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冬林




摘? ? 要:嘉興市第四高級中學的實踐顯示,針對高中學生生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建構“致遠生涯教育”輔導體系,并以“生涯自主導航”“常態自主管理”“項目自主推進”三大綜合手段開展生涯教育,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高中生;生涯教育;“致遠生涯教育”輔導體系
教育的本質是促進生命個體健康成長,其關鍵是落實于學生自主能力的充分培育與發展中。2019年6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延承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明確提出“加強學生發展指導”。在這一過程中,通過生涯教育促進學生自主輔導能力的全面提升,是重中之重。但在實際調研中,我們發現學生發展輔導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高中生自主輔導意識薄弱,能力不強。主要表現為:一是在學習和生活中,實現人生價值的目標意識較弱;二是在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中,自我管理能力較弱;三是在處理升學、成長壓力和人際關系等方面,自我調適能力較弱。
其次,高中學校的學生發展指導缺少規劃,專業度不高。主要表現為:一是認識上偏窄化,缺少從人的自主發展角度的全域關照;二是謀劃不夠科學化,部分學校的課程建設缺乏優質頂層設計,實施目標不明確,內涵梳理不清晰,課程落實碎片化;三是專業儲備欠缺,對學生發展輔導缺乏專業性深入研究。
再次,區域內學生發展指導的系統化、體系化、科學化運作欠佳。主要表現為:一是學生發展指導實施路徑模糊,運作過程缺少持續化定力;二是家庭、學校、社會資源整合不充分;三是聯動產生的化學反應不夠。
嘉興市第四高級中學立足于學生的生涯教育自主發展,以培養高中學生自主輔導、自我成長能力為目標,著手構建了高中生“致遠生涯教育”輔導體系,嘗試以體系化、機制化、規范化的實施,真正促進學生身心協調發展,助推學校素質教育發展,為區域教育發展提供借鑒與經驗。
一、高中生“致遠生涯教育”輔導體系的構建
根據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理論,學校將實踐研究的核心理念定義為“自主致遠,奠基幸?!薄H松臍v程,是一趟致遠航程,是在星辰大海中探尋自己的實現價值。在實現人生的致遠發展中,高中生有三大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一是自主導航的能力——根據社會需求和人才發展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軌道,即“目標發展,我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二是常態環境下的自我管理,即“常態發展,我要努力成為愿景中的自己”;三是不斷持續地自主推進發展,即“驅動發展,成為更好的自己”。學生只有具備這三大能力,才能真正實現“自主致遠,奠基幸?!钡纳某砷L美好愿景。
正是基于這些思考,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研究,學校提出了高中生“致遠生涯教育”輔導體系(見圖1),以指導和提升學生自主能力,繼而在教育教學中持續改進。
這一體系包涵了兩個支持系統和三個主體子系統,即參照社會和人才發展需求,依托組織管理能量支持系統和平臺融合能量支持系統,以“生涯自主導航”為先手,實現自身特點、優勢發揮和外界需求的匹配性建設,以“常態自主管理”為基礎,實現個人行為規范和合群式的協同發展,以“項目自主推進”為驅動,真正在各類實踐體驗活動中提升自主輔導能力,最終達成自主發展,奔向人生發展的浩瀚空間。
二、高中生“致遠生涯教育”輔導體系的實施
(一)以“生涯自主導航”為先手,實施課程依托策略
在行動研究中,實現學生的目標覺醒是首要步驟,課程是成本最低、見效最快的自主輔導途徑,故學校通過問題調研、師生爭鳴和理論研究,概括出了最能促進高中學生生涯發展的五項積極心理品質“良好適應”“樂群合作”“積極情緒”“堅韌毅力”和“勇于負責”,形成了培養學生生涯自主發展品質的具體目標,制訂了從高一到高三的生涯規劃輔導內容,建構了“四目標、三系列、三層次、五類型”的生涯課程體系,即“四·三·三·五”生涯特色課程群(見圖2)。在高一起就進行全覆蓋生涯教育核心課程教學,并以此輻射其他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目標覺醒”,增強“自主定向導航”提升功能。
“四·三·三·五”生涯特色課程群
(二)以“目標覺醒”為指向,實施教育閉環策略
根據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理論,學校的做法是:以讓學生“學”為始,以“生涯教育精品課程群的開發和實施”為切入口、突破口,促進學生實現生涯自主認知;以讓學生“做”為重點,以“生涯體驗系列實踐活動”為載體,促進學生增強生涯教育體驗;以讓學生“教”為中心,以“學生自制微課資源庫”為渠道,真正用自主“教”倒逼自覺“學”。學校以此實現學生生涯教育的自我“目標覺醒”,形成完備式“三步一體”閉環式生涯教育實施策略(見圖3)。
其中,每一環節均生成了區域輻射性精品成果內容,相關經驗得到市級以上推廣應用。
1.“學:生涯認知”環節:出版并使用實驗區域首套市級優質教材
學校形成了生涯課程群的核心基礎課程,生成“10+2”體系的精品課程群:10門課程榮獲國家、省、市精品課程榮譽稱號;2套教材出版使用。
2.“做:實踐體驗”環節:形成了“時空拓展式”生涯體驗系列實踐活動
系列活動以“生涯體驗日”為中心,進行思維、空間、時間上的三大拓展。思維拓展,是指在校本課程認知基礎上,制訂初步的較合理的生涯規劃,制訂《個性化生涯體驗日實踐與分享實施方案》??臻g拓展,是指利用寒暑假開展真實職場體驗,通過PPT、微視頻大賽等形式進行真實感受分享。時間拓展,是指進行優秀校友、成功家長“夢想講壇”“職業沙龍”,用成熟的職場人標準,幫助學生獲得從未知到已知的體驗。
3.“教:自主研授”環節:學生自制微課“自主教、自主學”
學校開展引導學生自主創制課程資源“三步走(自己提前作準備—我為老師幫把手—我來做個小老師)”教學。目前,學校已經形成了“心理學自主輔導微課程資源庫”和“學業發展自主輔導微課程資源庫”,均得到了省內推廣。
(三)以“四級攀登”為樣式,實施常態自主管理策略
針對學?,F狀,我們立足“常態自主管理”,從個人、班級、年級、學校四個層面,建立四級攀登樣式(見圖4),引導學生樹立主人翁責任感,進而在實踐中強化自我輔導能力的提升。
一級攀登:個人自主規范建設。依托學生自主輔導發展中心,制訂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指南》,明標準;出臺《“八不”行為懲戒說明》,畫紅線;開展“致遠校園之星”系列評比活動,強激勵。同時,嚴實并舉,引導學生加強自我規范管理。
二級攀登:班級自主共同建設。設立班級民主評議團,實施“班級管理評議周志”舉措,收集學生自主視角的問題和建議,每周直接送呈至校長批閱,校長第一時間反饋并處理。讓學生由被管理者、良好環境的享用者,轉變為發現管理問題的監督者和解決問題的建設者。
三級攀登:年級自主促進建設。由學校團委、學生會發起成立的學生年級自律委員會,實施“自我行為評價”制度,分別設置優秀、良好、合格三個層級,并分解每一層級具體目標,通過自評和互評,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自覺改善行為。
四級攀登:校我共榮文化建設。學生會下設社團聯合會,每個社團自定章程,負責組織、協調各個社團開展活動,在共同繁榮校園文化中,讓自主輔導能力得到質的提升。
(四)以“五式推進”為驅動,實施項目提升策略
1.創新研究項目式推進
學校以“青春飛揚”心理社團為依托,開展學生自主創編心理游戲探究活動。這一活動迄今已堅持20年,原創的400多個心理游戲,匯編成《我的潛能無限大——高中生積極心理游戲》,相關課程榮獲2013年全國德育精品課程。以此延伸,學校開展了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完成心理小課題100多個,8項獲得省、市高中生研究性學習成果一、二等獎;創辦《芳草地》《石榴花紅》心理報刊,深受師生、家長歡迎。
2.專業融入生活式推進
針對學生的考前壓力、青春期困惑與家長溝通不佳等問題,學校充分調動校內自主輔導師資以及校外心育專業機構資源力量,開展專題化自主輔導活動。其中,學生自制心理微電影《Lily》,獲嘉興市第三屆中學生公益微電影最佳創意獎和優秀組織獎;防疫抗疫和復工期間,學生積極通過公眾號、網站、“心理科普宣講隊”,對家長和學生進行防疫心理自主輔導科普宣傳。
3.朋輩分享互助式推進
學校廣泛建立學生心理小組,專設心理委員,以朋輩自主心理輔導模式為主題,開展“心理互助發展共同體”建設,使學生的心理困惑能得到更高效的及時覺察、主動溝通、耐心陪伴和及時預警。特別是自2010年以來,學校培養了1420名學生心理委員,學生自愿組建了576個心理小組,結伴逾6000人次,開展了超過4000個小時的朋輩輔導活動。
4.彰顯個性設計式推進
每年由學生全程自主策劃、自我主持、自主開展的“校園心理健康文化節”,形成了“心理劇大賽”“心理游園會”“心理角”等學生喜聞樂見的特色心理輔導活動,全校師生參與率高達90%以上。如今,這一活動已經拓展到體育節、社團活動節、文藝節等多元平臺范疇,學生一起成就一個文化節日,已成為常態。
5.自制微課反哺式推進
學校參與制作微課的學生有200多人,形成了精品課程“奇妙的心理學效應——高中生心理微課程”,并自制配套微視頻53個,以自主“教”促進“自覺學”。學生榮獲2013年浙江省高中生研究性學習成果一等獎,課程入選了2014年浙江省基礎教育優秀微課程。2020年,通過省基礎教育微課程驗收,課程在全省推廣使用。此外,學生自制“高中各科學習方法”微課程,并于2020年被“之江匯”互聯網學校網絡采用為同步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