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島銷售 張樹基

讀了貴刊2021年第24期封面故事《錦天,萬噸站的傳承》,筆者認為,作為拆遷還建站的錦天加油站,之所以能繼續保持原錦繡大道加油站萬噸站銷量水平,實現無縫對接,關鍵在于傳承了“油站根基”——優質服務、經營手段、黨建作用,這是成就萬噸站的基因,也是所有加油站實現擴銷上量的基因,值得所有加油站借鑒。
原因就在于,成品油市場全面放開后,原來石油公司“皇帝女兒不愁嫁”的歷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加油站日益呈現遍地開花的局面,特別是近幾年社會加油站競相采取多種促銷手段分割相對有限的“市場蛋糕”。消費者越來越“任性”了,要想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優質服務就顯得尤為重要。還有就是,要想服務優質,除了加強對員工的教育培訓提高服務技能等綜合素質外,對員工的激勵政策也必須跟上,否則員工就可能不干活,或者不好好干活了,那么優質服務也就無從談起了。錦天加油站通過推廣“阿米巴”經營模式就很好實現了對員工的激勵。再有就是黨建引領,從錦天加油站黨建工作實踐看,無論是成立勞模創新工作室,還是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都有力地提升了團隊的戰斗力。正因為錦天加油站較好傳承了原來錦繡加油站的“根基”,才鞏固了原有萬噸站的良好經營業績。
由此帶來的啟示是:拆遷還建站要想承接原有加油站的“衣缽”,就必須把固有的“油站根基”好好傳承過來,并在新的油站做得更好。那么,創造拆遷還建站新的經營業績的奇跡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大港油田 李 淇

貴刊2021年第23期報道《元壩氣田:變不可能為可能》一文,對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元壩氣田超深層海相酸性氣田高效開發的科技攻關做法進行了挖掘,展現了西南石油局勘探研究院科研人員“變不可能為可能”的斗爭精神,這對類似的科研攻關都有借鑒意義。
變不可能為可能,要有“破”的決心。按部就班、循規蹈矩,雖然能夠保證事情過得去、也還行,但遇到困難和問題時,就會束手無策、得過且過;只有打破舊思想、沖破“舒適區”,打破安于現狀、小富即安思維,才能激發“沖”的勇氣、“破”的動力。就如西南石油局勘探科研人員,面對“超深層小礁體精細刻畫不清”的技術難題,打破舊有思維定勢,創新了“超深層復雜生物礁群精細刻畫與儲層預測技術”,就突破了資料“瓶頸”,實現了地質突破。
變不可能為可能,要有“創”的借助。無論是思想創新、理論創新,還是方式方法、工具操作等的創新,都是一種“創”的作為,是一種從“不可能”躍向“可能”彼岸的“撐桿”或“渡船”,是不可或缺的。
變不可能為可能,要有“度”的意識。“度”就是分寸,就是可能的程度。不是所有“不可能”在現有技術手段和客觀條件下,都能變成“可能”的。只有“伸伸手就能捅破、跳跳腳就能摸到”的困難和“不可能”,才有找到新辦法和變“可能”的價值與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