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東四環內的西大望路,在一眾玻璃幕墻的環繞下,一座氣膜結構的冰場圈出了這片繁華地帶難得的“世外桃源”。這里就是陳露冰上運動中心,許多冰上舞者“夢開始的地方”。陳露是20世紀90年代中國冰上運動的耀眼明星,是中國花樣滑冰第一位世界冠軍和奧運會獎牌獲得者。她在國內國外擁有大批粉絲,不少西方媒體和觀眾親切地稱呼她為“Lulu”。1998年日本長野冬奧會上,年僅21歲的陳露憑借一曲《梁祝》,為中國代表隊摘得一枚寶貴的銅牌。比賽結束后,陳露跪在冰面上久久未起,也將連續兩屆冬奧奪得銅牌的傳奇,絕唱于冰面之上。
近日,記者專訪了陳露,采訪過程中,陳露偶爾嘴角微微上揚,不知是哪一段故事一下涌來——是兒時半夜才能滑的訓練場,是無數個揮灑激情的賽場,還是今日這片播種希望的冰面?“那時候你才4歲半,是什么讓你一下子愛上了花樣滑冰?”陳露沖著記者笑了笑,“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的事兒。”接著,她便滔滔不絕講起來。
? 1990年我拿到全國冠軍后,在國內就沒有什么對手了,目標自然聚焦國際賽場。終于能去參加國際比賽,一睹國外強手的風采,我很激動。1991年,在匈牙利布達佩斯,我第一次參加世青賽就拿到了銅牌。這出乎所有人預料,也給了我極大信心。回國后,我就和母親講,我覺得有一天我可以成為世界冠軍。母親問我為什么這么想,我回答說:“但凡拿到世青賽冠軍的人,都成了世界冠軍,我第一次參賽就是銅牌,離冠軍很近,努力一下不就有希望成為世界冠軍了嗎?”
? 第一次去國際賽場,我看什么都新鮮。記得當時在電視上看1988年加拿大卡爾加里冬奧會的時候,我們一幫小隊員就在討論,怎么人家運動員的冰鞋能那么白,我們的冰鞋穿兩天就蹭臟了,刷也刷不干凈。等我到國際賽場比賽才知道,賽事主辦方有專門刷冰鞋的白漆。
? 那時候,我多少會有些不自信,不是在技術動作層面,更多是因為有太多訓練、比賽裝備我們沒有。花滑短節目和自由滑需要兩套比賽服,我那時連兩套比賽服都沒有,什么風格不風格的都顧不上,湊不到衣服的時候還要跟隊友借。
? 不過那時候,雖然我年齡很小,卻有非常強烈的國家榮譽感。記得第一次參加世錦賽的時候,就我們4個人——1名領隊、1名裁判、1名教練、1名選手,我們每到一個場館就先找國旗在哪兒。國旗找到了,心里就踏實了。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是代表中國參賽,我們的背后有祖國和人民的支持。
? 我退役已經20多年了,我不希望大家總是問“女子單人滑什么時候出現下一個陳露”,更希望能看到年輕運動員超越當年的我。畢竟,時代不一樣了,如果以當年的我為目標,是落后于時代的。
? 正因如此,我選擇回國開冰場、做教練。我希望自己的經歷可以激勵那些想要學花滑的孩子,幫助他們成長,助力中國花滑事業的發展。我義無反顧地放棄了在美國的一切,房子、車子全賣了。起初,我先生是不支持我的,但后來也沒辦法,跟我回國了,因為他知道我的性格——但凡是我認定的事情,什么都阻止不了我。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 莫鑫、張寒、汪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