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桂芬 華東育
(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消化科,江蘇 常州 213003)
結腸鏡檢查與治療是結腸病變篩查及診治的一項重要手段,腸道清潔則是結腸鏡檢查與治療的必備條件,很大程度上可能影響結腸病變診治的準確性及安全性〔1〕。研究顯示〔2〕,老年患者是接受結腸鏡檢查與治療的主要人群,然而受到基礎疾病多、胃腸功能及身體素質較差等因素影響,大部分老年結腸鏡檢查與治療患者的腸道準備狀況不佳,腸道清潔效果較差。由此可見,加強老年結腸鏡檢查與治療患者腸道準備方面的干預十分必要。微視頻是指通過視頻終端攝錄、上傳互聯網進而播放共享30 s至20 min的音視頻,具有制作編輯、交互性強、短小精煉等特點〔3〕。隨著網絡時代的社會發展,微視頻已成為患者宣教的重要載體。團體集中宣教是指將分散的患者聚焦起來,并通過團隊輔導的方式,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進行宣傳教育活動,具有消除或減少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促進患者自覺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等作用〔4,5〕。目前微視頻宣教和團體集中宣教已逐漸在多個領域得到應用,但關于兩者結合及在老年結腸鏡檢查與治療中的報道較少。本研究擬分析微視頻結合團體集中腸道準備宣教對老年結腸鏡檢查與治療患者腸道清潔的效果。
1.1研究對象 選擇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消化科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接受結腸鏡檢查與治療的老年患者。納入標準:60歲及以上、首次住院接受結腸鏡檢查與治療、具有一定認知和理解能力、知情且自愿參與本次研究調查者。排除標準:具有嚴重高血壓、心肺功能不全、精神障礙、凝血功能異常、不愿意或不配合研究調查者。入選老年結腸鏡檢查與治療患者按入院時間排序,并使用隨機數字表進行分組,奇數的120例設為對照組,偶數的120例設為干預組。對照組男81例,女39例;年齡62~79歲,平均(70.58±5.61)歲;小學及初中91例,高中或中專24例,大專及以上5例。干預組男85例,女35例;年齡60~80歲,平均(71.19±5.24)歲;小學及初中94例,高中或中專22例,大專及以上4例。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預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腸道準備宣教。由消化科宣教人員在患者結腸鏡檢查與治療前1 d進行腸道準備宣教,宣教內容包括飲食要求與禁忌、遵醫囑服藥、服藥期間活動、服藥后排便、服藥不良反應、腸道準備充分的重要性講解、家屬共同宣教等,宣教方式主要為一對一口頭講解和發放結腸鏡前腸道準備告知單。
干預組接受微視頻結合團體集中腸道準備宣教。消化科宣教人員在常規腸道準備宣教的基礎上,利用微視頻對患者進行集中、團體形式的腸道準備宣教,具體實施為:(1)制作腸道準備宣教微視頻:首先,將腸道準備宣教的內容分為飲食指導、用藥指導、運動指導3個部分,每個部分列出條目清單。其次,利用手機短視頻AP,制作腸道準備宣教微視頻。按照腸道準備宣教條目清單,依次制作真人示范錄像、彩色圖文、PPT等。微視頻制作步驟依次為初步錄制-切割剪切-編輯片頭片尾-轉換效果-聲音編輯-字幕編輯。制作好的微視頻,上傳至手機或平板電腦保存。(2)實施團體集中腸道準備宣教。首先,在患者結腸鏡檢查與治療前1 d時,組織患者到消化科示教室(3~5人/次)進行集中的腸道準備宣教。由消化科宣教人員使用微視頻,依次講解腸道準備宣教的各條目內容。其次,消化科宣教人員在講解完畢后,按照自我介紹-患者相互打招呼-宣教活動介紹-宣教經驗分享-結束的步驟,對患者進行團體輔導。針對患者不了解或不清楚的腸道準備內容進行原因分析,并再次使用微視頻進行詳細講解。
1.3評價方法 評價老年結腸鏡檢查與治療患者的腸道準備效果,評價指標包括腸道準備依從性、腸道準備耐受度、腸道準備清潔度、腸道準備宣教滿意度。
1.3.1腸道準備依從性 使用楊新穎等〔6〕研制的腸道準備依從性量表進行評價,量表Cronbach α為0.844。量表內容分為飲食依從性(3條目)、服藥依從性(3條目)、運動依從性(3條目)3個維度,各維度任一條目為否視為該維度依從性差,統計各維度的腸道準備依從率。
1.3.2腸道準備耐受度 根據胃腸道不良反應的嚴重程度〔7〕進行評價,胃腸道不良反應包括嘔吐、惡心、腹脹和腹痛。胃腸道不良反應Ⅰ級為無癥狀;Ⅱ級為癥狀輕微且不影響服藥;Ⅲ級為癥狀明顯且減慢服藥速度;Ⅳ級為癥狀嚴重且停止服藥。耐受率=(Ⅰ級例數+Ⅱ級例數)/總例數×100%。
1.3.3腸道準備清潔度 使用Boston腸道準備評分量表〔8〕進行評價,量表評價內容包括左半結腸、右半結腸、橫結腸3個腸段的腸道準備評分。腸道準備評分0分為腸段內存留大量固體糞便、不透明液體且不能看到結腸黏膜;1分為腸段內存留糞渣、不透明液體且不能具體看清結腸黏膜;2分為腸段內存留少量糞渣、不透明液體殘留且能正常觀察結腸黏膜;3分為腸段內未存留糞便、不透明液體且能清楚看到全段結腸黏膜。腸道準備清潔度評分范圍0~9分,總分6分及以上和(或)各腸段評分2分及以上為腸道準備合格。
1.3.4腸道準備宣教滿意度 采用十分制滿意度調查法〔9〕,調查內容包括宣教態度、宣教內容、宣教方式3個項目。0分為非常不滿意,10分為非常滿意,統計各項腸道準備宣教滿意度評分。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5.0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
2.1兩組腸道準備依從性比較 干預組飲食依從性、服藥依從性、運動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腸道準備依從性比較〔n(%),n=120〕
2.2兩組腸道準備耐受度比較 干預組腸道準備耐受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腸道準備耐受度比較〔n(%),n=120〕
2.3兩組腸道準備清潔度比較 干預組左半結腸、右半結腸、橫結腸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腸道準備清潔度比較分,n=120)
2.4兩組腸道準備宣教滿意度比較 干預組宣教態度、宣教內容、宣教方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腸道準備宣教滿意度比較分,n=120)
結腸鏡檢查與治療的腸道準備主要包括飲食、用藥及運動3個方面,如患者出現未遵守飲食要求、未按醫囑準確服藥、服藥期間活動不當等腸道準備依從性差的情況,可能導致患者的腸道準備耐受度降低,進而增加腸道準備清潔度不合格的風險,影響結腸鏡檢查與治療的順利進行及診治效果〔10,11〕。
本研究結果說明相較于常規的腸道準備宣教,采用微視頻結合團體集中腸道準備宣教的效果更好,可有效提高老年結腸鏡檢查與治療患者的腸道清潔效果。與相關報道結果一致〔12~14〕,主要原因為:首先以微視頻為載體進行腸道準備宣教,可改善常規腸道準備宣教靈活性、自主性、人性化相對不足的缺陷,提升腸道準備宣教的質量與效果。微視頻的內容簡要明了且形式豐富,不僅可按照腸道準備宣教的需求,還可及時轉換視頻的場景,使患者身臨其境的學習腸道準備知識,通過視覺沖擊增強腸道準備宣教的效果,提升患者對腸道準備的認知水平。而且微視頻可充分展示腸道準備的關鍵點,可使患者在集中注意力的短時間內,完成各項腸道準備知識的學習。特別是對于老年結腸鏡檢查與治療患者而言,微視頻這種宣教形式更易于記憶,有助于患者準確掌握腸道準備的各項內容。微視頻也具有可重復性特點,在團體集中宣教時通過使用微視頻,可根據老年結腸鏡檢查與治療患者的需求進行反復播放,達到重復學習腸道準備知識的效果,進而有效增強腸道準備宣教的干預效果。其次,在微視頻的基礎上,結合團體集中腸道準備宣教,不僅可使老年結腸鏡檢查與治療患者更多的傾聽、借鑒他人經驗,在團體經驗的作用下,促使患者采取更多方式去解決腸道準備的各種問題。而且可使患者充分意識到自身在腸道準備中的問題,在團體經驗的作用下,增強對腸道準備的重視程度及自己解決、尋找問題的能力。進而顯著提高老年結腸鏡檢查與治療患者的腸道準備依從性與耐受度,獲得滿意的腸道清潔效果。
本研究結果還說明相較于常規的腸道準備宣教,老年結腸鏡檢查與治療患者對微視頻結合團體集中腸道準備宣教的接受度和認可度更高,與相關報道結果一致〔15〕。分析原因,可能與此種宣教方式能夠從多個方面提升腸道準備宣教的質量與趣味性相關。不僅可吸引老年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積極、主動地參與腸道準備宣教活動,顯著提高自身對腸道準備知識的掌握。而且隨著智能手機在老年患者中的相對普及,微視頻的運用平臺也相對穩定。微視頻突破了常規腸道準備宣教在時間及空間上的限制,患者可在示教室或其他學習場所觀看微視頻,隨時隨地對宣教知識進行回顧。同時結合團體集中腸道準備宣教,組織患者進行團體之間的集中學習與討論,有利于避免患者遺忘腸道準備知識,更好地解決各種腸道準備問題,增強對腸道準備及結腸鏡檢查與治療的自我效能。進而促使患者獲得滿意的腸道清潔效果,顯著提升腸道準備宣教的滿意度。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缺陷,微視頻對于老年患者而言相對超前,可能出現部分患者在短時間內難以接受純微視頻宣教的情況,今后將穿插微視頻結合團體集中腸道準備宣教與常規腸道準備宣教的形式,同時加強對微視頻的宣傳,以期充分發揮腸道準備宣教的作用,進一步提高老年結腸鏡檢查與治療患者的腸道清潔效果。
綜上,微視頻結合團體集中腸道準備宣教,可顯著提升老年結腸鏡檢查與治療患者的腸道清潔效果,對保障結腸鏡檢查與治療的準確性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