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于 洋
奮進新時代,砥礪前行的渤海油田站在新起點上謀勢布局,聚力求變。

▲供圖/龐椿力
渤海石油人的夢想實現了。這背后是幾代人的努力。上世紀60年代鹽堿灘前躊躇滿志的出海人,80 年代改革開放潮頭的時代寵兒,21 世紀肩負重任的新時代建設者,渤海石油人的身份隨著時代變換著,但“我為祖國獻石油”這一光榮使命永不褪色。
奔騰的浪花里,無私拼搏的渤海石油人積淀下了中國海洋石油事業的自信和底氣。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副總經理張春生說:“如今,渤海油田正以奮進者的姿態、改革者的步伐,迎接新的挑戰和目標——2025年實現油氣產量4000萬噸! ”
中國石油石化:祝賀渤海油田向祖國交上一份“重量級”的答卷!在您看來,這3000萬噸原油產量有多“重”?
張春生:3000萬噸原油產量是中國海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大力提升國內勘探開發力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勘探開發“七年行動計劃”的重要舉措,也是渤海油田的一個夢想。在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依舊較高的情況下,渤海油田心中始終堅守“我為祖國獻石油”的使命擔當。2021年渤海油田原油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七分之一,增量約占全國原油增量的近50%。
目前,海上油氣生產已經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撐力量。剛剛過去的2021年,我國海上生產原油4864萬噸,同比增長323萬噸,增量占國內原油總增量的80%左右。這已是我國海上原油增量連續三年占全國增量的一半以上。作
為我國海上最大油氣生產商,中國海油連續兩年國內原油生產增量位居三大油公司之首。渤海油田的穩產增產將有力助推中國“七年行動計劃”的實現,進一步發揮海上油氣生產對于我國油氣資源安全穩定供應、降低對外依存度的重要作用。
中國石油石化:3000萬噸之后,您認為渤海油田新的進軍目標是什么?
張春生:渤海油田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艱難的探索中,經歷了曹妃甸風暴潮、大冰災等挫折,但渤海石油人勇于拼搏,乘風破浪,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筆精神財富,始終洋溢著生命的青春與朝氣,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巨大動力。
國內原油產量增長看海上,海上原油產量增長看渤海。“十四五”期間,渤海油田將高質量推動“七年行動計劃”,將渤海油田打造成為集勘探開發一體化、工程建設標準化、油氣生產智能化、經營管理精益化的標桿能源基地,努力實現勘探大突破、原油硬增長、天然氣大發展,確保2025年實現油氣上產4000萬噸。
中國石油石化:在穩產3000萬噸數年后,我們為什么又提出了上產4000萬噸的目標?
張春生:渤海油田油氣產量穩產3000萬噸已經11年了,這十多年我們的工作一方面是穩產,另一方面是在為4000萬噸蓄力。4000萬噸目標的制定不是一時興起,設定這個目標的底氣來源于渤海油田在數十年闖關奪隘中積累的經驗和信心,更來源于渤海油田全體干部員工在集團公司黨組的堅強領導下,敢于向一切不可能說“不”的勇氣和擔當。
黨的十八大以來,渤海油田開始以尋找大中型油氣田為主線,深入貫徹“組合勘探”與“價值勘探”理念,努力做實勘探開發“一體化”,通過科學組織、精細管理,不斷突破地質認識,創新勘探技術,實現了管理、研究、作業的三位一體,推動油氣勘探捷報頻傳。
但我們認為這還不夠。最新一輪油氣資源評價結果顯示,我國海洋油氣資源豐富,石油資源量393億噸、天然氣52萬億立方米,勘探開發前景廣闊。渤海油田作為中國第一大海上油田,這個使命鞭策著我們加快轉型升級,以新發展理念謀劃新發展布局,為高質量發展打造“渤海樣本”。
中國石油石化:原油穩產3000萬噸已不是易事,要增產更是難上加難。實現4000萬噸油氣當量的目標,我們要面臨怎樣的挑戰?
張春生:油氣當量從1000萬噸到3000萬噸,我們用了6年的時間,從3000萬噸到4000萬噸的跨越我們將用15年的時間,這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
隨著油田勘探開發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們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勘探難度日益加大,勘探將走向低勘探區、深層古近系古潛山、地層巖性領域,地質條件復雜,油氣成藏研究難度大;二是深層古近系、古潛山領域將是渤海油田未來中長期重點勘探領域,但由于深層井作業時間難以匹配,導致多口領域性井位無法上鉆;三是公司在低滲、潛山油氣田開發方面經驗不足,面臨較大的挑戰和困難;四是2022年油井措施產量工作量大,主力平臺作業量趨于飽和,無修井機平臺修井費用高,油井生產時率低,措施增產量突破歷年極值,有效增產措施類型單一、效果下降的局面亟待突破;五是老舊設施數量逐年增多,安全環保風險和運行穩定性風險不斷增加。
中國石油石化:針對這些挑戰,我們如何保證高質量實現4000萬噸的目標呢?
張春生: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們的原油產量超過3000萬噸為下一步沖刺4000萬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十三五”以來,渤海油田在做大油氣勘探開發主業的同時,堅持以集團公司“1534”發展思路為指導,將新發展理念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不斷譜寫渤海油田發展新篇章。
4000萬噸產量從四個方面來看就是基礎產量、措施產量、新井和調整井產量,以及天然氣產量。圍繞這四大塊,總結3000萬噸的基礎上,在油氣勘探方面,我們將繼續以尋找大中型油氣田為目標,做精做強勘探,實現油區“節節高”、氣區“新突破”,為可持續發展夯實儲量接替。
在油田開發生產方面,“優快”開發生產,保持和鞏固成本領先競爭優勢,深入提質增效。
創新引領是油田實現高質量發展以及4000萬噸目標的重要抓手。渤海油田堅持全方位開展科技創新、管理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將創新理念、創新思維、創新舉措全面融入勘探開發生產,圍繞關鍵領域堅定不移開展技術攻關,大力推行“三新三化”,不斷加大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形成一系列新技術體系,解決痛點難點問題。
中國石油石化:綠色生產現在已成為傳統能源企業不可忽視的內容。渤海油田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張春生:渤海油田處于渤海生態環保敏感地帶。持續綠色穩產是渤海油田發展的根本。多年的勘探開發實踐,渤海油田早已把踐行綠色發展融入血液。渤海油田堅持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主動投入“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藍天保衛戰”等國家級行動中,深入推進“環保升級三年行動計劃”。通過升級節能減排紅線、加強海洋生態修復、參與灣長制建設、推進海上鉆完井廢棄物減量處理及天然氣回收綜合利用等一系列措施,拉動油田開發“顏值”不斷提升,持續加大清潔能源供給,用實際行動履行了“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更好地保護”的理念,為渤海油田繪就了綠色發展底色。
中國石油石化:2020年1月15日,中國海油宣布正式啟動“碳中和”規劃,將全面推動公司綠色低碳轉型。在低碳轉型方面,渤海油田有哪些有益探索?
張春生:在海上油田開采過程中,通常會有大量的伴生氣體產生,除了一部分作燃料氣供給透平和熱介質鍋爐使用外,大部分則由天然氣壓縮機增壓后通過海底管線輸送給下游用戶,但另一部分處理不了的氣體只能通過火炬放空系統燃燒。火炬燃燒是海上油田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多年來,渤海油田圍繞伴生氣回收與利用,以一體化、區域化開發為原則,依托當前現有設施、同時兼顧周邊滾動開發項目,確定了“合理規劃,分步實施,統籌管理”的區域天然氣回收利用核心策略,在渤西南區域陸續實施了伴生氣回收項目,讓放空氣“應收盡收”,不僅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還增加經濟效益。在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助力低碳轉型方面,我們現在非常重視海上生產節能節電這一塊,2021年9月23日,渤海海域秦皇島-曹妃甸油田群岸電應用示范項目成功投產。這是我國首個海上油田群岸電應用項目,也是全球海上油田交流輸電電壓最高、規模最大的岸電項目。使用岸電后,原來發電消耗的原油和天然氣將得到更好利用,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和污染物的排放也將大幅降低。同時借力岸電項目,在探索海上風電方面,我們已經在一個試點平臺安裝現場測風速儀,正在按計劃推進中,將會以分散式風電接入海上油田群電網的形式為油田注入綠色電力。同時我們也在開展CCUS有關課題的研究。

▲再瑰麗的風景也比不過你們努力工作的樣子。 供圖/中國海油
偉大的精神成就偉大的事業,偉大的事業升華偉大的精神。砥礪爭流的55年,是渤海石油人吃苦耐勞、敢想敢干、善于學習的55年。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將“苦干實干”“三老四嚴”為核心的石油精神踐行到海洋石油工業開創發展的事業中,鍛造出以“敢闖新路、勇擔責任”為鮮明特征的渤海石油精神。今后我們將繼續發揚傳承這種精神,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翱翔出堅守的信念、激蕩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