設規劃提高立法工作質量效率 為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工作營造良好法治環境》,《人民日報》2019年2月26日,第1版。要將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全面納入法治化軌道,以柔性執法助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以良法善治保護和激發首都文化市場主體創新創造活力。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總隊堅持依法行政與企業有感相結合,深入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在全國文化執法領域率先出臺《初次違法后果輕微行為不予行政處罰實施辦法》共兩批次38條免罰清單,累計免罰額850余萬元,惠及企業400余家,真正做到寬嚴相濟、法理相融。創新以“風險+信用”為核心的文化市場分級分類監管模式,建立44類主體紅黃藍綠四色分級評價監管體系,開展差異化服務監管,推動形成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
接訴即辦更重精度。新時代首都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要讓人民生活幸福。必須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文化執法實踐,實現管理、執法和服務有機統一,以民生訴求小切口撬動文化市場大治理。注重在“接轉辦”上下功夫,搭建接訴即辦高效平臺,建立舉報案件“接轉辦”閉環運行機制,完善受理、辦理、回訪、考核一體的標準化管理模式,做到立接立轉、立轉立辦。注重在“治未病”上下功夫,主動應對“掃黃打非”、非法一日游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創新開展“季度破題”活動,實現提質降訴的目標。2021年度接訴即辦工作在市級部門考核中排名并列第一。
重點打擊更顯力度。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依法打擊非法是關鍵一環。發揮重大典型案件示范作用,努力讓群眾在每起案件辦理、每件事情處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切實推動首都文化市場健康有序繁榮發展。把知識產權保護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建立版權保護綠色通道,查辦未經授權擅自使用“冰墩墩”案、侵犯“小黃人”“功夫熊貓”卡通形象著作權案。嚴厲打擊文化市場各類侵權盜版行為,查辦新中國成立以來出版物領域罰沒款數額最大案,依法平等保護文化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彰顯首都文化執法震懾力。
加強網絡文化陣地建設。北京作為網都,集中了全國90%的重點網站,處在意識形態工作的最前沿。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論述,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建立4類13項網絡安全風險指標體系,抓好事前科學預警、事中跟蹤查辦、事后評估總結,將苗頭隱患疏導在早、化解在小。著力推動監管關口前移,出臺網絡平臺審核工作指引、審核人員備案臺賬、審核人員業務培訓三項制度,建立執法機關督導、行業協會引導、企業自主監控“三位一體”監管機制,舉辦首屆北京網絡直播與網絡視頻行業從業人員知識競賽,壓實網絡內容審核主體責任,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
創新“互聯網+執法”監管。中共中央、國務院《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明確要求,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互聯網+”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將“互聯網+”監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落實全面建設數字法治政府要求,將數字監管融入文化執法事業發展,創新打造以信用監管、智慧監管、規范監管、協同監管四大模塊為核心的文化市場信息化監管平臺,實現執法辦案全程網上運行。探索企業“電子函詢+自我聲明”相結合的遠程電子監管模式,破解“大市場小隊伍”監管難題。應對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元宇宙等新技術新應用迅猛發展,編制北京市智慧文化執法發展規劃(2022—2025年),促進首都文化市場治理智能化與法治化的深度融合。
提升網絡綜合治理水平。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總隊堅持發展和治理相統一、網上和網下相融合,在全國率先成立網絡文化執法專業隊伍,全面提升網絡綜合治理能力。深入開展“護苗”“劍網”等專項行動,堅定推進文娛領域綜合治理,查辦全國文化市場首例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案、“動漫之家”暗設隱蔽通道提供違規內容案,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新華網等主流媒體集中報道,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
建立執法協同聯動機制。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總隊樹立一盤棋意識,強化系統治理,構建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的執法協同聯動機制,對解決執法信息不暢、監管執法碎片化等突出問題具有重要意義。下好京津冀聯防聯控聯治先手棋,簽署《京津冀地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開展案件協作160余件次,實現線索發現、接轉、處置全閉環無縫銜接。建立與中央部委、行業部門、公檢法司案件會商機制,形成上下聯動、橫向協同、齊抓共建的工作格局,著力破解疑難復雜案件法理支撐、行刑銜接案件移交移送等問題,綜合執法效能顯著增強。
用好行業協會橋梁紐帶。文化市場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單純依靠傳統的政府力量難以實現有效治理,必然要從“政府主導”轉向“多元共治”。行政執法與行業自律相結合是完善市場監管體系的重要內容,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自律管理作用,形成多元治理新模式。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總隊與京版十五社反盜版聯盟在維權綠色通道、線下專案打擊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合作機制;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海關、北京古玩文物藝術協會共同簽訂文化執法三方聯動機制,共同守護首都文化國門。
建強基層治理網絡體系。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基層是首都文化市場治理的基礎單元和重要支撐,專兼職基層監督隊伍是提升首都文化市場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堅持以網格化監管推進基層治理精細化,將全市471名文化市場義務監督員、7374名文化市場網格員隊伍覆蓋市區300多個街鄉鎮、6500多個社區村,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一網覆蓋的管理服務體系,不斷發展壯大群防群治力量,實現文化市場主體的全天候、全方位監管,有力打通首都文化市場治理的“最后一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