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述春 趙延文 胡定菊 覃玉術 宋登文 劉銀銀 王建兵
(貴航安順醫院(中國貴航集團302醫院),貴州 安順 561000)
機械取栓是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有效方式,可快速開通血栓,恢復腦組織供血,減輕梗死程度和神經損傷程度〔1〕。但由于急性大血管閉塞性腦卒中可導致腦部整體循環障礙,大多患者發病至治療期間病情發展迅速,缺血性損傷不斷加重,盡管血栓開通后,仍有部分患者病情恢復不佳,最終影響治療效果,增加致殘、致死率〔2〕。因此,積極探索急性大血管閉塞性腦卒中患者機械取栓治療無效的影響因素至關重要,可能對臨床早期干預方案的制定、提高治療效果具有指導意義。盡管目前關于腦卒中患者機械取栓治療預后的因素具有一定研究,但具體結論還未證實,且尚有其他因素需探索,鑒于此,本研究重點分析老年急性大血管閉塞性腦卒中患者機械取栓治療無效的影響因素。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收集中國貴航集團302醫院2018年9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30例老年急性大血管閉塞性腦卒中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60~71歲;平均年齡(65.52±1.26);梗死面積:5.2~9.5 cm2;平均面積(7.37±0.68)cm2;發病至入院時間4.0~8.5 h,平均時間(6.40±0.58)h。納入標準:急性大血管閉塞性腦卒中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3〕中診斷標準,經頭顱CT、腦血管造影檢查確診;首次發病;患者均參照上述指南在醫院接受規范化治療及機械取栓治療;臨床資料完整;患者年齡≥60周歲。排除標準:合并腦實質病變;合并腦外傷;合并頸內動脈閉塞;術前長期服用抗凝藥物;既往有顱腦手術史。
1.2治療方法 常規消毒鋪巾后行全身麻醉,選擇股動脈穿刺并置入8F動脈鞘,經造影明確閉塞位置,取微導絲穿過閉塞節段,沿微導絲置入微導管,使導管到達閉塞血管遠端,頭端穿過血栓后,經導管置入SolitaireAB支架(美國EV3公司),打開支架并等待5 min,待支架與血栓充分接觸后,撤回支架及取栓裝置,最后取出血栓,術畢。
1.3療效評估方法 所有患者術后72 h評估取栓治療效果;參照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4〕:量表共11個條目,共計42分,得分越高表明神經損傷越嚴重。根據治療前、后NIHSS減分率評估患者療效:減分率=(治療前NIHSS評分-治療后NIHSS評分)/治療前NIHSS評分×100%;優:91%≤減分率≤100%;良:46%≤減分率≤90%;可:18%≤減分率≤45%;差:減分率<18%,翻閱資料過程中,將神經功能恢復優、良、可患者納入治療有效組,將恢復差的患者納入治療無效組。
1.4資料收集 查閱資料,統計并記錄兩組患者臨床資料:(1)一般資料:年齡,性別,梗死面積,發病至入院時間,梗死部位(腦干、顳葉、頂葉);合并基礎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等);(2)實驗室指標:術前采集所有患者外周靜脈血4 ml,以3 000/min速率離心10 min,取血清,置于-80℃冷藏柜中保存待檢。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胱抑素(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S100β蛋白(S100β)、單核細胞趨化蛋白(MCP)-1等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C反應蛋白(CRP)水平,試劑盒均購自北京協和洛克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上述操作嚴格遵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2.1老年急性大血管閉塞性腦卒中患者機械取栓治療效果 30例老年急性大血管閉塞腦卒中患者,經機械取栓治療后,治療有效18例(60.00%);治療無效12例(40.00%)。
2.2有效組、無效組老年急性大血管閉塞性腦卒中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無效組術前血清CysC、Hcy、S100β、MCP-1、CRP水平均高于有效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其他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有效組、無效組一般資料比較
2.3老年急性大血管閉塞性腦卒中患者機械取栓治療無效的影響因素
2.3.1單因素分析 將2.2中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納入作為自變量(均為連續變量),將老年急性大血管閉塞性腦卒中患者機械取栓治療效果作為因變量(1=無效,0=有效),經單項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血清CysC、Hcy、S100β、MCP-1、CRP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急性大血管閉塞性腦卒中患者機械取栓治療無效的影響因素(OR>1,P<0.05)。見表2。

表2 老年急性大血管閉塞性腦卒中患者機械治療無效單因素分析
2.3.2多因素分析 將老年急性大血管閉塞性腦卒中患者機械取栓治療效果作為因變量(1=無效,0=有效),將血清CysC、Hcy、S100β、MCP-1、CRP作為自變量,同時將2.2中P值放寬至<0.15,納入符合條件的變量(發病至入院時間、梗死面積)作為自變量,建立多元Logistic回歸模型,結果顯示,血清CysC、Hcy、S100β、MCP-1、CRP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急性大血管閉塞性腦卒中患者機械取栓治療無效的影響因素(OR>1,P<0.05)。見表3。

表3 多因素分析
急性大血管閉塞性腦卒中可導致腦組織血流供應中斷,加重腦組織缺血、缺氧程度,最終影響治療效果〔5〕。有研究顯示,急性大血管閉塞性腦卒中患者經機械取栓后,預后不良約占46.00%〔6〕。本研究中,30例老年急性大血管閉塞腦卒中患者,經機械取栓治療無效占40.00%,與上述研究結果相似。可見,找出老年急性大血管閉塞性腦卒中患者機械取栓治療無效的影響因素至關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CysC、Hcy、S100β、MCP-1、CRP水平升高是老年急性大血管閉塞性腦卒中患者機械取栓治療無效的影響因素。逐個分析原因如下:(1)CysC。CysC是一種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參與炎癥反應和血栓形成,目前被證實與動脈粥樣硬化和腦梗死有關〔7〕。高水平CysC可促進血管壁重構及額葉、皮下區等區域動脈硬化形成,導致動脈內膜增厚,進而促進動脈狹窄閉塞,加重腦組織缺血性損傷,導致病情不斷進展,影響機械取栓治療效果〔8〕。此外,CysC還可促進炎癥因子釋放,推動腦卒中后炎癥反應進展,加重缺血區域炎癥損傷,進而加重神經損傷程度,影響治療效果〔9〕。對此建議,今后臨床可早期檢測腦卒中患者血清CysC水平,一旦發現表達異常,可采取相應干預措施,以提高機械取栓治療效果。(2)Hcy。Hcy是蛋氨酸循環中的代謝產物,參與血栓和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10〕。高水平Hcy可促進動脈平滑肌細胞增生及血管壁增厚、斑塊形成,進而推動缺血性腦卒中進展,增加臨床治療難度,最終增加治療無效風險〔11〕。Hcy還可激活凝血因子、蛋白C等,加快血小板聚集,進而促進血栓形成,加重腦卒中患者病情,影響治療效果〔12〕。因此,對于Hcy水平高的患者,應采取積極方式降低Hcy水平,以改善凝血功能,提高機械取栓治療效果。(3)S100β。S100β水平升高可產生神經毒性,促進神經細胞壞死、凋亡,導致神經功能紊亂,進而加重腦卒中患者病情,影響治療效果〔13〕。S100β還可促進炎癥因子和黏附分子分泌,加重血管內皮損傷,進而加重缺血性損傷程度,增加治療難度〔14〕。(4)MCP-1。MCP-1可促進黏附分子分泌,使得血管內皮細胞轉化為巨噬細胞,而巨噬細胞在低密度脂蛋白介導下可增加嗜堿性粒細胞分泌,推動炎癥反應進展,進而促使細胞凋亡,加重腦卒中患者病情,降低治療效果〔15〕。研究顯示,MCP-1水平與NIHSS評分及腦梗死面積呈正相關〔16〕。可見,血清MCP-1水平升高可能會推動缺血性腦卒中進展,圍術期應加強MCP-1水平監測,控制病情進展,提高機械取栓治療效果。(5)CRP。大量的CRP可誘導炎癥因子募集,進一步損傷血管內皮功能,加重腦卒中患者缺血區域損傷程度,推動缺血性腦卒中病情進展〔17〕。CRP還可激活凝血系統和補體系統,影響腦循環,增加腦血管意外事件發生風險,這也給臨床治療增加一定難度。研究顯示,CRP水平與缺血性腦卒中患者NIHSS評分呈正相關,可影響患者長期預后〔18〕。因此,建議臨床今后應早期監測腦卒中患者血清CRP水平,一旦發現其表達異常,可采取相應干預措施,如抗炎,有助于減輕炎癥反應,改善腦循環,提高機械取栓治療效果。
綜上,血清CysC、Hcy、S100β、MCP-1、CRP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急性大血管閉塞性腦卒中患者機械取栓治療無效的影響因素,臨床可早期監測患者上述指標水平,對控制患者病情進展、提高治療效果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