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曉潔 陳利莉 劉雪
顱內腫瘤是神經外科常見疾病之一,其病死率和致殘率都較高[1]。對于早期顱內腫瘤的患者來說,手術是最佳的治療方法,但是顱腦手術難度高,即使順利完成手術也可能存在較高的復發率[2]。另外大部分患者對顱腦腫瘤存在各種緊張憂慮情緒,加之腫瘤導致的各種癥狀,使患者在住院期間很容易產生多種不良情緒,這都對患者的預后產生不良的影響[3]。賦能教育是指通過強調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疾病的主動權,激發患者的內在潛力和主觀能動性,達到改善預后的目的[4]。近年來賦能理論已被運用到多種疾病的護理過程中,并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本研究將賦能心理護理運用在顱內腫瘤術后患者中,并探討對患者負性情緒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選取2019年3月—2020年10月醫院收治的顱內腫瘤患者118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所有患者經影像學檢查已確診為顱內腫瘤;患者均符合顱內腫瘤手術的適應癥;患者的目前生存期超過3個月;患者在參與研究前已經簽署執行同意書。排除條件: 排除合并顱內腫瘤外其他惡性腫瘤的患者;排除合并嚴重的精神癥狀的患者;排除無法與醫護人員進行正常的溝通和交流的患者。按組間基本特征匹配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均59例,對照組中男36例,女23例;年齡29~60 歲,平均 48.9±2.9歲。觀察組中男38例,女21例;年齡25~60歲,平均47.6±3.4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干預措施,觀察組采用賦能心理護理,主要內容如下:
(1)制定具體的賦能教育護理措施:由醫護人員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首先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使患者能夠主動講述內心的煩惱,醫護人員主動了解患者目前存在的心理問題以及發現患者出現的情緒變化,根據出現的問題制訂相應的緩解方案,注意與患者溝通時的語氣和態度。護士在進行各項護理操作之前,耐心地向患者解釋操作的目的,主要過程等,可以根據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包括圖片、宣傳手冊、視頻等,隨時回答患者在交流過程中提出的疑問。
(2)鼓勵患者主動表達情感: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期間鼓勵患者主動表述內心的情感,告知護理人員其存在的負面情緒和內心真實感受,使護理人員幫助患者合理的宣泄情緒,同時充分體現出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護理人員認真耐心傾聽患者的講述,不做任何評判,為患者講解腦腫瘤相關知識,對于存在肢體功能障礙的患者要告知患者進行康復。對于肌力較差的患者,指導其保持良好的功能位并進行各種關節的被動運動,當肌力逐漸上升時,積極進行各項具體的主動訓練,在患者能站立后,先在床邊保持站立,隨后逐步過渡到走路,甚至慢跑。
(3)制定護理計劃: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到護理過程中,在實施護理計劃時,護理人員及時評估和調整護理干預措施,對患者遇到的困難及時進行專業的指導,從而保證患者進行有效的康復訓練。為患者強調舒適護理,幫助患者保持環境的整潔,及時整理床鋪,指導患者采用舒適的體位并囑咐患者穿寬松的衣服,幫助患者進行正常生活能力的訓練,注意在進行操作時保護患者的隱私,熟練各項操作,并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以及內心情緒的為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采用播放音樂等方式安撫患者。
(4)鼓勵患者主動參與到自身疾病的管理過程中:在評估患者的生活飲食等習慣后幫助患者制訂相應的康復護理方案,鼓勵患者積極提出自我的意見,使其主動表達自己,告知患者自身良好生活習慣對疾病康復的重要性,對飲食不合理,生活睡眠習慣不好的患者進行有效干預,指導患者按照宣傳手冊上的相關知識強化自身行為,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幫助患者制定規律飲食和睡眠康復計劃,并鼓勵患者家屬積極參與到計劃的制定中。
(5)強調延續性護理:為患者建立健康宣教檔案,邀請患者進入微信群或QQ群,由我院的??谱o士負責每天積極進行線上互動,解答患者的疑問,采用微信或者電話的方式進行隨訪,明確患者在家時的康復和用藥情況,幫助患者正確用藥和鍛煉,對于出現明顯的藥物反應的患者根據醫囑及時調整藥物,另外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居家指導,使患者按時復診并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
(1)兩組患者的護理依從性:可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和不依從,采用我科自制的護理依從性量表進行評價。
(2)負性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 SAS)[5]和抑郁自評量表( SDS)[6]進行自我測評,分數越高提示負性情緒越明顯。
(3)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核心問卷[7]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分數越高提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采用 SPSS 25.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的比較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采用賦能心理護理后,護理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依從性比較
采用賦能心理護理前,兩組患者焦慮情緒和抑郁情緒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采用賦能心理護理進行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負面情緒明顯改善,其心理狀態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負性情緒比較(分)
采用賦能心理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顱內腫瘤是常見病,其發生與患者的心理也有十分密切的關系,顱內腫瘤的患者的負面情緒包括緊張焦慮抑郁[8]。在術后由于擔心手術的效果,常會導致患者出現交感神經興奮,機體代謝增強,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等不良反應,延緩了手術的恢復,降低手術的效果。另外有研究發現[9],患者的心理狀態與患者的內分泌活動緊密相關,如果患者的心理狀態得到改善,那么些免疫功能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變,促進疾病的康復,也可以縮短整體病程。賦能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從患者的角度出發,通過開發和利用患者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滿足患者自身的護理需求,進而大大提升患者對疾病的治療信心,促進康復[10]。
顱內腫瘤作為一種臨床上發病率較高的腦血管疾病,可能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功能障礙,焦慮和抑郁是顱內腫瘤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大部分顱內腫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郁的情緒,導致患者無法積極主動地配合護理人員工作,進而影響了患者的恢復[11]。腦腫瘤患者對疾病的知曉率較低,由于對疾病的嚴重程度轉歸以及手術認知不足,患者擔心手術效果不佳,擔心手術費用高,為此內心負擔較重[12]。部分患者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肢體障礙,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造成影響,為此也加重了患者的負面情緒。本研究采用賦能心理護理,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的同時,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配合,注重患者的內心情感,與患者面對面溝通,了解其內心需求,鼓勵患者主動表達,從而有效宣泄負面情緒。針對存在的負面情緒,護理人員幫助患者積極調動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做好疾病的管理。
賦能教育是教育者和患者兩者之間的合作關系,以患者為中心,更強調患者的自身內在潛力,促使患者作出切實可行的計劃,并幫助患者有效完成計劃[13]。通過采用賦能教育護理措施護理人員跟患者家屬及患者本人共同制定康復目標和計劃,督促患者按照康復計劃進行護理,并對其進行康復的指導,幫助患者掌握自身康復的各類方法,積極溝通,減輕孤獨無助感,使患者接受現狀,積極配合護理。
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腦腫瘤的患者為中老年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能力較差,對知識的獲取能力也較差,而通過采用賦能心理護理重視了健康宣教,提升了患者對疾病和手術的認知,培養了患者的健康意識。賦能教育是從患者的自身出發,通過挖掘和開發患者自身的潛力,實現患者對自我康復過程和生活的掌控,提升患者治療的信心,最終改變其生活態度和想法。本研究通過對患者的軀體癥狀和心理特點評估,制定了符合患者的賦能心理模式,使得護理工作更正規,更系統具有針對性,增強了患者與醫護人員溝通交流程度,充分掌握了患者的內心想法,進一步為患者提供有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和指導,使患者充分進行自我管理,提升自身的潛力,挖掘自身的潛能,充分控制疾病,進而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對顱內腫瘤術后的患者采用賦能心理護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護理依從性,促進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溝通,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有效改善和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進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