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在基金投資市場中,沒有永遠的低谷,也沒有永遠的盈利,前期被熱捧的產品在后一秒就可能跌下神壇,而之前默默無聞的產品有可能接棒坐上寶座。變幻莫測才是證券投資市場最真實的底色。比起誰“笑得最好”,如今的基金投資者越來越關注誰能“笑到最后”。那么在最近三年,哪家基金收益最高?(本文只考慮A股投資標的,已剔除QDII等類型基金)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股票型基金中,匯豐晉信基金、泰達宏利基金、工銀瑞信基金、招商基金及廣發基金占據前五;混合型基金中,國投瑞銀、農銀匯理、信誠基金占據前五(見表一、二)。(剔除債券型、FOF這類波動較小的基金)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根據上述基金重倉股來看,基本是由于踩中了新能源的風口而青云直上,其重倉股大都包含寧德時代、杉杉股份、先導智能、億緯鋰能這些新能源當紅股,凈值也都在2020年后開始顯著走高。
不過,2022年后,新能源突然黯然失色,就在今年2月10日,龍頭寧德時代遭資金重錘,股價一度大跌超8%。2月份以來,其股價累計跌幅已達15%,市值蒸發近兩千億元。至于為何大跌,市場猜測可是因為與其技術路線的一則不利消息有關。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國家電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容和一號”鐵-鉻液流電池堆量產線投產。每條產線每年可生產5000臺30kW“容和一號”電池堆,該項目投產后將再次刷新全球鐵-鉻液流電池儲能系統最大實證容量紀錄。
“寧王”低頭,整個新能源車板塊開始略顯頹勢,指數一路下滑,而新能源的低迷顯然會搖動上述基金的排名,曾經的王者很可能需要尋找新的沃土。工銀瑞信基金經理何肖頡也提醒到,對于長期成長賽道標的,在短期基本面波動對于行業長期發展邏輯影響有限、股價由于隱含預期較高從而波動較大的情況下,做好逆市場預期波動調節的準備;此外,尋找聚光燈之外的具備一定階段性成長屬性的細分賽道標的,如生產性服務業、傳統行業的設備升級和智能化等;注意挖掘中報高增長的標的。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股票型基金中,富國基金、前海開源基金、英大基金、匯豐晉信基金、東吳基金位于后五名;混合型基金中,東方基金、匯安基金、國融基金、中信保誠基金、嘉和基金位于后五名。(見表三、四)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這些基金重倉股主要集中在煤炭電力等強周期、醫藥、互聯網、食品飲料等領域。雖然這些基金業績“墊底”,但事實上,這些板塊在過去三年整體漲勢還是較為不錯,比如,煤炭板塊2019年至2021年末漲幅共計880.08%,電力板塊共計上漲60.92%,食品飲料板塊漲幅更是高達220.74%。只是,在新能源等被極力熱捧的高成長板塊的光環下,這些行業并沒有得到太多關注。尤其是醫藥、互聯網等板塊在去年遭受到集采、反壟斷、外方制裁等原因沖擊,龍頭走勢低迷,拖累了相關基金業績。
那么,這些板塊后期走勢如何呢?根據券商觀點,煤炭方面,2022年其供需兩側均會穩定增長,但供需結構會較2021年相對偏松,動力煤價格或保持穩定,在一定的區間內上下震蕩。
食品飲料方面,工銀瑞信基金經理王鵬持樂觀態度。他指出,“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戰略布局自提出后一直備受關注。“雙循環”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聚焦內需的背后其實是外需恢復的不確定性加大,而國內消費板塊的內需性較強,重要性會逐漸凸顯,行業長牛可期。
醫藥方面,券商認為后期重點可放在CXO產業鏈,看好原料藥、仿制藥制劑和CDMO 的出口提升、創新藥和醫療器械的國際化出海,以及十四五期間產業鏈、供應鏈方面的投資機遇,包括產業鏈端的原料藥板塊,供應鏈方面裝備設備、科學儀器、科研配套上游試劑耗材、醫藥工業上游耗材和原輔料包材等細分領域。工銀瑞信基金經理譚冬寒也認為,前期醫藥板塊的下跌是源于對政策的過度悲觀,在政策落地后有望迎來反彈,其仍會堅定持有戰略性看好賽道中長期成長性好的優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