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潤民專欄
高級經濟師,長期從事石油經濟研究與國際原油價格預測
高級經濟師,長期從事石油經濟研究與國際原油價格預測

2022年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多、變數很多,但是,這一年,在國際原油價格周期性變化的時間軸上有其特定的意義。
自從2014年中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從中期周期性高點下行、至低位震蕩、再到回升運行了7年有余,從時間軸上也給2022年留下了重要的角色定位,這都注定了2022年在本輪中期周期性國際原油價格變化走勢中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時間節點。
疫情緩和,需求持續恢復并將重回疫情前的增長態勢。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2年多以來,疫情對石油需求產生了史無前例的沖擊。進入2021年,疫情對石油需求的影響逐漸消退。國際能源署2021年12月發布《石油市場報告》稱,2021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540萬桶/天,預計2022年將進一步增長330萬桶,恢復至疫情前消費水平。預計要到2022年2月以后,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石油消費損失將完全恢復至疫情前同期水平,之后重新回歸正常的需求增長軌道。
供給增長緩慢,剩余產能進入偏緊狀態。2021年下半年,一場始料不及的全球性的能源供給緊張突然降臨,與能源低碳化轉型方向背道而馳的煤炭價格創歷史新高,LNG價格創歷史新高,國際原油價格一舉突破70美元/桶、80美元/桶關口,大有直逼90美元/桶的勢頭。目前,國際原油價格已經進入行業相對較舒適的位置,但全球原油產量增長緩慢,去庫存化速度持續快速運行。據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2021年10月,經濟合作組織商業石油庫存下降2120萬桶,至27.37億桶,比2016—2020年平均水平下降2.43億桶,并預測之后的11月庫存進一步下降2300萬桶,至27.14億桶,該數據接近2014年庫存持續大幅攀升初期的水平。然而,全球原油剩余產能主要存在于歐佩克成員國中。2022年1月6日,路透社發布調查數據稱,2021年12月,歐佩克的減產執行率從11月的120%升至127%。這意味著該組織的原油產量已經連續7個月沒有達到計劃目標。持續不能實現產量目標,除了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應該是受困于其實際產能規模有限。
地緣政治局勢復雜化,驅動價格劇烈震蕩。長期以來,地緣政治一直在國際原油價格變化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在短期價格變化中的影響幾乎沒有其他因素可以與之匹敵。2022年新年伊始,世界最大的內陸國家哈薩克斯坦出現暴亂。而引發事件的主要誘因是政府提高液化石油氣價格,導致民眾強烈不滿。該國的緊張局勢已在2022年第一周的國際原油價格變化中得到了體現。該國的局勢反映出,始于2021年下半年的全球性的能源供給緊張,推動全球煤炭、天然氣、石油等傳統能源價格持續快速攀升,通貨膨脹形勢嚴峻,疊加疫情給人們出行、工作、生活帶來的不便以及生活質量的下降,世界經濟發展與政治穩定正面臨巨大挑戰,潛在風險增大。不僅是哈國事件,政治動蕩、經濟問題在很多國家依然會長期存在,地緣政治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也會一直發揮作用,但隨著供需狀況由寬松轉向緊平衡的時候表現更加劇烈。
總之,2022年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多、變數很多。但是,這一年,在國際原油價格周期性變化的時間軸上有其特定的意義,即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抑制了全球石油消費需求,也抑制了全球石油上游勘探開發投資活動,對未來石油需求增長預期產生了巨大沖擊,再疊加過去多年的石油上游投資不足,新建產能不足,隨著在產油田的持續自然遞減,未來可以預期的時間內,全球石油供需狀況將有相對寬松轉向弱平衡、緊平衡直至供給不足,國際原油價格亦將順勢進入一個新的周期。通過模型計算的國際基準原油(以WTI為準)近月期貨價格年度走勢核心趨勢線平均值75美元/桶,區間介于68與78美元/桶,向下靠近區間下限的機會略大于向上靠近區間上限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