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明春 羅威
目前多采用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治療心臟瓣膜病,患者需接受終生抗凝治療。華法林是常用抗凝藥物,但在長期服藥過程中血栓等并發癥發生風險較高,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因此,提高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后患者的抗凝治療依從性尤為重要。患者在住院期間有醫護人員的指導與監督,服藥依從性較好,出院后由于角色轉變、缺乏有效監督等因素影響,服藥依從性下降,降低疾病治療效果[2-3]?!耙徊∫黄贰卑o理框架、護理方案和護理??破放迫糠郑o理干預貫穿患者入院、住院、出院和隨訪全過程,可為患者提供有效的監督和幫助。本研究旨在探討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后患者護理過程中采取“一病一品”干預的效果?,F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10月—2021年2月于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行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患者200例。納入條件:均接受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治療;術后口服華法林行抗凝治療;小學及以上文化程度;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條件:伴嚴重貧血、有出血史及出血傾向等抗凝禁忌證;術后存在腦梗死、昏迷等嚴重并發癥;嚴重精神病。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觀察組中男56例,女44例;年齡32~68歲,平均50.25±3.29歲;心功能分級:II級32例,III級42例,IV級26例。對照組中男59例,女41例;年齡33~68歲,平均50.29±3.25歲;心功能分級:II級36例,III級40例,IV級2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心功能分級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批準。
1.2.1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干預,為患者詳細講解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治療的目的、注意事項,嚴密監測患者心率、血壓等體征變化,發現異常立即匯報給醫師對癥處理。
1.2.2 觀察組實施“一病一品”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成立“一病一品”??谱o理團隊:由1名護士長、5名責任護士組成護理小組,全面評估患者病情、對疾病知識認知程度等,結合實際情況,制訂護理方案。
(2)出院前健康指導:發放“抗凝日記表”,填寫患者個人信息、手術名稱和日期、出院日期、服用華法林劑量等,囑患者每日詳細記錄服藥時間、劑量,并將每次復查的國際標準化比值(INR)結果填入“抗凝日記表”。
(3)建立出院患者抗凝指導群:建立名為“抗凝互助小組”的微信交流群,告知患者如有抗凝方面的問題可在微信群咨詢,囑其將抗凝日記表拍照發送至微信群,評價患者日記表填寫情況,及時指出錯誤并改正。
(4)微信隨訪內容:于每周五行在線答疑活動,具體內容:①用藥指導。教會患者、家屬抗凝藥避免漏服的技巧,為患者準備7個口服藥杯,做好標記,每周一由患者、家屬共同擺出7 d藥量,每日下午收到服藥短信提醒后服藥,嚴格遵循醫囑按時按量服藥,密切觀察用藥不良反應,出現異常立即來院就診;強調抗凝監測的重要性,為患者制訂INR值監測時間表。②飲食指導。以營養豐富、低鹽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禁煙酒、辛辣刺激性食物,嚴格遵循少食多餐原則。③運動指導。術后30 d內避免劇烈活動、重體力勞動。術后3個月,依據身體情況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以散步、日常家務為主,逐漸增加運動量、時間,以不引起氣短、心悸為宜。
(5)短信提醒:將術后恢復注意事項、抗凝治療相關知識進行簡明編輯,每周五發送健康教育短信,每日17:00定期發送服藥提醒短信,依照INR復查時間安排,于每次復查前1 d發送短信提醒。兩組均干預4周。
(1)治療依從性:護理前后采用抗凝治療依從性調查表調查患者治療依從性,包括按時服藥、自我監測、合理飲食、定期復查4個維度,每個維度均有5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得分越高表示治療依從性越高。
(2)生活質量:護理后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包括心理健康、軀體功能、總體健康等8個維度,每個維度100分,評分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3)護理滿意度:護理4周后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包括服務態度、健康指導、操作技術等5個維度共2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1~5分評分法,總分100分,非常滿意:80~100分;基本滿意:60~79分;不滿意:<60分。其中>60分為滿意,滿意率=滿意例數/總觀察例數×100%。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施“一病一品”護理干預前,兩組自我監測、定期復查、按時服藥、合理飲食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自我監測、定期復查、按時服藥、合理飲食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抗凝治療依從性評分比較(分)
實施“一病一品”護理干預后,觀察組SF-36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SF-36評分比較(分)
實施“一病一品”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率比較
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后患者需接受長期抗凝治療,多數患者出院后由于行為自律性相對較差,常會出現服藥不及時、擅自增減藥量等情況,抗凝過量易發生出血,抗凝不足易產生血栓,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和生命安全[4-5]。常規護理多通過電話隨訪了解患者出院后情況,護理措施缺乏特異性、針對性,難以滿足患者多方位護理需求[6-7]。
“一病一品”護理較常規護理更具針對性、特色性,依據患者病情制訂針對性護理方案,為患者提供針對性護理干預。本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患者抗凝治療依從性評分和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表明“一病一品”在提高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后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療依從性、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中具有重要意義。在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后患者中實施“一病一品”護理干預,通過成立??谱o理團隊,制訂針對性護理方案,以及微信隨訪指導和短信平臺教育督促相結合的延續護理模式,為患者提供長期持久的專業指導、疾病信息[8-9]。微信具有互動性強、功能多樣等優點,利用多媒體形式直觀地進行雙向信息溝通,與患者保持緊密聯系,能夠增進護患間溝通,提高護理干預的專業性、準確性,患者易于理解和接受,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省醫療資源[10-11]。微信平臺在線答疑活動的定期開展,給予患者針對性用藥指導,可幫助患者掌握正確的藥物服用方法,動態觀察患者用藥情況,及時調整藥量,可滿足不同患者個體化用藥需求,從而提高抗凝治療效果。通過短信教育和服藥、復診提醒,能夠充分調動患者及家屬的主觀能動性,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12]。“一病一品”在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后患者中取得一定應用效果,為優質護理服務??平ㄔO提供一定指引作用,但本研究尚存在樣本量偏少、觀察時間短等不足,尚需在今后研究中延長觀察時間、擴大樣本量進行深入研究,并進一步完善、規范“一病一品”方案,以促進優質護理服務更好更有效地落實。
綜上所述,“一病一品”在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后患者中應用效果確切,能夠提升患者抗凝治療依從性,提高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